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泽辉

作品数:46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病理
  • 15篇基因
  • 14篇病毒
  • 12篇病理损伤
  • 6篇组织病理
  • 6篇虹鳟
  • 5篇无乳
  • 5篇链球菌
  • 5篇裂腹鱼
  • 5篇耐药
  • 5篇耐药基因
  • 5篇耐药基因检测
  • 5篇耐药性
  • 5篇家兔
  • 5篇PCR检测
  • 5篇病毒感染
  • 5篇病理学
  • 4篇大鳄龟
  • 4篇乳链球菌
  • 4篇拟态弧菌

机构

  • 46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成都市农林科...
  • 1篇阿坝州中等职...
  • 1篇泸州市农业局
  • 1篇雅砻江流域水...
  • 1篇阿坝职业学院

作者

  • 46篇余泽辉
  • 40篇耿毅
  • 26篇陈德芳
  • 25篇汪开毓
  • 23篇黄小丽
  • 20篇欧阳萍
  • 14篇周燕
  • 10篇李亚军
  • 9篇陈成
  • 6篇刘丹
  • 5篇刘韬
  • 5篇张雨薇
  • 4篇王均
  • 3篇赖为民
  • 3篇杨泽晓
  • 3篇余滔
  • 2篇杨马
  • 2篇李良玉
  • 2篇魏文燕
  • 2篇刘家星

