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统清

作品数:64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肾移植
  • 21篇术后
  • 15篇移植术
  • 15篇肾移植术
  • 13篇移植术后
  • 13篇肾移植术后
  • 10篇移植后
  • 9篇肾功能
  • 9篇并发
  • 8篇器官
  • 7篇肾脏
  • 7篇肺炎
  • 6篇排斥
  • 6篇排斥反应
  • 6篇器官捐献
  • 6篇捐献
  • 5篇血症
  • 5篇肾病
  • 5篇术后并发
  • 5篇结核

机构

  • 59篇佛山市第一人...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63篇陈统清
  • 39篇孔耀中
  • 33篇林敏娃
  • 23篇黄英伟
  • 16篇肖观清
  • 14篇叶佩仪
  • 10篇卢结文
  • 10篇洪汉利
  • 9篇谢碧琴
  • 6篇练桂英
  • 4篇张海滨
  • 4篇张海燕
  • 3篇誉铁鸥
  • 3篇黄伟俊
  • 3篇誉翠颜
  • 3篇温振英
  • 3篇梁子介
  • 3篇李凤
  • 3篇李燕
  • 2篇周立新

传媒

  • 9篇临床肾脏病杂...
  • 9篇中国组织工程...
  • 8篇中华肾脏病杂...
  • 7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2011年广...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护理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伴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一例被引量:4
1998年
糖尿病伴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一例陈统清黄英伟患者男,63岁,诊为“糖尿病”5年,双下肢浮肿15天于1994年12月17日第一次入院。患者5年前诊断糖尿病后,无服降糖药,一直控制饮食,空腹血糖保持在6.8~7.2mmol/L。入院检查:血压20/10kP...
陈统清黄英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原发性病例报告
改良胰液引流方法行胰肾联合移植1例
2008年
胰肾联合移植已经成为治疗I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首选方法。胰液外分泌的处理一直是胰腺移植的难点所在,我院于2006年1月采用改良胰液空肠引流术式为1例患者成功施行胰肾联合移植。目前患者/移植物存活良好,现报告如下:
彭翔李梅生周永辉陈统清周立新张海滨林敏娃
关键词:胰肾联合移植引流方法胰液I型糖尿病移植物存活胰腺移植
改良胰液空肠引流胰肾同期联合移植1例报告被引量:2
2008年
我院于2006年1月采用改良胰液空肠引流术式为1例患者成功施行胰肾联合移植。目前患者移植物存活良好。现报告如下:
彭翔李梅生周永辉陈统清周立新张海滨
关键词:糖尿病胰腺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肾脏病理改变、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正常人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MIF蛋白、巨噬细胞标记抗原(抗CD68,KPI)的检测应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IF的基因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方法;MIF与KPI的相关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应用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 24 h尿蛋白、血肌酐的测定按本院检验科常规方法检测。结果正常人肾脏组织仅有少量MIF的表达,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MIF表达水平(包括蛋白和mRNA)显著上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MIF表达水平与KPI+细胞数有显著相关性,MIF表达水平、MIF+KPI+细胞数与肾脏病理改变程度及肾功能损害明显相关。结论MI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肾脏病理改变程度、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提示MIF表达上调可能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孔耀中黄英伟陈统清关伟明余学清
关键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氯沙坦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 以环孢素为基础免疫治疗的肾移植患者,同时伴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30例,使用氯沙坦治疗4周。在使用氯沙坦治疗前、氯沙坦治疗4周后测定血尿酸、血肌酐、血钾、血红蛋白、24h尿尿酸、尿肌酐,尿蛋白定量、血环孢素浓度,记录血压、环孢素服用剂量。结果 氯沙坦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比治疗前降低,尿尿酸比治疗前明显增多,差别均具有显著性。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钾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环孢素浓度比治疗前低,但无1例患者需要调整环孢素剂量。结论 氯沙坦能安全有效控制肾移植术后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
林敏娃黄英伟陈统清孔耀中
关键词:氯沙坦环孢素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移植术后尿蛋白定量血钾
肾移植术后早期骨代谢及矿物质变化的临床观察
2020年
