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彪

作品数:27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8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城市
  • 5篇行政区
  • 5篇行政区划
  • 5篇政区
  • 4篇空间结构
  • 3篇旅游
  • 2篇调度
  • 2篇区位
  • 2篇自回归模型
  • 2篇经济联系
  • 2篇空间自相关
  • 2篇环渤海
  • 2篇基于GIS
  • 2篇交通灯
  • 2篇分工
  • 2篇产业分工
  • 2篇城市经济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缘

机构

  • 18篇华东师范大学
  • 13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商学院

作者

  • 27篇赵彪
  • 7篇王利
  • 5篇韩增林
  • 5篇赵东霞
  • 3篇周成
  • 2篇王兆兰
  • 2篇李会
  • 2篇孙中溪
  • 1篇何积丰
  • 1篇陈铭松
  • 1篇孙海英
  • 1篇陈小红
  • 1篇杜德慧
  • 1篇江海旭
  • 1篇刘静
  • 1篇罗娟
  • 1篇任启龙
  • 1篇叶超
  • 1篇陈丽霞
  • 1篇金川

传媒

  • 5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经济地理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变异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等方法,以东北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了2007—201 2年间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差异程度和集聚程度。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北部地区为哈尔滨-长春核心,以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南部为沈阳-大连核心,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内空间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金融业集聚程度较小,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程度较大,其他产业集聚程度适中;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服务型经济发展不成熟。
赵东霞赵彪周成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成都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演进与城市发展被引量:9
2018年
梳理了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展历程,基于Arc GIS平台对成都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设施发展方面,基本遵循萌芽期重点发展图书馆,民国期大量建设文化馆(民众教育馆),建国初期建设图书馆和文化馆(宫),改革开放以来加速发展博物馆;在空间结构方面,"一主一轴多组团"特征明显,"一主"是天府广场文化中心,"一轴"是都江堰市—郫都区—天府广场—龙泉驿区—简阳市文化发展轴,"多组团"指都江堰、新津、温江等文化组团;在影响因素方面,可分为资源主导型和行政主导型设施,受历史文脉、商业街区、行政中心等影响较大。
陈丽霞赵彪
关键词: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中心
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52
2016年
正确认识与解决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协调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基础上,运用加权TOPSIS对各省三大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排序予以评价;其次,借鉴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指数的省际差异;最后,引入空间自相关法对各子系统排序值及耦合协调度在我国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旅游两大系统发展排序值的省际分布具有相似性,经济-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在我国呈沿海地区>西部内陆>中西部省区,经济、旅游系统与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属显著集聚分布,而生态环境与经济、旅游系统间不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与发展冲突。
周成金川赵彪张峰
关键词:省际差异空间自相关
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被引量:15
2015年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合理的产业分工对于实现规模经济和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产业体系均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运用区位商指数、中心性指数和引力模型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地级市的视角测度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发展的地域分工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为制造业—服务业主导,西部地区为农林牧渔业主导,中部地区为采矿业和矿业—制造业混合带;从城市节点差异性来看,环渤海地区以矿业—制造业型城市、制造业型城市为主,地区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程度较差;从产业空间结构来看,分出了七大产业地域功能区,各功能区发展动力差异较大,并总结了"一圈、双核、三带"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对环渤海地区产业优化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赵东霞韩增林王利赵彪
关键词:产业分工环渤海空间结构
2006-2016年中国邮轮经济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邮轮产业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文章通过检索2006-2016年中国知网、维普中文、万方数据库中的邮轮经济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后发现:邮轮经济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注,各类统计文献呈快速增长态势,但...
周成赵彪席宇斌
关键词:邮轮产业
辽宁省入境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发展格局构建
2017年
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发展优势度和经济联系强度等方法,以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时期的空间结构和各个地市的发展水平进行量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发展格局。结果表明:辽宁省入境旅游空间结构可为点状起步发展、轴状快速发展、网状双核驱动和阶段性下降等四个发展阶段;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可分为高度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和落后类型等四个空间梯度;最后,建构得出辽宁省入境旅游"两轴、三圈、三等级"的空间结构发展格局。
陈贵根赵彪郭珮珺
关键词:入境旅游空间结构
面向全路网交通流优化的交通灯调度方法研究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问题日益显现。虽然传统的交通灯控制系统依然在交通路口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城市车辆数量的激增,交通道路阻塞已经成为了每天发生的常见现象。在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中,交通灯状态转换...
赵彪
关键词:遗传算法自回归模型
文献传递
辽宁省城镇体系分形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运用分形模型,从规模等级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对辽宁省城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等级规模方面,计算了城市首位度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并讨论了辽宁省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及其特点;空间结构方面,运用分形理论的关联维数进行分析,得出当前辽宁省城镇体系总体特征:城镇规模分布比较集中,人口分布较均衡,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发育较为成熟;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城市分布呈现条带状的特点。
李会王利赵彪
关键词:空间结构
融合自回归预测模型的智能交通调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自回归预测模型的智能交通调度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交通灯的智能调度,优先考虑大客运量公交等待时间,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基因编码及初始化,用‘0’代表水平车流,用‘1’代表垂直车流;随...
刘静王俊阳韩嘉臻何积丰赵彪周庭梁孙海英杜德慧罗娟陈小红陈铭松
文献传递
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辽宁省产业结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运用产业结构系数、空间自相关、区位商等方法,基于Arc GIS、Geo Da等地统计分析软件,从产业结构系数的空间关联和产业内部结构两方面,对1997—2012年辽宁省产业结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较低,辽中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较高,并有向东北部扩散的趋势。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第二产业以采矿、制造业为主,分布广泛;第三产业除沈阳、大连两市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对各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局方案。
高鹏王利赵彪王兆兰
关键词:产业空间结构空间自相关区位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