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元秀

作品数:83 被引量:249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心电
  • 17篇心律
  • 16篇消融
  • 15篇射频
  • 15篇射频消融
  • 13篇电图
  • 13篇动脉
  • 13篇心电图
  • 13篇血管
  • 13篇综合征
  • 12篇心动过速
  • 11篇心房
  • 11篇心血管
  • 11篇散点图
  • 11篇房颤
  • 10篇心房颤动
  • 10篇心血管病
  • 10篇心血管病学
  • 10篇血管病
  • 9篇心律失常

机构

  • 40篇武汉大学
  • 30篇湖北医科大学...
  • 11篇湖北医学院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武汉市黄陂区...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泰达国际心血...

作者

  • 83篇陈元秀
  • 49篇江洪
  • 40篇李庚山
  • 35篇黄从新
  • 32篇王晋明
  • 25篇唐其柱
  • 20篇漆曙辉
  • 16篇许家琍
  • 14篇向晋涛
  • 13篇陈芳
  • 8篇叶丽娟
  • 7篇王小红
  • 6篇施冰
  • 6篇李晓清
  • 5篇周纪宁
  • 5篇黎明江
  • 5篇许家
  • 4篇刘伟宏
  • 4篇张庆华
  • 4篇来欣

传媒

  • 18篇中国心脏起搏...
  • 7篇起搏与心脏
  • 6篇心脏起搏与心...
  • 4篇医学新知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武汉医学杂志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2
  • 6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5篇1996
  • 5篇1995
  • 9篇1994
  • 8篇1993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律失常患者中心律平药动学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用HPLC测定血浆中心律平的浓度,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在50~40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50ng/ml。6名心律失常患者口服600mg心律平后,药时曲线拟合均呈一室模型,平均消除半衰期为2.3±0.6h,平均达峰时间3.0±0.7h,血浓最大个体差异相差7.9倍,峰浓最大相差2.5倍,提示心律平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张先洲蔡鸿生罗顺德李荣凌陈元秀尹武华
关键词:心律平高效液相色谱药物动力学
心律平的钙通道拮抗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1997年
通过心内电生理方法比较了同属Ic类的心律平和氯卡胺的临床电生理作用的异同。首次从临床角度初步证实心律平具有钙通道拮抗作用。这可能是心律平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效应的机制,但另一方面,亦可造成过缓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肌的抑制。
陈元秀李庚山
关键词:心律平电生理药物
静脉吸毒致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
2008年
近年来随着结构性心脏病手术和抗生素广泛的应用,感染性心内膜炎已日渐稀少。但既往国外文献报道的由静脉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偶有发生,1999-2008年我们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李华先陈元秀
关键词:静脉吸毒感染性心内膜炎
96例大学生24h心脏节律和窦性心率谱的特征精细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集体)24h动态心脏节律及窦性心率谱的特征。方法对刚进入临床课程学习的医学大学生一个大班及部分在读的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24h单导联心电图调查。采用杭州百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导心电记录仪记录,记录仪贴附于胸骨柄上端,记录后输入计算机,通过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直方图、事件等程序逐波核实,达到精细分析。结果共96例(大学生84例,研究生12例)完成18.5~24h的监测记录,入选分析,男44例,女52例。记录全程均为窦性心律者18例(18.8%);发生异位心律者78例(81.3%),其中房性早搏者46例,室性早搏者8例,两者兼有者24例;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0例(9例为Ⅰ型、1例兼有Ⅱ型)(10.4%)。