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
-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西伯利亚鲟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被引量:20
- 2015年
- 2013年8—9月,四川雅安汉源湖养殖的西伯利亚鲟发生一种以体表溃疡、内脏出血和心外膜囊肿为特征的传染病。为明确其病因,本研究从自然发病鱼的肝、脾和肾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检测。结果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G+链状球菌(Ab130920),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了其病原性,生理生化特性与海豚链球菌(ATCC29178)基本一致;16S r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J162337)与Gen Bank中S.iniae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最高,在以16S r DNA序列及其Gen 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相关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菌与海豚链球菌聚为一支;同时,在基于S.iniae lct O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中,从分离株基因组DNA扩增出预期大小的870 bp条带,进而鉴定分离菌Ab130920为S.iniae。在对cps D、sim A、sag A、pdi和scp I等5种S.iniae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中,分离菌均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特异性片段,表明其为一毒力较强的菌株,与人工感染实验的高致病性结果相佐证;药物敏感性检测发现其对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敏感,但对新生霉素、利福平、氧氟沙星耐药。
- 邓梦玲耿毅刘丹周燕汪开毓黄小丽陈德芳余泽辉陈成
-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RDNA毒力基因
- 似鲶高原鳅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被引量:7
- 2014年
- 2013年9月,四川雅安某似鲶高原鳅养殖场发生以体表出血、皮肤溃疡、内脏器官肿大、出血与坏死为特点的疾病。从自然发病的似鲶高原鳅肝与肾分离到1株G-短杆菌(XJJ130928),其在BHI平板上28℃培养24 h,形成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状微隆的圆形菌落,人工感染证实其为本次似鲶高原鳅发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初步判定其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进一步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的16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F761305与KJ139988)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与A.sobria同源性最高。在以分离株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及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株与A.sobria聚为一族,其同源性分别为96.0%-99.0%与94.5%-98.0%,结合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离菌为A.sobria。该菌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和氧氟沙星等敏感,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洛美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A.sobria感染似鲶高原鳅对多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肾、脾、肠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淤血、出血,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
- 徐敬钧耿毅汪开毓陈成周燕陈德芳黄小丽蒲云丹
- 关键词:温和气单胞菌RRNAGYRB病理损伤
- 拟态弧菌感染黄颡鱼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分布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以1.0×106CFU·m L^(-1)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浸浴感染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于第0、第4、第8、第16、第24、第36、第48、第60、第72小时剖杀取样,研究病理损伤及病原菌的体内动态分布。结果显示,皮肤肌肉、鳃、肠道出现病变最早,其中皮肤肌肉损伤最严重。第16小时表皮变性、坏死,鳃上皮肿胀,肠绒毛水肿;第24~第48小时表皮坏死、脱落,真皮严重出血,肌纤维变性、坏死,鳃出血,上皮局部坏死,肠上皮变性与灶性坏死;第48~第72小时皮肤肌肉坏死更严重,形成溃疡灶,鳃灶性坏死。肾、肝、脾与心36 h后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变性和灶性坏死。q PCR检测发现,第4小时即在鳃、肠、皮肤肌肉检出病菌,细菌含量分别为1.3×102CFU·mg^(-1)、2.6×102CFU·mg^(-1)、4.7×102CFU·mg^(-1);鳃与皮肤肌肉中菌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第72小时皮肤肌肉中菌量达到4.5×107CFU·mg^(-1);第24小时后相继在肾、肝、脾、心检出病菌,菌量介于1.9×10~4.7×102CFU·mg^(-1)之间。结果表明皮肤、鳃和肠道是病菌的入侵位点,并在体内多组织、器官分布。
- 陈成耿毅汪开毓余泽辉陈德芳欧阳萍黄小丽李亚军唐俊辉
- 关键词:黄颡鱼拟态弧菌病理损伤病原分布
- 大鳄龟蛙病毒感染的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分析
- 2013 年3 月成都某海洋馆送检2 只发病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临床特征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爬行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颈部和四肢局部红肿,腹甲溃烂,严重部位甚至穿孔,最后死亡。为...
- 余泽辉耿毅周燕邓梦玲刘丹陈成徐敬钧范玉蕾
- 关键词:大鳄龟PCR
- 大鳄龟蛙病毒感染的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分析
- 2013年3月成都某海洋馆送检2只发病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临床特征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爬行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颈部和四肢局部红肿,腹甲溃烂,严重部位甚至穿孔,最后死亡。为明确大...
