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华清

作品数:18 被引量:21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劳动力
  • 3篇实证
  • 3篇劳动力转移
  • 3篇城乡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农民
  • 2篇平价
  • 2篇资产
  • 2篇资产配置
  • 2篇自主创业
  • 2篇教育
  • 2篇回报
  • 2篇货币
  • 2篇货币政策
  • 2篇股票
  • 2篇股票回报
  • 2篇创业
  • 1篇动量
  • 1篇新型农村社会
  • 1篇新型农村社会...

机构

  • 18篇北京大学
  • 8篇嘉实基金管理...
  • 2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作者

  • 18篇谭华清
  • 3篇赵学军
  • 2篇周广肃
  • 2篇赵波
  • 2篇王大中
  • 1篇魏旭
  • 1篇周羿
  • 1篇谭之博
  • 1篇杨小科
  • 1篇张嘉昕
  • 1篇李力行
  • 1篇张辉
  • 1篇陈瑞
  • 1篇赵波
  • 1篇刘潋
  • 1篇张钟文
  • 1篇周羿

传媒

  • 3篇经济科学
  • 3篇经济界
  • 2篇商业研究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财经研究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统计研究
  • 1篇证券市场导报
  • 1篇投资研究
  • 1篇经济学(季刊...
  • 1篇金融学季刊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劳动力市场摩擦、劳动力再配置与中国的就业周期被引量:1
2019年
中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与美国就业周期不同的特征:(1)农业就业十分明显的反周期性;(2)总就业十分明显的无周期性甚至微弱的反周期性。从中国宏观数据和CHIP2007—2008年微观面板数据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机制: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再配置。将该机制和中国劳动力市场摩擦相结合,本文构建了考虑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农业和非农两部门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中国就业的周期特征。其核心机制在于农业部门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两个部门的顺周期再配置。而且劳动力市场摩擦会放大农业部门劳动力对于非农部门的经济冲击反应,从而加剧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的波动性。但总就业仍然表现出波动较小、与GDP相关性较弱的特征。
赵波谭华清
人口结构、行业盈利与行业股票回报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将人口结构变迁所导致的消费需求变化、行业的盈利与行业股票的回报联系起来研究。具体来说,不同商品的消费者年龄结构会有不同。基于对未来人口结构的预测,能预测各个行业因人口结构变化所致的需求变化,进而预测行业的盈利状况。基于中国A股市场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人口结构变迁信息的需求变化估计能很好地预测行业盈利水平,但无法很好地预测股票的未来回报。另外,本文没有发现基于人口结构变化构建的多空投资组合能获得超额回报。企业可以将人口信息用于决策来获得盈利,但是投机者却无法做到。
谭华清周羿黄昊张钟文
关键词:人口结构股票回报
收入差距、市场分层与政府行为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通过构建市场分层模型将以往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的机制统一起来,并且通过市场分层模型将收入差距过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了更为全面的讨论。认为当供给弹性较低时,收入不平等将会导致市场分层。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同时存在的市场里,高收入者之间的竞争将会推高市场的均衡价格,面对较高的市场价格,低收入者很可能减少在这一市场上购买,而转向较为低端的市场,于是出现市场分层。如果市场分层发生在消费品市场则会扩大低收入消费者和高收入消费者的消费差距,二者之间的需求结构的差异会抑制国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从而不利于产业升级;如果市场分层发生在要素市场则会进一步扩大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未来的收入差距。为了实现我国经济供给结构的优化,减少因收入差距扩大而导致的市场分层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需要一个更加竞争性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除了收入再分配政策,着力于增强市场的供给弹性的政策也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所带来的上述影响。
杨小科刘潋谭华清
关键词:收入差距
外出务工经历有益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吗?被引量:135
2017年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CHIP)的数据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与农村居民创业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经历将农村居民创业的概率显著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以上,具有显著经济意义。通过工具变量方法和各类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发现,外出务工经历会通过增加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比例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创业,但是外出务工经历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工在家乡地的社会资本。
周广肃谭华清李力行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创业资本
资产配置模型的选择:回报、风险抑或二者兼具被引量:1
2018年
