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白玉

作品数:478 被引量:1,608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60篇期刊文章
  • 11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14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15篇细胞
  • 61篇皮肤
  • 52篇乳头
  • 34篇毛乳头
  • 29篇毛乳头细胞
  • 28篇抗体
  • 24篇毛囊
  • 24篇红斑
  • 24篇病理
  • 22篇基因
  • 21篇免疫
  • 20篇念珠菌
  • 20篇菌病
  • 20篇狼疮
  • 20篇红斑狼疮
  • 19篇念珠
  • 19篇曲霉
  • 16篇抗原
  • 16篇黑素
  • 15篇白念珠菌

机构

  • 46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重庆市第一人...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九江学院
  • 4篇解放军324...
  • 3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成都军区昆明...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作者

  • 478篇钟白玉
  • 263篇郝飞
  • 182篇杨希川
  • 163篇叶庆佾
  • 96篇唐书谦
  • 87篇翟志芳
  • 69篇阎衡
  • 64篇周村建
  • 60篇刘荣卿
  • 48篇王莉
  • 45篇宋志强
  • 42篇邓军
  • 42篇徐艳
  • 36篇刁庆春
  • 36篇钟华
  • 28篇伍津津
  • 28篇王鲁
  • 25篇黄云辉
  • 22篇尹锐
  • 21篇冯林