传媒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科学养鱼
  • 3篇水产学报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渔业致富指南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1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药物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解四川省兔源大肠杆菌(E.coli)对喹诺酮药物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的携带情况,本研究从四川地区规模化家兔养殖场共分离鉴定出97株E.coli,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法对分离株进行喹诺酮药物耐药性测定,同时采用PCR方法对qnrA、qnrB、qnrC、qnrD、qnrS、qnrVC、aac(6')-Ib-cr、qep A、oqx A、oqx B等PMQR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为49.48%,对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48.45%、46.39%、39.17%、35.05%和34.02%;PMQR检测发现:aac(6')-Ib-cr检出率最高为80.4%,qnrD、qnrS、oqxA和oqxB,检出率分别为59.8%、59.8%、63.9%和51.5%,未检出qnrA、qnrB、qnrC、qnrVC和qepA。本研究通过对97株兔源E.coli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及相关PMQR基因检测,初步明确四川地区兔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情况及PMQR的流行情况,为该地区家兔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中有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参考。
坤清芳耿毅余泽辉李亚军牟维豪邓钊宾张雨薇王官
关键词:大肠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
一种基于自然转化的拟态弧菌高效遗传重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转化的拟态弧菌高效遗传重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以拟态弧菌SCCF01株基因组为模板,使用目的基因上臂和目的基因下臂引物对扩增目的基因上臂序列和下臂序列;并扩增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将扩增得到的卡那霉...
耿毅余泽辉邓钊宾汪开毓陈德芳欧阳萍黄小丽杨泽晓
一种鱼类解剖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类解剖台,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为台面,所述凹槽相对的两槽壁上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一滑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均设有一滑动部A,两个所述滑动部A分别滑动设在两个所...
耿毅白明焕王世震赵若璇余泽辉欧阳萍陈德芳黄小丽
文献传递
大鳄龟蛙病毒感染的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分析
2013 年3 月成都某海洋馆送检2 只发病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临床特征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爬行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颈部和四肢局部红肿,腹甲溃烂,严重部位甚至穿孔,最后死亡。为...
余泽辉耿毅周燕邓梦玲刘丹陈成徐敬钧范玉蕾
关键词:大鳄龟PCR
四川地区1株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源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分离鉴定
2013年,四川成都彭州某冷水鱼养殖场虹鳟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幼鱼和鱼苗死亡率分别高达40%和80%)。对送检样品进行剖解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典型表观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腹部膨大,体表多处...
余泽辉
关键词:虹鳟病原鉴定生物信息学
文献传递
拟态弧菌SCCF01株的全基因组解析及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是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病原菌,与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亲缘关系最近,曾被误认为是同种病原,可致人类急性霍乱样腹泻或痢疾样腹泻,给公共卫生安全也带来严重威胁。拟态弧菌...
余泽辉
关键词:拟态弧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缺失株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四川成都地区鲑鳟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流行情况
2019年
1四川地区冷水鱼养殖概况近期,全国冷水性鱼类养殖模式现场观摩会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举行,冷水鱼作为四川省优质出口水产品的一张名片。据《四川日报》报道,2018年四川省冷水鱼鱼子酱产量达20吨,出口量达到18吨,产量占全球的7%,位居全国第一,并有望在3~5年内占据全球产量20%~25%的份额。
刘家星杨马魏文燕李良玉刘韬余泽辉
关键词:鲑鳟鱼类病毒株系统发育树
大鲵蛙病毒感染大鲵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的组织分布被引量:9
2017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鲵在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感染过程中组织的动态病理损伤,同时定量检测CGSRV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对大鲵腹腔注射1.0×106.5 TCID50/m L的CGSRV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的0d,3d,5d,7d,9d,13d,16d随机采集3尾,取肝、肾、脾、肺、肠、皮肤、肌肉、脑、心脏和胃等组织,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CGSRV感染大鲵的病理损伤过程进行观察,采用SYBR Green q PCR技术对病毒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进行定量研究。组织病理结果表明,CGSRV感染导致大鲵多组织器官损伤,其中肝、脾、肾和皮肤肌肉病变严重,为损伤靶器官,且在一些损伤的细胞内见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感染后3d肝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以及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感染后5~7d实质性器官变性、坏死,炎症加重,胃肠道呈卡他性炎。感染后9d表皮细胞坏死、脱落,肌纤维变性、坏死。感染后13~16d肝出现广泛变性、坏死与炎症,脾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渗出性-坏死性炎,皮肤肌肉呈出血性坏死性炎和实质性心肌炎。SYBR Green qPCR结果显示,整个感染进程中各组织CGSRV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组织中病毒量为2.36×103~1.84×109 copy/mg组织,其中肺、肠、肝、脾、肾和皮肤肌肉含量高,表明CGSRV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征,但肝、脾、肾、皮肤肌肉为其复制和损伤的靶器官,且病毒分布量与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刘丹耿毅汪开毓余泽辉陈德芳欧阳萍黄小丽牟维豪李亚军
关键词:SYBR
拟态弧菌感染黄颡鱼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分布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以1.0×106CFU·m L^(-1)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浸浴感染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于第0、第4、第8、第16、第24、第36、第48、第60、第72小时剖杀取样,研究病理损伤及病原菌的体内动态分布。结果显示,皮肤肌肉、鳃、肠道出现病变最早,其中皮肤肌肉损伤最严重。第16小时表皮变性、坏死,鳃上皮肿胀,肠绒毛水肿;第24~第48小时表皮坏死、脱落,真皮严重出血,肌纤维变性、坏死,鳃出血,上皮局部坏死,肠上皮变性与灶性坏死;第48~第72小时皮肤肌肉坏死更严重,形成溃疡灶,鳃灶性坏死。肾、肝、脾与心36 h后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变性和灶性坏死。q PCR检测发现,第4小时即在鳃、肠、皮肤肌肉检出病菌,细菌含量分别为1.3×102CFU·mg^(-1)、2.6×102CFU·mg^(-1)、4.7×102CFU·mg^(-1);鳃与皮肤肌肉中菌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第72小时皮肤肌肉中菌量达到4.5×107CFU·mg^(-1);第24小时后相继在肾、肝、脾、心检出病菌,菌量介于1.9×10~4.7×102CFU·mg^(-1)之间。结果表明皮肤、鳃和肠道是病菌的入侵位点,并在体内多组织、器官分布。
陈成耿毅汪开毓余泽辉陈德芳欧阳萍黄小丽李亚军唐俊辉
关键词:黄颡鱼拟态弧菌病理损伤病原分布
西伯利亚鲟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被引量:19
2015年
2013年8—9月,四川雅安汉源湖养殖的西伯利亚鲟发生一种以体表溃疡、内脏出血和心外膜囊肿为特征的传染病。为明确其病因,本研究从自然发病鱼的肝、脾和肾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检测。结果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G+链状球菌(Ab130920),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了其病原性,生理生化特性与海豚链球菌(ATCC29178)基本一致;16S r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J162337)与Gen Bank中S.iniae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最高,在以16S r DNA序列及其Gen 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相关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菌与海豚链球菌聚为一支;同时,在基于S.iniae lct O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中,从分离株基因组DNA扩增出预期大小的870 bp条带,进而鉴定分离菌Ab130920为S.iniae。在对cps D、sim A、sag A、pdi和scp I等5种S.iniae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中,分离菌均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特异性片段,表明其为一毒力较强的菌株,与人工感染实验的高致病性结果相佐证;药物敏感性检测发现其对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敏感,但对新生霉素、利福平、氧氟沙星耐药。
邓梦玲耿毅刘丹周燕汪开毓黄小丽陈德芳余泽辉陈成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RDNA毒力基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