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玉波

作品数:80 被引量:267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8篇亚麻
  • 23篇大豆
  • 14篇玉米
  • 9篇种子
  • 8篇亚麻种子
  • 7篇根瘤
  • 6篇栽培
  • 6篇土壤
  • 6篇基因
  • 5篇氮素
  • 5篇亚麻品种
  • 4篇幼苗
  • 4篇素积
  • 4篇无融合生殖
  • 4篇胁迫
  • 4篇萌发
  • 4篇固氮
  • 4篇合生
  • 3篇氮素积累
  • 3篇性状

机构

  • 7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6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国家大豆工程...
  • 4篇贵州中医药大...
  • 2篇黑龙江省科学...
  • 2篇富裕县农业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绥化市农业技...
  • 1篇黑龙江省蚕业...
  • 1篇黑龙江省八五...
  • 1篇大理白族自治...
  • 1篇内蒙古蒙清农...

作者

  • 80篇姚玉波
  • 37篇黄文功
  • 35篇吴广文
  • 34篇康庆华
  • 32篇袁红梅
  • 31篇宋喜霞
  • 31篇于莹
  • 31篇赵东升
  • 31篇姜卫东
  • 30篇张树权
  • 29篇刘岩
  • 23篇程莉莉
  • 20篇吴建忠
  • 17篇谢冬微
  • 17篇关凤芝
  • 16篇郭永利
  • 15篇龚振平
  • 15篇马春梅
  • 14篇孙中义
  • 12篇陈思