- 余泽辉耿毅周燕邓梦玲刘丹陈成徐敬钧范玉蕾
- 关键词:大鳄龟PCR
- 文献传递
- 大鲵蛙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 2015年
- 根据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主要核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的序列设计合成4条特异性引物,以重组pMD19-T-MCP质粒为模板,通过反应条件与反应体系优化,建立CGSR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测定LAMP对CGSRV的最低检测限,并与巢式PCR和普通PCR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最佳反应温度为62℃,反应时间为40min,对CGSRV最低检测限5copies/μL,而巢氏PCR和常规PCR的检测限为50和5×103copies/μL,表明该LAMP方法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巢氏PCR和常规PCR;且与淋巴囊肿病毒、鲫鱼出血病疱疹病毒2型、云斑尖塘鳢虹彩病毒、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迟钝爱德华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等均无交叉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荧光染料EtBr可肉眼判定粉色为阳性,而棕色则为阴性。因此,该方法对CGSRV的检测较巢氏PCR和常规PCR更为简便、快速、灵敏、特异,且不需昂贵仪器设备,更适合养殖现场检测,为CGSRV早期感染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 刘星星耿毅汪开毓周燕陈德芳黄小丽刘丹陈成
-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
- 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为了解四川地区规模化兔场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从四川地区部分规模化兔场共分离鉴定出41株S.aureus,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了耐药表型鉴定,同时采用PCR方法对相关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脂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7.80%、97.56%、78.05%和56.10%,对多肽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耐药率较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均检测到耐药基因,并且29株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其中耐药基因mec A、tet、erm、aac(6')/aph(2'')、ant(4',4'')及aph(3')-III的检出率分别为75.61%、70.73%、46.34%、92.68%、80.49%及53.66%。结合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结果分析显示兔源S.aureus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41株兔源S.aureus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初步掌握了四川地区规模化兔场S.aureus的耐药情况,为该地区规模化兔场预防及治疗葡萄球菌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 邓钊宾余滔耿毅汪开毓坤清芳邓梦玲陈成张雨薇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耐药基因家兔
- 无乳链球菌自然感染病兔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 2015年
- 本研究旨在观察无乳链球菌自然感染病兔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为探讨该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对四川省某家兔养殖场自然感染无乳链球菌家兔的病料进行了病理剖解、组织病理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组织中病原菌的原位PCR检测。结果显示,病兔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站立不稳、四肢划动、惊厥并伴有呼吸障碍;解剖时见心外膜出血,肺水肿、出血;肝、脾和肾肿大,坏死;脑膜充血,脑回肿胀,脑沟变浅等。镜检时全身组织器官广泛性水肿、出血、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特别是肝、脾、肾、脑和肺损伤较为严重,分别表现为变质性肝炎、急性脾炎、间质性肾炎、脑膜脑炎和出血性肺炎。超微结构上,病兔肝、脾、肾、脑、心和肺等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都有较为严重的损伤,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并在多组织病变的细胞内发现无乳链球菌入侵。间接原位PCR检测发现,感染家兔各个组织器官均可见不同强度的阳性信号,以胃、肝、脾、肾和小脑等组织最强,同时在心、肺和大脑中也出现相对较强的阳性信号。上述研究结果明确了无乳链球菌感染家兔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为进一步探讨该菌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邓梦玲耿毅任思宇汪开毓陈成坤清芳邓钊宾
-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病理形态学原位PCR
- 兔瘟病毒VP60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被引量:2
- 2015年
-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MD19-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MD19-T-VP60,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正确的pMD19-T-VP60经EcoRI与XhoI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VP60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VP60。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VAX1-VP60按500fig/只腿部肌肉注射25日龄家兔,同时设pVAX-1组、兔瘟组织灭活苗组和PBS组。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35,42d对各组兔静脉采血,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BS组和pVAX-1组未检测到特异性抗体,pVAX1-VP60组和兔瘟组织灭活苗组家兔都能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在特异性抗体水平高峰期,2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于免疫后3,7,14,21,28,35,42d随机剖杀pVAX1-VP60组试验兔3只,取心、肝、脾、肺、肾、腿部肌肉,提取组织DNA,进行PCR检测,结果均检测到目的基因VP60的存在。免疫后28d以滴度10^8的RHDV 0.5mL/只腿部肌肉注射攻毒,pVAX-1组、PBS组、免瘟组织灭活苗组、pVAX1-VP60组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0%,0%,90%,85%,表明pVAX1-VP60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 鲁忠祥耿毅汪开毓坤清芳邓梦玲邓钊彬余韬陈成
- 关键词: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VP60免疫原性
- 大鲵蛙病毒诱导的鲤鱼上皮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为研究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 ander ranavirus,CGSRV)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CGSRV感染鲤鱼上皮瘤(EPC)细胞,分别于感染后第0、3、6、9、12、15小时收集细胞,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感染的EPC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与JC-1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线粒体膜电位(Δψm)崩解率。结果显示,EPC细胞在感染后第6小时出现细胞收缩变圆,脱落,漂浮于培养基中;电镜下,被感染的EPC细胞的细胞核出现典型的染色质边集呈月牙形和染色质浓缩形成凋亡小体的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第3小时即出现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崩解率显著上升,6 h后实验组各时间点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崩解率都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CGSRV感染EPC细胞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EPC细胞凋亡。
- 耿毅陈成余泽辉李亚军陈德芳欧阳萍黄小丽牟维豪
- 关键词: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