近年来以风险平价为代表的基于风险的配置模型广为流行,这些模型的一大特点是放弃回报信息。而以均值方差模型代表的基于回报的配置模型则认为回报很重要而且默认对回报的预测是准确的。考虑到回报的可预测性得到了大量经验研究的支持,那么对于基于风险的配置模型而言,完全放弃回报则意味着有关回报的有用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对于基于回报的配置模型而言,不考虑参数估计误差而且对输入参数敏感的缺点也大大抵消了它们利用回报信息带来的好处。那么,回报是否重要以及应该如何使用回报成了资产配置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风险平价为配置基准,以贝叶斯VAR回报预测为主观观点的Black-Litterman(贝叶斯BL)模型回答这一命题。利用1952—2016年的美国股票和债券季度数据,本文将贝叶斯BL模型与现有配置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相比基于回报的配置模型,贝叶斯BL模型降低了组合风险;相比基于风险的配置模型,贝叶斯BL模型增强了组合回报。这些特性来自于它既能利用回报可预测性带来的有用信息,又能够发挥基于风险的配置模型在控制风险方面的优势。因此该模型表现出增强回报和控制风险兼具的特点,是具有潜力的资产配置新方案。
谭华清赵学军黄一黎
关键词:可预测性均值方差
股票回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之谜——基于跨国数据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使用全球30个主要经济体的GDP增速和股票市场回报数据,本文讨论了不同时间长度下的GDP增速和股票回报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定义当期GDP增速减去上一期GDP增速,然后除以当期GDP增速并取绝对值为预期外增速比例,以衡量当期GDP中预期之外的GDP增速的比例。研究表明,该比例可以解释GDP增速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随着时间区间拉长而变大并且更加显著的现象。具体来说,随着时间区间拉长,相应时间区间的GDP增速中的预期外增速比例越来越高,因此,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这意味着,未被预期到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这使得相应区间的股票回报和GDP增速的相关性变得更大而且更加显著。
谭华清赵学军黄一黎
关键词:股票回报
2023年消费复苏的特点及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2023年春节期间生产生活全面恢复,市场需求加快释放,制造业PMI升至52.6%,升至近年最高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消费复苏情况进而认为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信心改善,经济复苏节奏逐渐加快,印证了年初信贷“开门红”具备较强的微观基础,宏观层面的社融、PMI指数等比较重要的数据已经显示出经济复苏的力度其实并不弱,修复节奏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景彦茹谭华清
宏观视野下全球配置的优势
2023年
2022年开始,资管新规结束了四年的过渡期,正式开始实施。全球配置需要有宏观视角,在全球市场中寻找权益、债券、商品等资产进行配置,通过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来达到策略贯穿周期获取稳健收益的目的。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全球资产配置可以分散化收益。
谭华清景彦茹
关键词:资产配置
经济转型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在证券市场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函数并不完全,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不足,此时货币供给的调整对产出具有明显而直接的影响;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开始变大,货币供给的调节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会减小。本文构建了基于中国宏观数据的VAR实证分析模型,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
谭华清王大中陈瑞
关键词:经济转型货币政策
教育对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6
2018年
劳动力的空间自由流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中国而言,自1978年以来,近4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机制是成万上亿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部门的宏大变迁。随着中国劳动力增量的逐步下降甚至为负,如何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2002和CHIPS2013),从教育的外部性视角系统分析了农村地区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否会促进当地农民外出就业。研究发现,平均教育程度的增加对外出就业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力。首先,农村地区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当地农民外出;另一方面,当地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增强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当地农民外出就业。因此,农村地区平均教育程度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当地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当地的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强弱。文章最后使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支持了上述研究发现。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政策可能也要因地制宜。对当地企业发达或有潜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地区,可能提高农村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回乡创业更好;而对其他地区,可以完善农村社会网络,增强乡民联系,以更好地促进农民外出。
谭华清周羿赵波魏旭
关键词:社会网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