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菲
- 作品数:16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氧对肝癌BEL7402细胞周期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在缺氧及放射情况下细胞周期的改变及细胞存活的情况。方法:将贴壁培养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分成对照组、缺氧24h组、缺氧48h组、缺氧加照射组和单纯照射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同时应用成克隆分析法观测细胞存活情况。结果缺氧24h与48h组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存活分数变化不明显,加照射后的实验组则明显下降而缺氧加放射组与单纯放射组比较细胞存活分数明显升高。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缺氧培养后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0~48h)S期细胞逐渐减少,而凋亡细胞逐渐增多;G1期和G2/M期细胞变化不明显;单纯放射组可以看到明显的G2/M期细胞阻滞;而在缺氧加放射组看不到明显的G2/M期细胞阻滞,但凋亡细胞明显增高。结论缺氧(1%氧浓度)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存活无明显影响;但能保护肝癌细胞株BEL7402使其免受放射线的损伤;缺氧通过影响射线对G2/M期细胞阻滞降低了肝癌细胞株BEL7402对射线的敏感性。
- 陈延治李建军顾菲王志宇
- 关键词:缺氧细胞周期
- 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吉西他滨或卡培他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化疗或序贯化疗治疗5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率、血清CA19.9水平改变及近、远期疗效。结果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疗后胰腺癌患者疼痛缓解率为79.3%(32/42);CA19—9平均值从治疗前的(361.4±107.5)U/mL下降到治疗后的(71.3±40.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3.70%),部分缓解19例(35.2%),疾病稳定28例(51.9%),疾病进展3例(5.56%),有效率为38.9%。胰腺癌放疗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63.0%、25.9%。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组、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组和放疗后序贯化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2%、76.5%、40.0%和31.8%、29.4%和13.3%。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1~2级的血液系统毒性和胃肠道反应,3~4级不良反应较少,且多发生在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组,能为大多数患者所耐受。结论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或卡培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能为大多数患者耐受,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较好方法。
- 李建军顾菲李光乔俏
- 关键词: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化学疗法
- 泰索帝对人鼻咽癌细胞系放射增敏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顾菲李光唐秋张硕姚雷张娜
- 关键词:泰索帝鼻咽癌细胞系放射增敏作用照射方法微管蛋白
- 81例胰腺癌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观察Ⅱ、Ⅲ期胰腺癌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81例Ⅱ、Ⅲ期胰腺癌患者。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率、血清CA19-9水平改变及生存率。结果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疗后胰腺癌患者疼痛缓解率为76.2%;CA19-9平均值从治疗前的(383.6±126.7)U/mL下降到治疗后的(83.5±46.1)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胰腺癌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6%、28.4%、19.8%、3.7%。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SUV值、临床分期、放疗剂量及进行过2个以上周期化疗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放疗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前SUV值和放疗剂量是独立预后因素。放疗过程中约56.8%的患者出现Ⅰ、Ⅱ级上消化道反应;放疗后约11.1%的病例发生消化道溃疡。结论后程加量三维适形放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Ⅱ、Ⅲ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 李光于洋洋韩冲乔俏党军顾菲李建军姚雷
- 关键词:胰腺癌三维适形放疗预后
- 白藜芦醇对CNE-1鼻咽癌细胞放射增敏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V)对鼻咽癌细胞CNE-1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用药组(10、20和50μmol/L RV)、单纯照射组(1、2、3、4、5和7 Gy)以及实验组(药物+照射)。利用多靶单击模型拟合放射剂量-细胞生存曲线,检测RV对鼻咽癌细胞CNE-1的放射增敏效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RV对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RV作用48 h后,10、20、50μmol/L RV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07、1.32和1.66,呈药物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RV和照射均可使G2/M期细胞阻滞,凋亡值(AI)增加,单纯用药组(10、20和50μmol/L RV)、单纯照射组(1、2、3、4、5和7 Gy)和实验组(药物+照射)的G2/M及AI值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值均<0.01。形态学检测可见凋亡小体,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结论:RV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具有放射增敏效应,其机制可能与RV抑制细胞修复、导致G2/M期细胞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屈艳丽顾菲李光