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合理的替代治疗方法,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是最为常见的器官移植手术之一,2017年中国共施行肾移植10793例,居世界第2位[2]。进入21世纪以来,肾移植短期存活与长期存活均有明显改善,但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是ESRD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肾移植术后随着肾功能的恢复,骨、矿物质代谢紊乱能否快速纠正,仍需大量临床资料验证。有文献报道,肾移植术后仍然有高达50%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3]。I型前胶原蛋白是I型胶原合成前体,成骨细胞合成I型胶原时,I型前胶原蛋白氨基末端前肽被特异蛋白水解酶解离,因此,监测血液中总I型前胶原蛋白氨基末端前肽(total 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eptide,T-PINP)的含量可反映I型胶原的合成及骨代谢转换情况[4-5],T-PINP升高表明骨合成活跃,胶原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是I型胶原C端肽的主要成分,是目前评价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吸收最有价值的指标,因此联合监测T-PINP与β-CTX可动态观察肾移植术后骨代谢变化过程。本研究通过总结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例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肾移植患者术后短期骨代谢的变化趋势。
洪汉利陈统清赖玉萍林敏娃谢碧琴肖观清叶佩仪孔耀中
关键词:肾移植肾功能骨代谢
赛尼哌两剂疗法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赛尼哌对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AR)的有效性 ,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同期以环孢素 (CsA) +骁悉 (MMF) +强的松三联为基础抗排斥方案的肾移植患者 4 2例 ,分为治疗组 2 1例 ,对照组 2 1例。在治疗组术前及术后 14d分别静滴赛尼哌一个剂量 ,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安慰剂 ,观察期为 6个月。结果 移植后 3个月和 6个月 ,治疗组AR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首次发生AR的时间明显延迟。两组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赛尼哌可显著降低移植肾AR的发生 ,并且应用安全。
张海燕陈统清孔耀中黄英伟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赛尼哌
雷公藤多苷联合氯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肾移植后蛋白尿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蛋白尿和蛋白尿多少是影响移植肾功能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雷公藤多苷或氯沙坦均有降尿蛋白作用。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氯沙坦或氨氯地平对治疗肾移植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随访的肾移植后伴轻、中度高血压及蛋白尿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雷公藤多苷+氯沙坦组口服雷公藤多苷0.5mg/(kg·d),氯沙坦50mg/d;雷公藤多苷+氨氯地平组口服雷公藤多苷0.5mg/(kg·d),氨氯地平5mg/d,要求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1mm Hg=0.133 kPa)以下,观察治疗6个月,检测血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药物浓度,24h尿蛋白,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患者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P<0.01)。两组血压下降值、平均动脉压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和血尿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尿蛋白均减少,但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环孢素用量较前减少(P<0.05)。提示雷公藤多苷联合氯沙坦或氨氯地平用于肾移植后伴轻、中度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能平稳降压,减少环孢素用量,减少蛋白尿,保护移植肾肾功能。
陈统清林敏娃孔耀中卢结文练桂英李燕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氯沙坦氨氯地平蛋白尿
供者来源肾移植受者结核杆菌感染二例被引量:1
2016年
肾移植后结核杆菌感染是较常见的术后感染,严重影响受者的长期存活,主要感染途径包括移植前潜在结核杆菌感染的激活和接触外界结核杆菌感染。目前以心脏死亡供者为主,供者生前的身体状况多不完全知晓,给术后预防感染带来挑战。近年来国外有使用捐赠器官血行播散感染受者的报道。我院2015年6月收治了来自同1例捐赠者且术后早期都感染肺外结核杆菌的病例2例,现报告如下。
陈统清黎晓磊游璐林敏娃孔耀中
关键词:结核杆菌感染肾移植受者供者来源术后感染长期存活心脏死亡
达昔单抗预防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观察达昔单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将同期进行的82例肾移植病例分为两组,一组在术前和术后使用了达昔单抗作免疫诱导,另一组(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的三联免疫治疗,比较两组12个月内的临床情况。结果:达昔单抗组肾功能恢复在1个月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不良反应和其他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达昔单抗用于肾移植的免疫诱导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达昔单抗、低剂量钙调素抑制剂、皮质激素三联治疗方案是对肾移植患者有益的新选择。
卢结文陈统清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诱导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