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斌

作品数:70 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3篇缺血
  • 20篇细胞
  • 14篇卒中
  • 13篇多发
  • 13篇多发性
  • 13篇脑缺血
  • 12篇多发性硬化
  • 12篇血性
  • 12篇分子
  • 11篇粘附分子
  • 10篇粘附
  • 9篇流式细胞
  • 9篇脑卒中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7篇血管
  • 7篇血小板
  • 7篇缺血性脑卒中
  • 6篇选择素

机构

  • 7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解放军第85...
  • 1篇辽源市中心医...

作者

  • 70篇夏斌
  • 56篇赵忠新
  • 35篇邵福源
  • 19篇黄坚
  • 18篇张玲珍
  • 12篇庄建华
  • 11篇赵瑛
  • 9篇贺斌
  • 9篇张红菊
  • 8篇黄流清
  • 8篇王文昭
  • 6篇周晖
  • 6篇王春燕
  • 5篇李焰生
  • 3篇李莉
  • 2篇方平
  • 2篇田国红
  • 1篇宋莉莉
  • 1篇李澎
  • 1篇赵明霞

传媒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上海医学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免疫学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第九次全国神...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13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2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的变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3例复发性脑梗死和42例既往有1次脑梗死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整合素Mac-1的β亚单位(CD18)、细胞间黏附分子3(CD50)、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非常晚抗原4(VLA-4)的α和β亚单位(CD49d和CD29)、CD44和L-选择素(CD62L)的表达,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α亚单位(CD41)、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结果:与既往有1次脑梗死发病患者相比,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淋巴细胞CD18、CD50、CD54、CD49d、CD29、CD44、CD62L和血小板CD41的阳性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血小板CD62p的表达和血清中sP-选择素和s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证实sICAM-1和sP-选择素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活化在脑梗死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夏斌赵忠新张玲珍邵福源
关键词:复发性脑梗死CD18
粘附分子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
夏斌赵忠新王文昭赵瑛周晖黄坚庄建华邵福源
本项目探讨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表达粘附分子﹑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及血小板-白细胞粘附性是否有变化。发现外周血粘附分子的检测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和病程做出正确的评估。脑卒中的病情及发病后时间不同,粘附分子...
关键词:
关键词:粘附分子缺血脑卒中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附54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肌张力障碍疾病,以往多采用药物封闭、针灸、埋线及手术矫形等方法治疗面肌痉挛,但疗效均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虽局部注射后能导致角膜炎、吞咽困难、面肌无力、眼泪增多或眼干燥等不良反应,但整体疗效较好.
王文昭赵忠新夏斌黄坚赵瑛黄流清周晖贺斌
关键词:肉毒杆菌毒素面部单侧痉挛
大鼠脑梗死诱导内质网相关的凋亡及分子伴侣GRP的改变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GRP94及内质网凋亡因子caspase-12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及凋亡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损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
赵忠新张红菊夏斌
关键词:CASPASE-12
文献传递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
1992年
Alzheimer病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疾病,由于其发病逐年增多,危害性大,已日益引起人们重视。
邵福源夏斌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记忆减退先天愚型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缠结
多发性硬化患者淋巴细胞激活的临床意义
2003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淋巴细胞的激活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28例缓解复发型MS患者(复发期20例,缓解期8例)外周血(PB)、12例复发期脑脊液(CSF)及11例复发期MS患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淋巴细胞CD69和HLA-DR表达的阳性百分率。结果:复发期MS患者PB淋巴细胞HLA-DR+和CD3+/HIA-DR+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MS,缓解期MS患者CD3+/HLA-DR+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复发期MS患者CSF中CD69+、HLA-DR+和CD3+/HLA-DR+的百分率均高于PB;复发期MS患者CSF中CD69+的百分率与血脑屏障受损呈正相关;激素治疗降低复发期MS PB淋巴细胞HLA-DR+的百分率。结论:MS患者淋巴细胞激活涉及MS的发病机制并可作为MS活动期的一个指标。
夏斌张玲珍赵忠新邵福源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发病机制
原发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血浆和脑脊液中阿片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9年
研究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 中阿片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正常对照组和原发性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歇期,同时采CSF 和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 和强啡肽(DynA1 ~13) 的含量。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癫痫组血浆和CSF中βEP含量无显著变化,LEK 含量显著增高;CSF 中DynA1 ~13 含量无显著变化, 血浆中Dyn A1 ~13 含量显著增高。本文作者认为,阿片肽参与原发性癫痫发生与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赵忠新黄坚邵福源夏斌贺斌
关键词:原发性阿片肽发作间歇期癫痫
通心络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微血管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微血管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照组SD大鼠缺血2h后再灌注6小时,通心络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予通心络粉剂。免疫组化检测ICAM-1和VCAM-1的蛋白表达,原位杂交...
赵忠新夏斌王春燕田国红
文献传递
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缺氧/再给氧时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反义寡核苷酸 (AS -ODN)对缺氧 /再给氧 (H/R)时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再给氧及加入AS -ODN后ICAM - 1表达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缺氧 10h ,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再给氧 6hICAM- 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 ,加入AS -ODN后 ,ICAM - 1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下降 40 6 %。结论 :AS -ODN可以降低H/R时内皮细胞ICAM -
夏斌徐洪实邵福源陈蕾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低氧ICAM-1
西咪替丁引起肌肉剧烈疼痛一例被引量:6
2002年
夏斌王玉宇赵瑛
关键词:西咪替丁药物不良反应H2受体拮抗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