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庚山

作品数:508 被引量:2,599H指数:2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5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8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主题

  • 138篇细胞
  • 130篇心肌
  • 90篇动脉
  • 74篇肌细胞
  • 72篇血管
  • 58篇冠状
  • 57篇冠状动脉
  • 52篇心病
  • 52篇冠心病
  • 42篇心肌细胞
  • 41篇缺血
  • 40篇基因
  • 40篇成形术
  • 39篇电生理
  • 39篇心律
  • 35篇心律失常
  • 33篇消融
  • 33篇内皮
  • 32篇心室
  • 31篇心房

机构

  • 259篇武汉大学
  • 157篇湖北医科大学...
  • 59篇湖北医学院
  • 28篇湖北医科大学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8篇河南省人民医...
  • 8篇咸宁医学院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太和医院
  • 5篇咸宁医学院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郧阳医学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咸宁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深圳市中心医...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502篇李庚山
  • 196篇江洪
  • 193篇黄从新
  • 121篇唐其柱
  • 112篇王晋明
  • 73篇李建军
  • 56篇许家琍
  • 42篇漆曙辉
  • 41篇王晶
  • 40篇陈元秀
  • 37篇许家俐
  • 32篇杨波
  • 30篇王腾
  • 27篇夏豪
  • 27篇徐红新
  • 27篇黎明江
  • 25篇蒋锡嘉
  • 25篇陈芳
  • 23篇李建军
  • 22篇施冰

