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红 作品数:20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60例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细胞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过继免疫治疗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法。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作为高免疫活性细胞,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抗病毒已越来越广泛,通过诱导激活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抗HBV疗效也见文献报道u]。我院自2010年开始开展自体CIK细胞体内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将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谢志红 房秋燕 刘华 陈水发关键词:自体CIK细胞 乙型肝炎患者 细胞治疗 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过继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 手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2005年9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左肝内胆管及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施行手助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手术(10例)及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12例),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肝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手助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状况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助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手术在不延长手术时间、加重肝功破坏的情况下,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高的优越性。 张坤 张绍庚 江艺 谢海英 谢志红结肠癌术后化疗对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淋巴细胞凋亡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术前1d、术后3d、化疗前1d)、化疗过程(化疗第3d、化疗后3d)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以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对淋巴细胞凋亡、坏死状况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根治术后3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数量较术前有所减少,但无显著差异(P>0.05)。至化疗前1d,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及NK细胞数量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但CD8+T细胞数量减少(P<0.05)。化疗3d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水平较术前全面下降(P<0.05),但CD4+/CD8+比例变化不大,而淋巴细胞凋亡坏死比例明显升高。至化疗结束后3天,T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量开始逐渐回升。结论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本身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NK细胞影响不大,术后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明显升高,机体免疫状况明显改善。化疗可造成患者机体的一过性免疫抑制,可能与其造成机体淋巴细胞的凋亡坏死有关。 张坤 高朋芬 江艺 谢海英 谢志红关键词:结肠肿瘤 免疫细胞 CIK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类细胞功能变化 2015年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联合CIK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类细胞功能变化,为维持持久免疫应答,减少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后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达到HBV DNA检测水平下限时给予CIK治疗,分别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前、HBV DNA达到检测水平下限以及CIK治疗后2周3个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类细胞功能,10例单独接受CIK治疗和10例单独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当接受核苷(酸)类药物并HBV DNA水平达到不可检测水平以下时,CD4细胞产生IFN-γ水平明显升高(1.511±1.026 vs 2.139±0826,1.656±0.869 vs 2.511±1.133,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单独接受CIK治疗后IFN-γ水平也明显增高(1.434±0.924 vs 2.211±0.921,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同前两组比较IFN-γ水平和IL-4水平均无差异。核苷(酸)类药物联合CIK治疗后相比单独CIK治疗和单独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不但IFN-γ明显增高(3.288±0.561 vs 2.211±0.921,3.288±0.561 vs 2.511±1.133,P<0.05),并且IL-4水平也降低(0.277±0.237 vs 0.428±0.208,0.277±0.237 vs 0.477±0.255,P<0.05)。结论核苷(酸)类药物联合CIK治疗明显提高Th1类细胞应答,并抑制Th2类细胞功能,但是否持久维持Th1类细胞免疫应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少扬 刘海周 马卫闽 王贤 谢丽平 谢志红关键词: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药物 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策略。方法采集32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分次自体回输,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12周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和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32例CIK细胞均诱导成功。在治疗过程中除回输时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肾功能和血细胞无异常变化。治疗结束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ALT和AST水平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第1、4、12周ALT复常率为31.2%、62.5%、75.0%,AST复常率为53.1%、65.6%、81.3%);第1、4、12周e抗原转阴率为50.0%、59.4%、62.5%,e抗原血清转换率比例为18.8%、28.1%、31.3%。治疗结束1周内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水平有明显下降,第1、4、12周以下降2个log为观察指标,其同基线水平相比下降的比例分别为12.5%、31.2%、53.1%,如果以DNA低于不可检测水平以下为观察指标,同基线水平相比下降的比例是3.1%、12.5%、34.3%。结论本研究提示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在12周观察期内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治疗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复制水平逐渐下降,提示CIK细胞治疗后可能存在持续的免疫应答反应。 王少扬 刘海周 马卫闽 谢志红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卫生列车后送伤员中快速留置导尿法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卫生列车后送伤员中提高留置导尿术操作时效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和快速法对外科88例男性手术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对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和插入导尿管前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快速法留置导尿术较常规法用时缩短67~70s,尿道口消毒效果与常规法相同,节省耗材成本占总成本的1/4。结论快速法留置导尿术操作用于卫生列车后送伤员,既可提高操作时效,保证消毒效果,也可节约耗材成本。 谢海英 阎成美 王爱民 彭山铃 谢志红 翁建莲 王丽娟关键词:护理 干扰素致流感样症候群的吲哚美辛防治方案及护理 2015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流感样症候群的护理及吲哚美辛干预效果。方法纳入的11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在注射干扰素前2h口服吲哚美辛片25mg;观察2组在注射后2h口服吲哚美辛片25mg;对照组不给哚美辛片口服。分别在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全程给予相关护理,并观察吲哚美辛防治流感样症候群的效果。结果吲哚美辛在防治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发热中有明显作用(P<0.05),特别是观察1组的效果更佳(P<0.001)。吲哚美辛干预组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在干扰素注射前2h给予25mg吲哚美辛口服能明显抑制发热,降低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发生的几率。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坚持完成疗程、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刘华 房秋燕 谢志红关键词:吲哚美辛 干扰素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护理 卫生列车后送伤员中快速留置导尿法的改进 2010年 目的:探讨卫生列车后送伤员中提高留置导尿术操作时效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和快速法对外科88名男性手术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对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和插入导尿管前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快速法留置导尿术较常规法用时缩短678-70s,占全程总用时的四分之一;插入导尿管前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无差异;节省耗材成本占总成本的四分之一。结论:快速法留置导尿术操作用于卫生列车后送伤员,既可提高操作时效,保证消毒效果,也可节约耗材成本。 谢海英 阎成美 王爱民 彭山玲 谢志红 翁建莲 王丽娟关键词:护理技术 驻闽某驻训基地一起恙虫病流行的特征分析 2013年 恙虫病是由恙虫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为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恙虫病的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某区地处东南沿海,气温高,湿度大,植被茂盛,适于微生物和鼠类的孳生,是恙虫病的典型疫源地。 王少扬 黄德东 刘海周 马卫闽 谢志红关键词:恙虫病 血小板减少 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相关功能观察 被引量:4 2015年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s,CIK)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功能变化,为指导CIK联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15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单独接受CIK治疗患者为对照,分别在治疗前、HBVDNA<500IU/ml及CIK治疗2周后流式细胞技术测定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a、CD80、CD83及HLA-DR表达水平,同时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估DC细胞功能。结果显示15例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患者同治疗前相比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并达到HBVDNA<500IU/ml时仅有HLA-DR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其它共刺激分子标志物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变化。CIK序贯治疗后DC共刺激分子标志物和HLA-DR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升高。单独CIK治疗患者同治疗前比较DC表面分子标志物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无变化,同联合治疗组相比DC标志物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联合治疗组。以上结果提示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共刺激分子及HLA-DR表达,并诱导免疫细胞应答功能,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可能通过增强DC相关功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王少扬 刘海周 马卫闽 王贤 谢丽平 谢志红关键词: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恩替卡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