房性早搏发生在1~21次者69例,1例发生764次;室性早搏发生在1~13次者28例,37次者1例,71次和601次、3688次者各1例。整体平均心率为(75.3±7.0)次/分;最快为(151.7±12.5)次/分、最慢为(47.7±5.3)次/分。男性平均心率慢于女性,且变化范围大于女性。窦性心率的Lorenz-NN散点图各异,但具有相似性,大体分为二大类:①匀称光滑形;②头大尾小形。减速区散点最大变异性(纵坐标值减横坐标值)大于快速区散点的。男性心率变异大于女性。结论观察的大学生群体异位心律的发生率高(81.3%),但属偶发者和频发(发生次数>0.1%)者少(3.1%),大多数为罕发性(发生次数<0.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10.4%);平均心率为75次/分,最慢心率为48次/分,最快心率为152次/分。窦性心率的Lorenz-NN散点图各异,但具相似性,减速区散点最大偏移程度大于加速区的。
向晋涛鲁菲菲张尊欧阳洋叶丽娟陈元秀
关键词:心电图学大学生心脏节律散点图心率变异
Ⅱ型Brugada心电图改变与IRBBB的鉴别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Ⅱ型Brugada综合征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的心电图表现类似,V1导联均呈r Sr’型,但是它们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预后完全不同,本研究试图发现二者在心电图指标的不同,以期减少Ⅱ型Brugada综合征早期就诊时的漏诊和误诊。方法选择心电图诊断为IRBBB的心电图146例,根据ST段形态将其分为:(1)ST段抬高组,分为两个亚组:①马鞍形ST段抬高组,也即Ⅱ型Brugada综合征样心电图改变(21例);②非马鞍形ST段抬高组,也即IRBBB伴ST段抬高,(28例);(2)非ST段抬高组,也即IRBBB不伴ST段抬高(97例),观察V1/V2S波上升肢与r’(或J波)下降肢之间的夹角(β角),经r’顶点(或J波顶点)的垂直线与r’下降肢(或J波下降肢)之间的夹角(α角)以及β角与基线形成的基底的长度,与β角顶点5mm垂直线相交的基底线的长度。结果①ST段抬高组α角以及β角显著大于无ST段抬高组(17.9±9.2 vs 15.5±7.1,p<0.01,23.3±10.3 vs 20.8±9.0,p<0.05);②Ⅱ型Brugada心电图样改变组α角以及β角显著大于IRBBB伴ST段抬高组,(20.7±10.1 vs 15.8±7.2,p<0.05,25.6±11.3 vs 20.8±9.0,p<0.05)。结论 ST段抬高的形态与α角以及β角有关,马鞍型的ST段抬高的α角以及β角明显增大,可以此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Ⅱ型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客观依据之一。
陈葵陈霞陈元秀周纪宁左进葛健晏寒来欣
关键词: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T段抬高
持续交界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蚀治疗被引量:9
1995年
报道5例持续交界性心动过速(SJRT)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蚀(RFCA)治疗。结果表明,5例患者的室房传导和心动过速的逆传支为具有递减传导性能的隐匿性房室旁路(AP)。电生理特点为:(1)心室刺激与心动过速的逆传心房顺序相同;(2)右室间隔上部刺激的室房传导时间明显短于右室尖部刺激;(3)心动过速时于H波同步刺激心室可逆传至心房且使之提前激动;(4)4例RFCA成功阻断AP,3例AP位于右后隔区,1例位于中隔区;(5)4例AP阻断后,3例显示室房分离,1例显示正常室房传导。结论认为,SJRT的发生机理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RFCA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江洪黄从新李庚山陈元秀唐其柱王晋明漆曙辉陈芳王小红左进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蚀术射频消蚀
大数据室性并行心律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及电生理意义被引量:17
2016年
先前的观察和数据模型表明Lorenz-RR散点图(1h)呈倒"丫"字形图形,但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计算机提供了全程24hRR间期散点图),足够多的室性并行心律的个数(24h均有发生,室性早搏占总心搏的比例大)所呈现的图形却不呈倒"丫"字形,笔者列举典型3例大数据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2、76、67岁。24h总心搏数分别为117 673、115 780、123 637次,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异位搏动分别为7 510、6 505、11 593次,分别占总心搏的6.4%、5.6%、9.4%,平均每小时室性早搏数分别为313、325、483次。全程RR间期散点图均呈"△"形组合,从24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逆向观察任意1h的t-RR散点图及相应的1hLorenzRR散点图,发现绝大多数的1hLorenz-RR散点图呈现倒"丫"字形图形,亦有少数呈现"△"形组合图形,但点的分布较稀疏。隐藏室性早搏后点及窦性心律散点图集后,更清晰地显示了室性早搏点及室性早搏前点的散点集呈现的△形图形。结论:窦性心律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大数据Lorenz-RR散点图呈△形组合图形,其△形的各边为其节律的边界线,表达了相应的电生理意义。
