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书谦

作品数:142 被引量:556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0篇细胞
  • 17篇毛囊
  • 17篇抗体
  • 16篇乳头
  • 16篇皮肤
  • 15篇毛乳头
  • 14篇毛乳头细胞
  • 13篇念珠菌
  • 12篇念珠
  • 11篇血清
  • 10篇细胞培养
  • 10篇免疫
  • 9篇天疱疮
  • 9篇抗原
  • 9篇干细胞
  • 8篇白念珠菌
  • 8篇病理
  • 7篇芽管
  • 7篇梅毒
  • 6篇受体

机构

  • 1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3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重庆市第一人...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九江学院
  • 1篇重庆工学院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42篇唐书谦
  • 96篇钟白玉
  • 73篇叶庆佾
  • 43篇伍津津
  • 40篇郝飞
  • 34篇刘荣卿
  • 15篇杨涛
  • 12篇杨桂红
  • 11篇刁庆春
  • 10篇杨希川
  • 10篇孙仁山
  • 9篇郝进
  • 9篇翟志芳
  • 8篇王鲁
  • 7篇黄秀英
  • 6篇聂祝湘
  • 6篇徐云升
  • 6篇钟华
  • 6篇李凤
  • 6篇周春丽

传媒

  • 3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5篇中国皮肤性病...
  • 14篇重庆医学
  • 10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免疫学杂志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四川制冷
  • 2篇岭南皮肤性病...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癌症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2篇2007
  • 12篇2006
  • 11篇2005
  • 9篇2004
  • 10篇2003
  • 3篇2002
  • 9篇2001
  • 6篇2000
  • 7篇1999
  • 6篇1998
  • 6篇1997
  • 8篇1996
  • 2篇1995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念珠菌ATCC-90028菌丝相的诱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观察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率。方法在3种不同培养基中,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的孢子振荡培养(pH7.35,37℃),诱导白念珠菌芽管的形成。结果RPMI1640、DMEM培养液中孢子密度为5×106/L时,芽管形成率最高(大于95%)。结论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率。
张宝军叶庆俏周村建李彦唐书谦李芹阶
关键词:白念珠菌表型转换芽管
人工皮肤培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9
1999年
模拟体内生理条件,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将角朊细胞接种在一活性真皮替代物(即成纤维细胞胶原凝胶)上,然后行气液界面培养,使角朊细胞的一些正常生长和分化的特征得以再现,从而形成一种能应用于临床的人工皮肤。而且这一培养模型使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了一有机的整体,因而也是研究表皮分化、真表皮间相互关系的良好模型。
伍津津刘荣卿叶庆佾唐书谦钟白玉
关键词:人工皮肤成纤维细胞角朊细胞
ELISA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SVⅡ感染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分析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联合检测生殖器疱疹感染HSVⅡ的敏感性。方法 :对 191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同时运用改良的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结果 :ELISA法检测抗体阳性率为 6 1 8%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SVⅡ阳性率 85 9% ,总阳性率 92 1%。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灵敏度优于ELISA法 。
钟白玉徐云升唐书谦刁庆春赵静怡
关键词: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TLA4 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4、CD15 2 )mRNA及蛋白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金葡菌肠毒素B(SEB)刺激PBMC体外增殖 ,采用原位杂交和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BMC中CTLA4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PBMC中CTLA4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人 ,其中进行期更弱于静止期。
阎衡周村建林琳唐书谦叶庆佾郝飞
关键词:银屑病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MRNA表达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1例被引量:11
2005年
报告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患者女,31岁。因发热、咳嗽、乏力伴消瘦2个月入院。入院前半个月患者面部、躯干、上肢出现中央有凹陷或坏死的传染性软疣样皮损。入院后查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骨髓涂片、组织病理检查见细胞内外有大量酵母样细胞,部分中央有横隔(裂殖);骨髓、皮损及淋巴结真菌培养均阳性(25℃和37℃双相培养),经鉴定为马内菲青霉,25℃条件下培养为菌丝相,且有红色色素产生,37℃条件下培养为酵母相。诊断: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确诊后予以静脉滴注伊曲康唑,2周后发热消退、皮损缓解。
