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茂松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4篇十二指肠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外科
  • 4篇肠肿瘤
  • 3篇胰十二指肠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3篇肠癌
  • 2篇移植后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外科学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机构

  • 9篇海南医学院附...
  • 4篇海南省肿瘤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40...
  • 2篇青岛市第二人...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陈茂松
  • 4篇崔海宁
  • 3篇黄卓垣
  • 3篇蔡耀庆
  • 3篇贾贵清
  • 3篇韩少良
  • 2篇安涛
  • 2篇张克君
  • 2篇陈俭云
  • 2篇周佐霖
  • 2篇何宽
  • 1篇汤海萍
  • 1篇郑武平
  • 1篇杜舟
  • 1篇薛银玲
  • 1篇方光荣
  • 1篇章晓东
  • 1篇程国良
  • 1篇张进华
  • 1篇彭磊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式选择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切除14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1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获得随访的3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6%和68%。本组1例极低危和4例低危患者术后均健康生存、无复发,20例中危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0%和70%,13例高危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31%和0。33例根治性切除患者中14例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率42%),均是中危或高危病例。根治性切除术后服用伊马替尼〉1年有33例,仅1例高危病例在术后2.5年复发。姑息性手术中有4例因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术后服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2例患者带瘤生存超过1年。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的首选方法,高危患者术后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陈茂松韩少良潘採艳何宽蔡耀庆周佐霖黄瀚章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伊马替尼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进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进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进食组与传统进食组,并对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进食吻合口漏、腹胀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肺部感染、咽部炎症并发症较少,住院周期短。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进食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
陈茂松崔海宁陈俭云贾贵清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
海口市儿童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调查海口市儿童创伤流行病学规律,了解儿童创伤的发生规律,为儿童创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建立儿童患者急诊创伤登记本,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儿童创伤患者信息,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儿童创伤患者1 296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22:1,性别差别在1~4岁组之间不明显(P〈0.05),但5~14岁组之间中男童多于女童(P〈0.05);1~4岁组儿童最多,在5~14岁组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创伤患者的数目逐渐减少(P〈0.05);受伤时间方面,在全天时间分布上,11:00~13:00、18:00~22:00为创伤发生高峰时间;全年时间分布上,7~8月、1~2月创伤高发;儿童创伤主要发生地点为家庭和学校.跌倒/坠落伤是主要致伤原因,在所有年龄段中均为首位;交通事故在9~14岁组最高,烧烫伤的发生率在0~1岁组最高,锐器伤的发生率在5~8岁组最高,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在不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部位主要为四肢、头面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轻伤(ISS≥16分)占95.76%,严重创伤(ISS≥16分)占4.24%;海口市儿童创伤的院前时间小于1 h者占76.67%,1~2 h之间占13.65%,院前时间均大于2 h者占9.95%.结论 儿童创伤具有自身的流行病学特征,政府、学校、家庭和医院应该共同参与,制定儿童创伤科学的预防和救治措施,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
赵婧梅陈茂松安涛林溪明
关键词:儿童创伤流行病学特征
十二指肠Crohn病侵犯胰腺1例报告被引量:2
2001年
陈茂松郑武平
关键词:十二指肠疾病CROHN病胰头癌
记忆钛镍合金肠道支架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记忆钛镍合金肠道支架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自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梗阻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经记忆钛镍合金肠道支架置入后非急诊一期手术,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均正常出院,出现并发症4例。【结论】记忆钛镍合金肠道支架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陈茂松崔海宁陈俭云
关键词:急性病
核因子-kB抑制剂对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后核因子(NF)-kB活化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 方法:建立大鼠腔静脉内分泌引流、肠道外分泌引流的动物模型,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组供体胰腺保存在ProDT...
陈茂松崔海宁张克君贾贵清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移植核因子-KB炎性介质
一种用于胃癌淋巴结纳米炭示踪的新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胃癌淋巴结纳米炭示踪的新方法,具体为,在肿瘤边缘正常浆膜处取上、下、左、右4个注射点,每点均使用纳米碳混悬液进行浆膜下注射,同时;在幽门上胃右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幽门下胃网膜右...
蔡耀庆梁月祥余书勇涂瑞沙成家佳陈茂松高鹏李嫚陈宇冯雨晨舒清风林先甫王超李莉
人大肠癌鸡胚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和肿瘤生物学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人大肠癌鸡胚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和肿瘤生物学研究266071青岛解放军第401医院陈茂松黄卓垣①张进华①李春德①张素娟①关键词大肠肿瘤;疾病模型,动物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34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往研究多局限于临床...
陈茂松黄卓垣张进华李春德张素娟
关键词:大肠肿瘤疾病模型形态学肿瘤生物学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促红素组。假手术组仅解剖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模型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肝左叶及中叶血流(约70%肝缺血),缺血时间为45 min;促红素组于缺血前30 min门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IU/kg)。采集各组再灌注1、6、12 h血液及肝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ELISA测定血浆TNF-α、IL-1蛋白含量;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促红素组ALT、AST水平显著下调(P<0.05)。血浆TNF-α和IL-1含量自再灌注6 h明显升高,至12 h达最高;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和IL-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后早期肝内组织NF-κB表达量开始增加,于6 h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肝组织NF-κB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TNF-α、IL-1的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陈茂松王军欧雷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血管生成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近年来肿瘤血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迄今,人们已经发现了大约12种有血管生成活性的因子,这些因子可通过一种或几种不同的途径来诱导血管生成。本文总结了这些血管生成因子及其促血管生成的研究新进展,同时也对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作了简述。
陈茂松薛银玲黄卓垣
关键词:血管生成因子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