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彬

作品数:55 被引量:54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细胞
  • 13篇中药
  • 13篇肿瘤
  • 12篇解毒
  • 12篇解毒方
  • 10篇凋亡
  • 10篇中医
  • 9篇恶性
  • 9篇恶性肿瘤
  • 9篇肝癌
  • 8篇癌毒
  • 6篇代谢组学
  • 6篇结肠
  • 5篇代谢
  • 5篇细胞凋亡
  • 4篇血清
  • 4篇中药复方
  • 4篇中医药
  • 4篇小鼠
  • 4篇结肠炎

机构

  • 54篇南京中医药大...
  • 8篇江苏省中医院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中西医...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句容市中医院

作者

  • 54篇陈海彬
  • 49篇周红光
  • 33篇吴勉华
  • 13篇程海波
  • 12篇李黎
  • 11篇李文婷
  • 10篇李沐涵
  • 8篇王明艳
  • 5篇沈波
  • 4篇徐肇敏
  • 4篇于成功
  • 3篇赵凤鸣
  • 3篇文红梅
  • 3篇王瑞平
  • 3篇卢伟
  • 3篇张玉
  • 2篇单晨啸
  • 2篇陈洁
  • 2篇周学平
  • 2篇姜泽群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河南中医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2年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组学"研究的最终方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中药整体药效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及中药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陈海彬周红光俞晓忆文红梅吴勉华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药现代化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安全性
基于肠道菌群的结肠癌防治及与癌毒病机理论的关系被引量:13
2019年
肠道菌群是由细菌、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所有哺乳动物肠道内的病毒组成的一个多样化的联合体。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稳态,体内外环境的改变可能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其六十余年临床实践,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创制了抗肿瘤有效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研究的有关热点问题及治疗进行概述,提出肠道菌群失调与癌毒理论的相关性,并指出从肠道菌群失调角度进一步研究癌毒病机理论生物学基础的可行性。
陈海彬周红光李文婷李文婷李沐涵程海波
关键词: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失调结肠癌研究方法
消癌解毒方体内抑瘤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探讨消癌解毒方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对荷瘤小鼠(H22肿瘤细胞株)用消癌解毒方煎剂剂量灌胃,观察光镜及电镜下肿瘤组织、细胞的形态,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含量。结果:消癌解毒方中剂量组凋亡细胞数量最大,并且所有消癌解毒方组中凋亡细胞除出现凋亡细胞一般的形态学改变,胞浆中可见大量吞饮空泡;消癌解毒方低剂量组外周血MMP-2水平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癌解毒方对肿瘤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MMP-2活性有关。
张玉吴勉华陈海彬周红光沈波
关键词:细胞凋亡
树突状细胞与恶性肿瘤
2010年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参与抗原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启动、维持并调控免疫应答。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树突状细胞在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这为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的生存和预后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文章旨在对树突状细胞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陈海彬周红光吴勉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恶性肿瘤肿瘤免疫
消癌解毒方对H22荷瘤小鼠外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周仲瑛教授"癌毒"理论指导下经长期临床实践的有效抗癌方药——消癌解毒方的抗肿瘤作用机理。方法:将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消癌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灌胃),顺铂组(腹腔注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于小鼠右腋皮下接种传代培养的H22细胞。用药10天后,眼眶取血测定小鼠外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消癌解毒方中、高剂量组,顺铂组外周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中药高剂量组和顺铂组外周血清TGF-β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癌解毒方能降低H22荷瘤小鼠外周血清TGF—β1的水平,这可能是该方发挥抗癌作用的途径之一。
李黎沈波陈海彬王羽超宋卿吴勉华
关键词:H22TGF-Β1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经手术、化疗、放疗后,易损伤人体阳气,治疗常用温阳扶正之法。附子为温阳扶正要药,该文结合临床病案探讨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周洪立桑天庆周红光陈海彬李文婷
关键词:恶性肿瘤附子
周仲瑛临证辨治哮喘心法被引量:8
2011年
从4个方面探讨周仲瑛教授辨治哮喘心法,分别为重视辨体施治,倡导"发时未必皆实,平时未必皆虚",强调祛风化痰为治疗哮喘之要,认为补益肺肾为治疗哮喘之本,反映了周仲瑛教授灵活运用中医传统理论诊治哮喘的学术思想。
周红光陈海彬周学平
关键词:辨证论治哮喘医案
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Toll样受体是一类跨膜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可启动胞内信号转导,通过激活NF-кB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目前研究发现,TLRs/NF-кB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有密切的关系。
王羽超周红光陈海彬吴勉华
关键词:TLRS抗凋亡化疗耐药
麦冬皂苷B通过MiR-34a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中miR-34a的表达情况,miR-34a和Me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麦冬皂苷B(Ophiopogonin-B,OPB)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胚胎肺成纤维细胞MRC-5,以及A549+OPB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miR-34a在A549,MRC-5,A549+OPB中的表达情况。MTT增殖实验检测miR-34a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4a的下游功能靶基因,通过荧光素酶报告验证。Western Blot技术验证miR-34a和OPB对Me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MRC-5细胞相比,A549及A549+OPB细胞中miR-34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转染miR-34a后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et是miR-34a可能的功能性靶基因,且得到荧光素报告实验结果的证实。与未转染A549细胞株相,转染后的细胞株及A549+OPB细胞株,miR-34a表达升高,Met的表达降低。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OPB可能通过miR-34a调控靶基因Met而发挥抗癌作用。
邱雯莉周红光陈海彬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MIR-34AMET
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代谢组学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检测各种体液的代谢物变化,研究各种代谢物分子及其功能,能够较全面地揭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内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有助于发现恶性肿瘤发生早期的代谢组标志物簇,深入理解肿瘤发生的病理分子机制,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作者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推进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领域的应用。
周红光陈海彬俞晓忆王瑞平吴勉华
关键词:代谢组学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