传媒

  • 48篇中国心脏起搏...
  • 2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0篇起搏与心脏
  • 19篇中国病理生理...
  • 19篇武汉大学学报...
  • 14篇微循环学杂志
  • 14篇中国循环杂志
  • 13篇中国动脉硬化...
  • 12篇心脏杂志
  • 1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0篇中国介入心脏...
  • 10篇心脏起搏与心...
  • 10篇中华老年心脑...
  • 9篇心肺血管病杂...
  • 8篇高血压杂志
  • 8篇中华超声影像...
  • 8篇心血管病学进...
  • 8篇中国危重病急...
  • 7篇中华心律失常...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6篇2006
  • 29篇2005
  • 43篇2004
  • 33篇2003
  • 63篇2002
  • 50篇2001
  • 49篇2000
  • 39篇1999
  • 25篇1998
  • 20篇1997
  • 14篇1996
  • 16篇1995
5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注射心律平的临床电生理作用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报道21例患者静脉注射心律平的电生理作用。心律平(2mg/kg)注射后基本窦性周期长度、赛房传导时间、窦房结恢复时间无明显改变;房室传导的文氏周长、房内传导时间、房间传导时间、A-H、H、H-V、V间期均较用药前延长;心房、心室和房室结的不应期无明显改变。2例旁道前传能力明显受抑;7例隐匿旁道患者中,2例逆传能力消失。15例室上速中用药后有6例可再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心动过速周长增长,主要为A-H间期的增加。
陈元秀李庚山高荟瑗江洪施冰陶华璇陈芳王晋明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平电生理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微量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 (I/R)模型 ,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 (NE -IP) ,并与经典缺血预处理 (IP)比较 ,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组相比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及缺血预处理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心肌梗死范围减少 ,血清肌酸激酶 (CK)含量和心肌丙二醛 (MDA)含量降低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升高。结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与缺血预处理相似的保护作用。
程芳洲余细球唐国华李庚山周云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心肌保护
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希浦系的电生理特点被引量:2
1994年
(?)匿性预激综(?)征在电生理检查中因旁道逆传(掩盖正常房室传导径路的逆传功能)和频繁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以致难以可靠地评价该类病人房室结-希浦系(AVN-HPS)的电生理特点.木文报道20例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经射频消融完全阻断旁道消除O-AVRT后AVN-HPS的电生理特点.资料与方法 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0.2(21~68)岁.因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而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入院体检、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正常.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均能诱发O-AVRT,心内膜标测证实为单旁道.分别位于左后(1)、左侧(13)和左前(3)游离壁消融电极经股动脉逆行送入左室。
江洪黄从新李庚山王晋明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房室结电生理
风湿热致脑梗死并房颤1例
2005年
梁锦军黄从新许家俐杨波李晓艳李庚山江洪
关键词:风湿热脑梗死房颤
丹皮酚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 研究丹皮酚对离体心肌细胞自律性( A M )、延迟后除极( D A D)及触发活动( T A)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常规玻璃微电极技术,诱发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 P),将16 条豚鼠右室乳头肌标本,随机等分成两组,按照 Dress 法[4]进行固定频率起搏,观察并记录诱发 A M 时所需要的肾上腺素( Adr)浓度。两组丹皮酚的浓度分别为18×10- 4和18×10- 3m ol/ L。再将9 条豚鼠右室乳头肌标本,按照递增快速串刺激法,诱发出稳定1h 以上的 D A D及 T A 后,用 18×10- 3m ol/ L丹皮酚灌流20m in,重复用递增快速患刺激法诱发 D A D 及 T A 并记录结果。结果 用18×10- 4 m ol/ L丹皮酚灌流组, Adr 的阈浓度在空白对照组为128±057μm ol/ L,药后为156±053μm ol/ L(n= 9, P> 0.05);用 18×10- 3 m ol/ L丹皮酚( Pae)灌流组, Adr 浓度由空白对照组的 122±062μm ol/ L 升高到 622±211μm ol/ L(n= 9, P< 001)。18×10- ?
陈江斌唐其柱黄从新李庚山许家俐江洪
关键词:丹皮酚自律性触发活动抗心律失常药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被引量:3
1999年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 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检测47 例冠心病患者( 心肌梗塞11 例,心绞痛36 例) 血CMVDNA,同时选择17 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冠心病患者47 例,血CMVDNA阳性者34 例,占72 .3 % 。对照组17 例,血CMVDNA 阳性者4 例,占23 .5 % ,二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1) 。冠心病心肌梗塞亚组11 例,血CMVDNA 阳性者9 例,占81 .8 % 。冠心病心绞痛亚组36 例,血CMVDNA 阳性者25 例,占69 .4% ,二亚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5) 。冠心病心绞痛亚组又细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各组CMVDNA 阳性检出率无差异( P> 0 .05) 。本研究表明CMV
黄从新李庚山李建军许家利江洪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病理
急性心肌梗塞的床旁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
1994年
本文报道8例急心肌梗塞患者的床旁冠状动脉(冠脉)内尿激酶(UK)溶栓治疗(PTCR)。8例患者PTCR顺利,其间病情稳定。冠脉造影时间为25±4.4min。5例患者PTCR后21.7±9.2min梗塞冠脉再通,再通时UK量19.1±11.3万U。3例患者持续PTCR达2h,梗塞冠脉未能再通。结果表明,PTCR直接应用于床旁避免了传统PTCR需专用导管室和多科人员参与而难以应用于急诊的不足;床旁PTCR的有效再通时间短于静脉溶栓,更能有效地恢复冠脉血流和缩小梗塞范围。作者认为床旁PTCR是一种适合急诊溶栓的可行方法。
江洪王晋明许家陈元秀漆曙辉黄从新李庚山
关键词: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
2006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和IL-6基因-572C/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AM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145例AMI患者和170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IL-6血清水平和基因-572C/G多态性检测,IL-6血清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基因型检测应用PCR/RFLP方法。结果 AMI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5.36±19.91)pg/ml比(4.59±2.69)pg/ml,P〈0.01]。AMI组CC、CG、GG三种基因型频率为52.41%、41.38%、6.21%;对照组为64.12%、34.70%、1.18%。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前者CG+GG基因型频率与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CG+GG基因型人群患AMI的风险是CC基因型人群的1.62倍(95%CI:1.03~2.55,P〈0.05)。不同基因型人群间血清IL-6水平无差异。结论 AMI患者血清IL-6水平高,-572CG+GG基因型频率高,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AMI发生的易感基因之一。
付海霞张嘉莹李庚山李艳许家琍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白细胞介素-6基因
心房不同部位起搏对家兔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1999年
目的 探讨心房不同部位起搏对离体家兔房室结( A V N)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等量血液- 台氏液,经 Langendorf装置持续灌流离体兔心,分别从房间隔( I A S)和终末嵴( C T)刺激心脏,观察从上述两个部位起搏心脏时, A V N 前传的各项电生理参数。结果 从 I A S和 C T 起搏时, A H 间期、 A V N功能不应期( A V N- F R P)、 A V N 前传文氏周期( A V N- W C L)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房不同部位起搏心脏对该模型兔心 A V N 电生理特性无影响。
杨波周纪宁黄从新江洪唐其柱王腾李庚山
关键词:房室结电生理起搏
PTCA术后再狭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5年
PTCA术后再狭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胡成林,李庚山,许家,蒋锡嘉1977年瑞士科学家Grdntzig率先采用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获得...
胡成林李庚山许家蒋锡嘉
关键词:PTCA血管成形术再狭窄基因治疗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