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主要栽培因素对皖麦52品质的影响
- 2011年
- 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了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中筋小麦皖麦52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皖麦52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施钾量、施磷量和密度;施氮量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密度、施钾量和施磷量。蛋白质含量≥15%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3.14~296.04 kg/hm2,施磷量85.08~87.96kg/hm2,施钾量96.83~105.26kg/hm2,基本苗密度2.3268×106~2.4732×106株/hm2,行距17.6~18.3cm。湿面筋含量≥37%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5.96~293.7kg/hm2,施磷量87.9~92.1Kg/hm2,施钾量107.81~112.19 kg/hm2,基本苗密度2.3526×106~2.4474×106株/hm2,行距17.7~18.2cm。
- 张健董召荣葛琳琳李斌陈莉谭娟李赵龙
- 关键词:小麦栽培因素
-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2种穗型小麦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烟农19的中密度(300×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5∶5互作处理、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的高密度(412.5×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7∶3互作处理有利于群体叶面积指数的提高,产量最高,分别为8682.97、7440.35kg/hm^2。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多穗型小麦种植密度300×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5∶5互作处理为宜,而大穗型小麦种植密度300.0×10^4~412.5×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7∶3~5∶5互作处理为宜。
- 王竟绍谭娟谭娟邹兵
- 关键词:小麦穗型氮肥叶面积指数
- 秸秆还田与镇压对饲用玉米产量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
- 本实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镇压对饲用玉米瑞德2号株高、鲜干重、绿叶数、鲜干比、叶面积指数、SPAD值、茎周长、SOD酶活性、产量、籽粒产量及土壤生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秸秆覆盖后翻地加镇压,对饲用玉米生长有利...
- 谭娟
- 关键词:秸秆还田饲用玉米生态特征
- 文献传递
-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1年
- 以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提高有利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穗粒数与千粒重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氮肥基追比例增加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而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间呈负相关,氮肥基追比例增加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未达显著差异水平。烟农19以中密度、氮肥基追比例5:5处理产量最高,兰考矮早8以高密度、氮肥基追比例7:3处理产量最高。根据密度、氮肥基追比例组合与产量结果建立二元回归模型,烟农19的氮肥基追比例5:5最佳,优化密度为328.4×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8 725.3 kg.hm-2,兰考矮早8的氮肥基追比例7:3最佳,优化密度为421.2×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7 441.1 kg.hm-2。
- 王竟绍董召荣张健邹兵徐晓光谭娟聂刚
- 关键词:小麦氮肥基追比例多穗型大穗型
- 稻草覆盖对稻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7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对免耕稻田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00kg/667m2整稻草加薄膜覆盖方式产量最高,达1547.3kg/667m2;对照处理(裸地)的产量最低,为995.6kg/667m2。因此,在安徽省江淮地区稻田马铃薯生产采用厚稻草(整)+薄膜覆盖的方式较好。
- 谭娟汪本中李友强姚国亮王伟刘周彭思娇邹兵徐晓光董召荣
- 关键词:马铃薯稻草覆盖地膜覆盖
- 不同穗型小麦花后物质运转及产量对氮肥的响应被引量:7
- 2011年
- 在大田条件下,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在225~300kg/hm2范围内,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籽粒产量的形成均以花后绿色器官光合同化为主,其次才是花前积累干物质的再动员分配。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籽粒产量的形成较多穗型品种‘烟农19’更依赖于花后绿色器官同化,积累干物质再运转分配只占籽粒产量的15%左右。两种穗型品种小麦花前贮存物质再动员分配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都随着氮肥后移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运转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呈降低趋势。综合物质运转和产量表现‘,烟农19’施氮量300kg/hm2,基追比例5:5时较适宜‘;兰考矮早8’施氮量262.5kg/hm2,氮肥基追比例7:3时较适宜。
- 邹兵董召荣王竞绍张健谭娟徐晓光刘亚李小伟
- 关键词:小麦不同穗型氮肥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