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大庆

作品数:42 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7篇地震
  • 11篇水位
  • 6篇强震
  • 5篇地震活动
  • 5篇同震响应
  • 5篇井水位
  • 4篇地下水
  • 4篇地震活动性
  • 4篇水库
  • 4篇水温
  • 3篇引潮力
  • 3篇强地震
  • 3篇强震活动
  • 3篇强震活动特征
  • 3篇中强地震
  • 3篇块体
  • 2篇地震带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研究
  • 2篇东南沿海地震...

机构

  • 38篇广东省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安徽省地震局
  • 2篇海南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作者

  • 42篇陈大庆
  • 11篇杨马陵
  • 8篇刘锦
  • 6篇万永芳
  • 5篇钟天任
  • 4篇刘耀炜
  • 4篇邵叶
  • 4篇黄元敏
  • 4篇叶东华
  • 3篇刘永铭
  • 3篇刘吉平
  • 3篇杨选辉
  • 3篇谭争光
  • 2篇沈繁銮
  • 2篇杨雪
  • 2篇宫会玲
  • 2篇叶秀薇
  • 2篇柴荣建
  • 2篇严兴
  • 2篇曾春梅

传媒

  • 20篇华南地震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
  • 2篇灾害学
  • 2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三届粤港澳...
  • 1篇广东省地震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湾地区陆陷成海地震地貌与古地震
本文根据地质区测资料及野外调查揭示的湛江市坡头区东海岛、南三岛及雷州湾等地大面 积展布的由松散的早更新世湛江组或中更新世北海组冲洪积层组成周围被中全新世海相层围绕、 半围绕,或由中全新世海相层冲填,周围为早更新世湛江组、...
徐起浩沈峰陈大庆
关键词:树枝状古地震
文献传递
远场大震同震水位振荡、水温下降类型机理初步研究
2006年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_s8.7级地震同震水位、水温变化类型的对比分类中,发现出相当具有规律性的一类变化类型:在某些观测井当水位出现振荡(水震波)的时候,同井水温绝大多数会有个几十分钟到数小时的从下降到恢复的过程。为此笔者又收集了其中的典型变化观测井,北京良乡井和河北唐山矿井2001年数字化以来30多次不同远场大震水位、水温的同震响应资料,发现无一例外都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于同震水位振荡,温度下降的气体脱逸模式,并对气体脱逸的两种途径进行了动力学的分析。
陈大庆刘耀炜杨选辉刘永铭
关键词:水位水温振荡
台湾地震对称分区及与粤闽交界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
根据近几年来关于台湾地区北西向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北部菲律宾板块俯冲带和南部南海次板块俯冲带北西向的交界线为界,研究了北南两个区域深源地震分布的对称性,说明在此研究区域的构造活动上两个方向相反的俯冲带起到了控制作用。研...
陈大庆杨马陵
关键词:深源地震地震分布
文献传递
基于互联网的地震预警问题的社会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互联网对地震预警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统计和分析问卷10 349份。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接受通过地震预警来减轻地震灾害的方式,认同地震预警的主要目标是减少人员伤亡,表示在信息公开及掌握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在地震预警时不会产生恐慌。同时,51.2%的被调查者认为,由地震部门发布预警更合适,而政府的责任是根据预警做好应急准备。72.1%的人表示对地震科普知识了解较少的现实表明,我国的地震知识普及率仍然很低。而公众能否理性地接受地震预警的实践,与地震知识普及程度关系很大。
杨马陵沈繁銮陈大庆曾春梅
关键词:地震预警社会调查互联网
广东信宜井水位受降雨影响的回归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前兆水位观测中降雨影响的排除一直是困扰前兆流体观测的一个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水位长时间断续升高和短时间单调升高两种情况统计了降雨参数与水位升高幅度的关系,分别建立了两种情况下降雨影响水位升高幅度的多元回归方程,从而为信宜井水位数据的日常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回归统计的定量排除降雨干扰的方法。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苍梧地震前从2015年开始信宜井水位升高的幅度就偏高,震后偏低,这可能和地震前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有关。
刘锦陈大庆赵微微钟天任杨雪
关键词:水位观测降雨影响
小波变换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小波变换是近年兴起的信号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征。它不但可以准确地描述瞬变信号的局部特征,还可以通过多尺度变换,从不同频带上观察信号的特征。利用小波变换的以上特征将其运用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不同频率潮汐波的分离、同震水震波及震前水位长周期"前驱波"的识别、干扰与同震效应的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陈大庆胡江辉
关键词:固体潮前驱波小波变换水震波
新丰江地区M≥3地震后序列特征
2023年
新丰江地区近年来有感地震频发,为了震后应急的需要,文中统计了1980年以来该区域M≥3地震后序列的特征。得到以下结论:该区域40次M≥3地震后30天内仅1次发生比主震更大的地震,其余震的衰减时长相比K-K法给出的时间窗长要短很多。按照余震衰减的大森公式,新丰江地区p值偏高。统计得到的这些规律以及拟合的曲线可以为我们在震后快速的对后续余震特征做出初步判断提供依据。
王一咪陈大庆钟天任
基于迁移辅助投影线的中国大陆主要块体强震迁移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块体强震展线分布特征而提出的迁移辅助投影线,得到中国大陆华北、西域、南华、青藏四个主要一级块体强震相对辅助投影线起点的投影距离和时间的全时窗的P_d-T图。利用P_d-T图得到了4个块体1900年以来强震的迁移特征,各块体的强震迁移呈现了不同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可以为未来各个分区强震活动的趋势判断提供一些可能的依据。
柴荣建陈大庆
东南沿海地震带M≥5级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丛集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东南沿海地震带M≥5级中强地震活动有时空丛集的特征,有历史记录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带经历了3个7级强震的活动周期,其中以1600年广东南澳7.0级、1604年福建泉州海外7.5级、1605年海南琼山7.5级3次7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一强震活动周期与以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和1994、1995年北部湾6.1、6.2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三强震活动周期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活动特征。在主释放期东南沿海地震带东西端都发生了6、7强震并且时间上有呼应的关系。在主释放后主要以5、6级中等地震活动为主,活动的主体地区在东南沿海地震带东段以及中段的粤桂交界地区,这对目前东南沿海地震带新一轮的5、6级地震活动空间主体地区的判断具有指示意义。而以1918年广东南澳东7.3级地震为主释放的第二活动周期活动则不同,此次主释放期的强震集中在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到东段。西段未发生时间上有强呼应关系的中强地震,而随后的调整期地震仍然集中在东西两端,但相对分散在外围。
陈大庆邵叶谭争光黄元敏
关键词:东南沿海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
广东新丰江水库地震垂向引潮力的调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按照前人对新丰江水库地震序列特征的研究,以1965年为界将新丰江水库地震序列分为前期和后期,对前期(MS≥4.3)和后期(MS≥4.2)地震垂向引潮力的触发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前期15次MS≥4.3级地震发震时刻垂向引潮力的方向处于向下区间的有12次,占80%;其中MS≥4.5级地震全部都处于垂向向下区间,说明前期在高水位荷载的背景下,垂向引潮力的向下区间是此阶段的优势触发时段;后期特别是1980年以后6次MS≥4.2级地震发震时刻垂向引潮力和水位荷载对应力场的扰动方向都是一致的,说明后期孕震区应力场处于临界的非稳定状态,水位荷载及垂向引潮力方向的变化有可能共同诱发了地震。还利用基于垂向引潮力不同方向区间的调制比,对6次显著地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证实其具有一定的短临预报意义。
陈大庆杨马陵蒋海昆钟羽云万永芳
关键词:引潮力新丰江水库调制作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