郝进叶庆佾阎衡钟白玉杨希川唐书谦邓军郝飞
关键词:艾滋病马内菲青霉病播散性
静脉应用核小体H2B表位肽防治小鼠实验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静脉途径应用基于核小体的表位肽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可行性。方法以凋亡细胞诱导的SLE样症状小鼠为模型,用核小体表位肽H2B14 ̄28静脉途径诱导小鼠免疫耐受,观察实验小鼠自身抗体产生情况以及SLE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用表位肽H2B14 ̄28诱导免疫耐受以后,可显著降低实验小鼠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RNP抗体和抗心磷脂(ACL)抗体的产生,同时显著改善小鼠蛋白尿、白细胞低下、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程度和病理损伤程度。结论静脉途径应用核小体表位肽H2B14 ̄28可有效阻止实验性SLE病变的形成,基于核小体表位肽的肽疫苗的研究有可能为SLE的防治开辟一条全新的思路和途径。
郝进郝飞钟白玉唐书谦杨希川徐云升叶庆佾
关键词:静脉核小体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核小体释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释放核小体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自身抗体、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SLE患者PBMC裂解上清液核小体及其血清自身抗体水平,用SLEDAI积分法评估SLE活动度。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释放核小体的平均水平为(39.39±25.70)IU/mL,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1.73±7.87)IU/mL和静止期SLE患者(13.44±8.82)IU/mL,并且与其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01);SLE患者PBMC的核小体释放水平与SLEDAI积分数、ds鄄DNA抗体水平和补体C3降低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0.01、0.01和0.05)。结论SLE患者PBMC凋亡产生的核小体水平变化与SLE临床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核小体可能是诱导SLE发病的重要抗原之一。
郝进郝飞钟白玉徐云升唐书谦龚小云叶庆佾
关键词:SLEDAIPBMC核小体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病情活动
乳酸杆菌对阴道白色念球菌感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徐小丽叶庆佾唐书谦钟白玉
关键词:乳酸杆菌白色念珠菌感染阴道感染
天疱疮抗体对培养的表皮细胞影响的光镜与电镜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天疱疮的病理基础是天疱疮抗体导致的棘细胞松解。在体外,我们应用天疱疮病人的血清,采用皮肤组织块培养的方法,建立了天疱疮的器官培养模型[1]。尽管该模型可完全模拟临床天疱疮皮损的情况,但组织块的厚度、大小不易掌握,且有成纤维细胞等污染,进行生化代谢方面...
聂祝湘刘荣卿叶庆佾唐书谦钟白玉
关键词:天疱疮抗体表皮细胞光镜电镜
Frizzled4在小鼠毛囊周期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Wnt蛋白的受体分子Frizzled4在小鼠毛囊周期中的表达、功能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技术分别检测Frizzled4 mRNA和蛋白在毛囊生长期(P1d、P3d、P8d)、退化期(P16d)和静止期(P21d)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rizzled4在小鼠皮肤上皮细胞JB6 cl30-7b中的定位,MTT检测用抗Frizzled4抗体处理JB6 cl30-7b细胞后的增殖情况。结果在毛囊生长期早期,Frizzled4 mRNA和蛋白在P1d的小鼠背部皮肤中表达明显,膜表达于Bulge、毛囊外根鞘及毛球外侧。在P3d,Frizzled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主要表达于Bulge、毛囊外根鞘、内根鞘、precortex、部分毛球外侧。在生长中期(P8d),Frizzled4蛋白的表达最强,集中在毛囊Bulge、外根鞘上段及内根鞘。当毛囊进入退化期(P16d),Frizzled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此时主要定位于Bugle。而在静止期,Frizzled4 mRNA和蛋白表达最低(P<0.05),只有少量Frizzled4阳性细胞出现在毛囊Bulge。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rizzled4蛋白同样也在JB6 cl30-7b细胞膜中表达。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g/mL的抗Frizzled4抗体处理JB6cl30-7b细胞后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5),而20μg/mL的抗Frizzled4抗体处理后的光密度值降到最低(P<0.05)。结论 Frizzled4在毛囊周期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伴随着毛囊的生长,Frizzled4的mRNA和蛋白水平都呈现高表达,随着毛囊的退化而表达降低,直至静止期维持低表达水平。拮抗Frizzled4蛋白的作用促使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提示Frizzled4的表达与毛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
陈年伍津津邱伟明唐辉唐书谦
关键词:毛囊小鼠WNT抗体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