向晋涛吴肇贵景永明李晓清陈元秀黄从新
关键词:心电散点图室性并行心律电生理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包被支架预防冠状动脉内膜损伤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T)包被支架对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 制作蛋白涂层的DT包被支架,其剂量分别为0 μg(对照组)、60 μg(小剂量组)、130μg(中剂量组)和210μg(大剂量组)。11只杂种犬,其左冠状动脉分别置入过大的单纯蛋白包被支架和DT包被支架。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动脉狭窄程度;术后6个月取出血管组织,经Elastic-van Gieson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定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包绕面积,并计算内膜面积和面积狭窄率。结果 各组平均损伤积分相似。大剂量组平均内膜厚度[(0.18±0.03)mm]小于中剂量组[(0.24±0.03)mm,P=0.008]、小剂量组[(0.46±0.05)mm,P<0.001]和对照组[(0.49±0.06)mm,P<0.001];大、中剂量组内膜面积相似[(2.50±0.49)mm2比(2.78±0.78)mm2,P>0.05],但显著小于小剂量组[(4.65±0.58)mm2,P<0.001]和对照组[(4.87±0.80)mm2,P<0.001]。大、中剂量组的面积狭窄率相似[(30.04±5.43)%比(34.25±7.41)%,P>0.05],但显著小于小剂量组[(53.10±1.93)%,P<0.001]和对照组[(54.62±6.82)%,P<0.001]。结论 DT包被支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新生内膜增生,6个月内预防再狭窄疗效明显。
徐尚华江洪李庚山吴可贵蒋学俊李晓艳陈元秀王海蓉
关键词:中剂量再狭窄内膜形态学观察图像分析系统
房间隔膨胀瘤的临床超声特点(附10例报告)
2007年
房间隔膨胀瘤是由于房间隔结缔组织发育薄弱残缺,致房间隔局部或全部向心房一侧膨隆的一组房间隔及卵圆窝病变。该病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过去常在死后才能作出诊断。近来由于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广泛应用,已能在患者生前作出正确诊断。现就10例患者的临床超声特点报告如下。
徐国全袁作文陈元秀
关键词:房间隔膨胀瘤超声特点超声心动图技术卵圆窝后天性先天性
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
2008年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极少部分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如果确诊不及时,可导致错误的处置,以致临床预后不良。现予报告。1临床资料例1:男性2 2岁。2周前因饮酒受凉后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体温一度达3 9℃。入院前2 d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偶伴头晕,乏力。既往无心脏病史。体检:体温3 7.1℃,脉博1 0 2 bpm,血压1 1 0/8 0 mmHg,面色苍白,唇无紫绀,咽部略有充血,颈静脉无怒张,肺无罗者,心界不大,HR1 0 2 bpm,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8×1 09/L,中性7 6.8%,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1 0~0.2 5 mV,I、aVL导联ST段上抬0.1 5~0.3 0 mV。胸片无异常发现。超声心动图示各瓣膜形态、结构正常,各房室腔大小在正常范围,血心肌酶谱CPK5 2 7 IU/dL LDH3 9 6 IU/dL,肌钙蛋白T2μg/L,肌红蛋白2 0 0μg/L。入院后给予补液抗炎治疗,入院后d3,心电监护曾有一过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出现。入院后d 7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左、右冠脉正常。随即给予常规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5 d后S...
李华先陈元秀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