传媒

  • 12篇黑龙江农业科...
  • 6篇作物杂志
  • 6篇中国麻业科学
  • 5篇核农学报
  • 3篇中国种业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差异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是衡量大豆固氮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合理施用氮肥的依据。试验采用框栽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差异。结果表明:4个供试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根瘤干重及根瘤固氮潜力都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生育期短的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高于生育期长的品种,根瘤干重则相反,生育期越长,根瘤干重越大;根瘤固氮潜力随大豆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大豆植株氮素构成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根瘤固氮所占的比例提高;在大豆品种黑河41氮素构成中,土壤氮和根瘤固氮所占比例相同,其他品种均以根瘤固氮为主,其次是土壤氮,肥料氮所占的比例很低。
陈慧邸伟姚玉波龚振平马春梅
关键词:大豆根瘤固氮固氮酶活性
不同大豆品种根瘤菌AFLP分析
2021年
为研究不同大豆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瘤菌差异,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引物组合扩增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为68.86%.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对12份材料的UPGMA聚类分析共划分为4大类,与大豆品种类型和生育期相关,第一类为黑河41苗期(V_(4))、绥农14苗期(V_(4))、黑河41盛花期(R_(2))、黑农40苗期(V_(4))、秣食豆苗期(V_(4))和秣食豆盛花期(R_(2));第二类为黑农40盛花期(R_(2))、黑河41鼓粒期(R_(6))、黑农40鼓粒期(R_(6))和秣食豆鼓粒期(R_(6));第三类为绥农14盛花期(R_(2));第四类为绥农14鼓粒期(R_(6)).为进一步开展大豆根瘤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姚玉波马春梅龚振平柴永山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AFLP分析聚类分析
一种大豆栽培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栽培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河沙40~50份、蛭石20~25份、粘土5~10份、果壳5~10份、活性炭10~15份、椰汁5~10份、营养补充剂5~7份、微生物...
姚玉波
缺磷胁迫对大豆植株磷素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磷是大豆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因素,缺磷胁迫会影响大豆植株对磷素的吸收和分配,从而影响干物质的积累。通过采用砂培方法,自大豆V3期开始,连续进行4次缺磷处理,研究了缺磷胁迫对大豆植株磷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至花期和花荚期缺磷胁迫,磷素由幼嫩向成熟生长和已成熟的叶部向外转移,以供给新生长的茎叶根和荚果对磷素的需要;苗期至花荚期缺磷处理对成熟和由幼嫩向成熟生长的叶片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说明叶片在向外输出磷素时,预留出自身生长需要的磷素;在结荚、鼓粒期缺磷胁迫,可导致成熟营养器官早衰;缺磷处理对干物质影响明显小于对磷素积累的影响,说明外界磷素供应不足时,大豆植株会更高效地利用磷素。
郭晓双吴冬婷周全姚玉波龚振平马春梅夏玄
关键词:大豆缺磷胁迫磷素干物质
亚麻白粉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生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亚麻白粉病的研究逐渐成了热点。为探索亚麻白粉病未来的研究方向,从亚麻白粉病病原菌、发生与发展、综合防治、遗传规律及抗性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于亚麻白粉病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见解。
赵德宝谢冬微杨学路颖姚玉波陈晶
关键词:亚麻白粉病分子标记
红花亚麻诱导栽培亚麻产生双单倍体的研究
为了获得栽培亚麻双单倍体材料,对栽培亚麻与红花亚麻进行远缘杂交,并对胚挽救后的再生材料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重复授粉能够提高杂交蒴果的膨大率;解离时间为8min,根尖染色体观察效果最理想;通过鉴定获得了栽培亚麻双单倍体材...
程莉莉于莹康庆华袁红梅赵东升黄文功吴广文侯佳欣姜卫东刘岩吴建忠姚玉波陈思关凤芝
关键词:亚麻胚挽救双单倍体
木质素合成酶基因反义COMT对亚麻的转化及检测被引量:3
2016年
COMT基因主要参与S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转基因植物在COMT活性被抑制时,木质素含量减少,利用杨树皮储藏蛋白(BSP)启动子和该基因构建成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 BSP-antiCOMT-230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亚麻,经过卡那霉素筛选获得了抗性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后获得了亚麻苗。经特异引物的PCR扩增,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亚麻基因组中,本研究获得的阳性转基因亚麻植株为亚麻纤维研究及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文功康庆华姜卫东姚玉波詹亚光
关键词:亚麻
获得无融合生殖亚麻种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获得无融合生殖亚麻种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亚麻H2010018为母本,以亚麻H2010049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当代所结的种子,将所述杂交当代所结的种子进行种植培育至开花,去除花药未成熟花朵的所有雄蕊得到...
康庆华关凤芝吴广文黄文功江卫东赵东升宋喜霞刘岩吴建忠程莉莉于莹袁红梅姚玉波路颖杨学宋宪友王福亮孙中义徐涵
低钾胁迫对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对4个钾浓度1 mmol/L(K1)、3 mmol/L(K3)、6 mmol/L(K6)和12 mmol/L(K12)处理下的3份钾高效利用品种(系)和2份钾低效利用品种(系)进行砂培试验,研究低钾胁迫对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K6为最适砂培浓度,工艺成熟期对缺钾最敏感。正常供钾(K6)亚麻的生物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明显高于低钾K1和较低钾K3处理(K6>K3>K1)。工艺成熟期对钾需求最高,为获得较高纤维产量,必须确保钾肥充足供应。低钾胁迫(K1)下钾高效利用品种Sofie和原2012-306的生物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下降程度显著低于钾低效利用品种黑亚20号和原2012-302,说明低钾胁迫下钾高效利用品种对低钾有更高耐受性,建议生产中根据品种钾肥利用率进行施肥。
黄文功姜卫东姚玉波宋喜霞吴广文袁红梅任传英孙中义吴建忠康庆华
关键词:亚麻低钾胁迫生长发育
春大豆植株磷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磷是大豆植株的重要组成元素,对大豆的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试验以绥农14、小金黄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磷素含量动态变化和磷素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叶片、叶柄、茎、根中的磷素含量随生育进程而下降,荚果中磷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动态;(2)大豆植株磷素积累量随着生育进程而增加,叶片、叶柄、茎、根的磷素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荚果的磷素积累量一直增加;(3)出苗至初花期(R1)、初花期(R1)至鼓粒初期(R5)、鼓粒初期(R5)至成熟期(R8)的磷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3个供试品种平均为27.83%±12.57%、38.47%±3.87%、33.70%±8.93%;(4)在大豆生育前期叶片为磷素积累中心,其次为茎部,而到生育后期积累中心转移至荚果;(5)荚果中的磷素40.04%来自营养器官的转入,其中,来自叶片、叶柄、茎、根转移的比例分别为9.64%±3.95%、6.89%±3.16%、19.97%±3.97%、3.53%±1.27%。
宋秋来曾祥亮张磊龚振平马春梅姚玉波韩德志
关键词:大豆磷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