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 在四种耕作方式(留茬覆盖、留茬无覆盖、旋耕、翻耕起垄)下测定了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处理土壤温度较低,但并未低于出苗的最低界限温度,并且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高,出苗效果良好,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
-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龚振平
-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温度留茬覆盖
- 文献传递
- 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 2009年
- 针对东北地区常见的4种耕作方式(留茬覆盖、留茬无覆盖、旋耕和翻耕起垄),测定了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处理土壤温度较低,但并未低于出苗的最低界限温度;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高,出苗效果良好,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
-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温度留茬覆盖
- 大豆鼓粒期对肥料氮的吸收与分配研究被引量:29
- 2010年
- 采用15N分阶段标记的方法,研究了鼓粒期间大豆植株对氮素的同化吸收,尤其是肥料氮在各器官中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1)5次标记试验期间积累的氮素总量为291.4 mg/plant,占标记试验Ⅴ结束时(鼓粒末期)大豆植株氮素积累总量的48.9%,说明鼓粒期间的氮素积累对于大豆氮素积累具有重要作用;2)从鼓粒始期到鼓粒末期,大豆植株氮素阶段积累量急剧降低,由标记试验Ⅰ的109.5 mg/plant下降到标记试验Ⅴ的19.6 mg/plant;3)鼓粒期大豆植株所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根瘤固氮,该部分氮占总同化量的67.4%,而肥料氮只占32.6%;4)根瘤固氮和肥料氮的同化量均随着鼓粒进程的推进而下降,分别由标记试验Ⅰ的67.5和42.0 mg/plant下降到标记试验Ⅴ的10.8和8.8 mg/plant;5)5次标记试验中,不同器官中肥料氮的积累量均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为子粒>叶片>茎>根系>荚皮,并且分配到子粒中的肥料氮比例是逐渐增加的,由标记试验Ⅰ的27.9%增加到标记试验Ⅴ的85.0%。
- 金喜军马春梅龚振平姚玉波邸伟
- 关键词:大豆鼓粒期肥料氮根瘤固氮
- 施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与产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4
- 2010年
- 以绥农14为材料,利用砂培和15N标记的方法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大豆全株氮素积累量及叶柄、荚皮、籽粒中氮素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高氮水平增加了叶片和茎中氮素积累量,N150较N0处理叶片的氮素积累量增加了3倍,而茎增加了5倍,但减少了根中氮素积累,降低了大豆全株和籽粒中根瘤固氮量及其所占比例,降低了肥料氮和根瘤氮的收获指数,其中根中氮素积累N150较N50处理降低了60.3%,全株根瘤氮和籽粒中根瘤氮N150较N0分别降低了74.9%、85.7%,肥料氮的收获指数N150较N50降低19.8%,根瘤氮的收获指数N150较N0降低25.5%。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大豆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施氮水平的增加促进了大豆植株株高、结荚高度和始荚节位的显著增加,但对节数没有明显影响,N150和N0比较株高增加了55.2%,结荚高度增加了199.7%,始荚节位增加了142.9%。
- 邸伟金喜军马春梅龚振平董守坤张磊
- 关键词:大豆氮素积累
- 大豆植株苗期至结荚初期对肥料氮的吸收与分配被引量:13
- 2012年
- 采用砂培与15N分阶段标记的方法,研究了苗期至结荚初期大豆植株对氮素的同化吸收,尤其是肥料氮在不同器官和节中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1)苗期至结荚初期大豆植株氮素积累量逐渐增加,由标记试验Ⅰ的64.08g/plant逐渐增加到标记试验Ⅴ的307.17mg/plant;(2)不同器官中肥料氮积累存在差异,叶是苗期至结荚初期肥料氮积累的主要器官,所占比例为55.2%,根系次之为25.9%,茎最小为18.9%;(3)苗期至结荚初期肥料氮积累量和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根瘤固氮则逐渐增加,其中苗期至盛花期肥料氮是大豆植株氮素主要来源,盛花期以后以根瘤固氮为主;(4)不同成长程度叶对肥料氮的积累存在差异,表现为成长中叶>新生叶>成熟叶;(5)新生茎叶氮素构成随全株氮素构成的变化而变化,苗期至初花期以肥料氮为主,初花期至结荚初期根瘤固氮逐渐转为主体。
- 金喜军龚振平马春梅姚玉波邸伟
- 关键词:大豆苗期肥料氮
- 作物定位轮作体系长期试验研究(IV)——土壤优势真菌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试验于2000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院内试验田进行,从大豆正茬、迎茬、连作、7年连作(自1994年连续种植大豆)田间土壤中分离出优势真菌进行实验。研究表明,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在苗期以木霉、青霉、镰刀菌为主,在盛花期和结荚期以青霉、毛霉、黑根霉为主,连作大豆的土壤真菌优势类群的种类、数量高于其它茬口。经不同茬口土壤真菌毒素液处理大豆种子后,表现出抑制大豆种子发芽,各处理间由于品种不同、茬口不同略有差别,抑制作用为连作>迎茬>正茬,7年连作处理的抑制作用有强有弱。
- 马春梅李恩普邸伟黄琰孙莉季尚宁
- 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的研究
-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系统研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及固氮量对于合理施用氮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实验于2008-2009年进行,采用框栽和砂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框...
- 邸伟
- 关键词:大豆施氮水平栽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