- 关键词:辐射增敏药
- 外源性PTEN增强放射线诱导胰腺癌ASPC-1细胞G2/M期阻滞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外源性PTEN在乏氧及放射前后对胰腺癌细胞系ASPC-1细胞周期及克隆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质粒pEAK8和pEAK8-PTEN分别转染ASPC-1细胞,获得ASPC-1-pEAK8细胞及ASPC-1-pEAK8-PTEN细胞,将ASPC-1、ASPC-1-pEAK8和ASPC-1-pEAK8-PTEN细胞各分成常氧组、乏氧组、照射组、乏氧照射组。乏氧组施加乏氧(1%O2)处理,乏氧时间为24 h,照射组接受4Gy单次照射,乏氧照射组在乏氧下进行照射。应用Western印迹杂交、流式细胞术、成克隆分析法检测外源性PTEN对ASPC-1细胞PTEN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ASPC-1-pEAK8-PTEN细胞较ASPC-1、ASPC-1-pEAK8细胞PTEN蛋白增加明显。常氧下,ASPC-1-pEAK8-PTEN细胞较ASPC-1、ASPC-1-pEAK8细胞G2/M期细胞增多,并且放射线进一步增强了G2/M期细胞阻滞。乏氧8h后,ASPC-1-pEAK8-PTEN细胞较ASPC-1、ASPC-1-pEAK8细胞凋亡比例显著提高。常氧及放射后,ASPC-1、ASPC-1-pEAK8、ASPC-1-pEAK8-PTEN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3.33±8.38%、31.67±4.32%、24.00±3.90%和5.53±0.52%、5.33±0.74%、3.73±1.20%。乏氧及放射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9.67±4.97%、29.50±3.39%、19.83±5.12%和12.08±0.78%、11.17±0.73%和7.38±0.58%。结果表明,ASPC-1-pEAK8-PTEN细胞较ASPC-1,ASPC-1-pEAK8细胞在照射及乏氧前后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降低。结论外源性PTEN可使胰腺癌ASPC-1细胞阻滞在G2/M期,增强乏氧诱导细胞凋亡,增强放射线诱导ASPC-1细胞G2/M期阻滞的能力,提高放射线对ASPC-1细胞在常氧及乏氧下的细胞杀伤。
- 李建军李宏宇陈延治李光顾菲辛彦
- 关键词:乏氧转染
- 泰索帝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的放射增敏作用被引量:9
- 2002年
- 唐秋李光顾菲艾春玲
- 关键词:泰索帝鼻咽癌细胞系CNE-1放射增敏作用放射疗法
- 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下IMRT剂量学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评估外照射后体积仍较大宫颈癌行三维腔内近距离放疗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下IMRT剂量学可行性。方法 用Oncentra4.3 TPS为7例外照射后体积较大的宫颈癌患者分别设计内外融合放疗计划和三维腔内放疗计划;并对同一患者4次内外融合放疗计划进行基于弹性配准的三维剂量叠加,计算OAR累积剂量,使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差异。结果 内外融合计划D90、V100、CI高于三维腔内计划(P=0.000);两种计划直肠、乙状结肠和膀胱D2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配准三维剂量叠加法与DVH参数数值相加法两种OAR累积剂量计算方法计算直肠、乙状结肠、膀胱总D2c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照射后体积仍较大的宫颈癌,内外融合放疗可显著提高靶区覆盖和适形度,并未明显增加OAR剂量。验证了三维叠加法与数值相加法对OAR累积剂量的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 赵欣宇赵晶顾菲纪天龙夏兵张硕姚雷李光
-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剂量学
- 宫颈癌IMRT与BT联合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BT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放疗技术不断发展,对于盆腔体外IMRT后残存肿瘤体积大、伴有宫旁浸润的宫颈癌患者,有学者提出了BT同步IMRT的治疗技术。本文回顾近年来IMRT与BT综合应用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赵欣宇赵晶顾菲纪天龙李光
- 子宫颈残端癌调强放疗或常规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残端癌患者接受体外常规放疗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7例子宫颈残端癌患者资料,其中19例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常规组),28例接受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调强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使两组患者基线数据一致,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放疗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经倾向得分匹配后调强组和常规组各19例患者,调强组1、3、5年总生存(OS)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84.2%,85.1%比57.9%,63.8%比42.1%,PLog-rank=0.029,PCox=0.043,HR=3.723,95%CI 1.044~13.280);调强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优于常规组[未达到(7~72个月)比17个月(2~125个月),PLog-rank=0.032,PCox=0.042,HR=2.773,95%CI 1.037~7.417];调强组与常规组晚期直肠和膀胱放射损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8%(3/19)比57.9%(11/19),P=0.017;0(0/19)比26.3%(5/19),P=0.046]。结论子宫颈残端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较常规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祥丽殷锟鹏赵晶顾菲赵欣宇李光
- 关键词:宫颈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