传媒

  • 80篇临床皮肤科杂...
  • 72篇中华皮肤科杂...
  • 5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3篇实用皮肤病学...
  • 18篇中国皮肤性病...
  • 16篇重庆医学
  • 16篇中国麻风皮肤...
  • 11篇中国真菌学杂...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第五届川渝皮...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岭南皮肤性病...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免疫学杂志
  • 4篇四川制冷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皮肤病与性病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16篇2013
  • 26篇2012
  • 18篇2011
  • 34篇2010
  • 47篇2009
  • 46篇2008
  • 29篇2007
  • 37篇2006
  • 25篇2005
  • 37篇2004
  • 30篇2003
  • 14篇2002
  • 21篇2001
  • 13篇2000
  • 10篇1999
4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儿播散性马内菲青霉感染一例
2008年
患儿 男,10个月。因反复发热20余天入院。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8.5℃,心率140次/min。双侧颌下淋巴结蚕豆大小,活动。口腔黏膜见白色凝乳状斑片,附着紧密。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不大。叩诊心界不大,听诊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及哮鸣音。腹软,肝右肋下10cm,脾左肋下8cm。四肢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
钟华都飞叶庆佾钟白玉阎衡杨希川赵文利周平孟刚
关键词:播散性婴儿颌下淋巴结反复发热精神萎靡口腔黏膜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学研究被引量:103
2004年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型。结果207例湿疹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金葡菌的比例及定植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9例AD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及金葡菌的定植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对分离到的141株金葡菌进行噬菌体分型。Ⅰ组占6.3%,Ⅱ组占7.0%,Ⅲ组占3.5%,Ⅴ组占0.7%,杂组占1.4%,不能分型占56%,MRSA分型噬菌体26株混合组占6.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用的6种外用抗菌药物中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范围、MIC90和MIC50是6种抗菌药物中最低的。且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及其中的各噬菌体分型和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菌株也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结论湿疹和AD的发病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金葡菌是最重要的细菌,对湿疹和AD患者外用药治疗合并使用外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根据对金葡菌抗菌活性的测定,莫匹罗星的效果较好。
毕志刚田美华林麟仇宁郝飞钟白玉尹若菲曾凡钦赵辨
关键词:金葡菌湿疹皮损莫匹罗星
PBMC中CD69、CD107a表达上调在诊断迟发型药物变态反应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药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69和CD107a的表达,评价其与迟发型药物变态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采集20例药疹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按2×106细胞/孔种植于24孔板,给予致敏药物刺激,培养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染色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69和CD107a分子的表达。结果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107a阳性、CD69阳性、CD107a与CD69双阳性细胞刺激前的比例分别为(0.41±0.18)%、(0.33±0.13)%、(0.12±0.06)%,经致敏药物刺激后分别为(0.38±0.28)%、(0.35±0.12)%、(0.14±0.08)%,刺激前后无明显差异,药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107a阳性、CD69阳性、CD107a与CD69双阳性细胞刺激前的比例分别为(0.45±0.25)%、(0.31±0.12)%、(0.15±0.07)%,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经致敏药物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69阳性、CD107a阳性、CD107a与CD69双阳性细胞表达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9.01±2.91)%、(1.78±0.76)%、(0.74±0.19)%],和健康对照组、药疹未刺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随着致敏药物浓度的增加,CD69和CD107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结论药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致敏药物刺激后CD69、CD107a表达增加。
牛军钟华宋志强钟白玉郝飞
关键词:CD69药物变态反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200例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不孕不育患者.方法:对20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00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有168例,阳性率84%,其中单独解脲支原体感...
周小芳黄秀英冯林钟白玉翟志芳
梅毒螺旋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1993年
梅毒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接触史、临床各期相应表现和血清学试验,病理学检查通常依据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和血管周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在病变组织中查病原体,主要常用镀银染色法。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ⅡF染色法)
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免疫荧光法血清诊断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TLA4表达及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细胞毒T细胞分子4(CTLA4)表达状况及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临床和/或病理诊断明确的银屑病患者33例作为CTLA4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对象,另选133例患者作为CTLA4基因多态性分析对象,并以正常人作平行对照。分别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PCR等方法检测CTLA4mRNA、蛋白表达、第一外显子和3'末端非翻译区(AT)n重复序列,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组相比,银屑病患者PBMC经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刺激后CTLA4mRNA、蛋白表达强度显著减弱,且无一定规律;分析发现,CTLA4第一外显子第49位点G和3'末端非翻译区106bp等位基因与银屑病发生存在显著关联。结论银屑病患者CTLA4基因转录和表达存在缺陷,且这一缺陷与CTLA4基因多态性存在关联,提示CTLA4基因可能是导致银屑病自身免疫反应发生的侯选基因之一。
郝飞叶庆佾阎衡黄东平钟白玉刁庆春
关键词:银屑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TLA4基因多态性PBMC
头皮黑头粉刺样痣一例被引量:1
2005年
患者男,27岁.因右侧耳后头皮黑色丘疹2年余就诊.患者于2年前偶然发现右耳后头皮有数个黑色丘疹,皮疹缓慢增多,无自觉症状.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患者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科情况:右侧耳后头皮可见单侧限局性分布的成群黑头粉刺样丘疹,粟粒大小,中央有黑色、坚硬的角栓,强行去除,其底部呈火山口样凹陷,并能挤压出豆渣样物质,丘疹间皮肤正常(图1).皮损约7 cm×4 cm大小,其他部位未见同样损害.组织病理:毛囊漏斗部呈囊样扩大,内含角质栓,可见到假性角质囊肿,真皮无炎症细胞浸润(图2).诊断:黑头粉刺样痣.
杨希川郝飞叶庆佾钟白玉
关键词:黑头粉刺头皮浅表淋巴结自觉症状丘疹耳后
多发性骨结核伴瘰疬性皮肤结核1例被引量:2
2003年
陈艳刁庆春宋志强向明明钟白玉叶庆佾
关键词:骨结核皮肤结核
色素性微囊肿附属器癌
兰雪梅钟白玉阎衡冯林谭欢杨希川
卡氏枝孢霉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被引量:1
2012年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mycosis)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慢性,皮损一般局限,也有逐步扩展的,少数可经血液播散,侵入内脏器官,危及生命。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由卡氏枝孢霉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报告如下。
周村建尹锐王莉钟白玉徐艳郝飞
关键词:着色芽生菌病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