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2003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CME事件的射电初步分析
- 2005年
- 基于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频谱仪(0.625~7.600GHz)在2003年10月22日~11月3日观测到8个伴生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太阳射电爆发,结合NobeyamaRadioPolarimeter(NORP)的单频观测、NobeyamaRadioheliograph(NORH)、SiberianSolarRadioTelescope(SSRT)的成像观测以及Culgoora和WAVE/WIND的低频射电频谱观测,对8个射电爆发的射电辐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从中寻找与CME伴生的射电爆发的特征。
- 姚映波邵承文施硕彪李维华许春刘玉英
- 关键词:太阳射电爆发日冕物质抛射
- 日冕微波辐射甚长周期脉动的观测证据
- 2003年
- 利用国家天文台微波(1.0-2.0 GHz和2.6-3.8GHz)射电频谱仪于1998年9月23日观测到了一个稀少事件,它是一个伴生多重周期脉动、Ⅲ型爆发和类I型噪暴的复杂射电Ⅳ型爆发,着重介绍该爆发所具有的多重长周期(约7.3、4.9、3.7、1.2和0.4分钟)脉动成分。这个长周期脉动可能是归因于在封闭环中的驻波模式,由于光球层速度场驱动的MHD的Alfven驻波横穿磁场,导致了对射电辐射的调制。此外,由于这些脉动存在向下的运动,也不排除在一个封闭环或开放场结构中传播的扰动引起振荡的可能性。因为Alfven波的共振与光球层5分钟振荡模式相联系,所以甚长周期的脉动可能来自光球层驱动源的假设,可以说明日冕磁环和光球层之间存在一个互相耦合的可能性。
- 谢瑞祥汪敏施硕彪许春李维华颜毅华R.A.SychA.T.Altyntsev
- 关键词:日冕微波辐射射电频谱仪磁环
- 2个二次触发型太阳耀斑的射电时间轮廓及其日冕磁结构
- 2006年
- 利用国家天文台(北京和昆明)的射电频谱仪(频段为0.65~7.6GHz)和相关的NORH/17GHz射电以及TRACE/171^°A EUV和Yohkoh/SXT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04/10和10/19的2个共生精细时间结构的稀有事件,这2个事件的射电爆发时间轮廓和观测特征相似,通过这2个事件的微波(17GHz)偏振观测资料的比较,发现这2个射电爆发均由包含多重(4极)磁结构的复杂活动区引起,特别指出这2个耀斑最后都导致了耀斑后相的分米波射电爆发(第二次触发耀斑),这可能是后环引起的射电爆发。它们都分别对应于双极磁位形,表明这两次触发耀斑是由相似的耀斑模型产生。2个分米波爆发可能是相似(homologous)耀斑的射电表现,可以推测这两次耀斑的驱动器可能皆是磁流浮现或对消(因为源区有新的单或双极出现或消失),而它们的触发器皆是由双极反向Y型位形(具有一个双极拱的单磁流系统)的磁重联,耀斑后环的演化是导致耀斑后相分米波射电爆发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这双带耀斑对应的宽带射电爆发辐射机制是回旋同步加速辐射过程,而耀斑后相的窄带分米波爆发的辐射机制是等离子体辐射过程.
- 谢瑞祥郝龙飞颜毅华许春刘玉英施硕彪李维华
- 关键词:太阳射电辐射
- 太阳分米波尖峰辐射最小带宽的探讨
- 2003年
- 云南天文台0.6~1.5GHz太阳射电快速动态频谱仪,在2001年6月24日的射电爆发中观测到大量尖峰。由于观测仪器有相当高的频率分辨率,使我们可以对尖峰的绝对带宽进行更精细的统计分析。由于尖峰数量很大,特别编制了识别尖峰并测量其带宽的软件来进行统计工作。结果发现76%的尖峰的绝对带宽达到仪器频率分辨率1.4MHz,其相对带宽达到0.1%。这比以前关于尖峰辐射带宽的统计结果要小很多。统计结果支持用ECM机制解释尖峰辐射。
- 汪敏王昆山许春施硕彪李维华
- 关键词:太阳射电爆发
- 太阳短分米波连续辐射中的Ⅰ型噪爆
- 2003年
-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射电动态频谱仪(1.0~2.0GHz和2.6~3.8GHz)在1998年9月23日观测到伴生Ⅲ型爆发群和Ⅰ型噪爆的分米波Ⅳ型爆发,着重讨论在Ⅳ型爆发衰减相产生的Ⅰ型噪爆,这个噪爆由许多Ⅰ型爆发组成,每个Ⅰ型爆的寿命约为100~300ms,总持续时间大于11min。噪爆辐射的圆偏振度大于Ⅳ型连续辐射爆发,平均偏振度约为64%。这个Ⅰ型噪爆可能类似于高偏振的Ⅲ型噪爆,其辐射机制可能归因于基波等离子体辐射。
- 谢瑞祥施硕彪许春汪敏李维华颜毅华
- 关键词:太阳射电爆发
- 绕月探测工程的初步科学成果被引量:37
- 2010年
-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52.36°E,1.50°S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获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生产出约4TB科学应用数据产品.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 欧阳自远李春来邹永廖张洪波吕昌刘建忠刘建军左维苏彦温卫斌边伟赵葆常王建宇杨建峰常进王焕玉张晓辉王世金汪敏任鑫牟伶俐孔德庆王晓倩王芳耿良张舟斌郑磊朱新颖郑永春李俊铎邹小端许春施硕彪高亦菲
- 关键词: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
- 嫦娥一号激光测距数据及全月球DEM模型被引量:43
- 2010年
- 激光高度计是搭载在CE-1上的主要载荷之一,用于月球表面的地形测量.2007年11月28日02点22分,激光高度计成功获得第一个探测数据,截止到2008年12月4日,总共获取了约912万个探测数据,数据覆盖全月面.我们利用这些探测数据制作了空间分辨率为3km的全月DEM模型,月表地形地貌特征反映明显,地形细节表达层次分明、清晰可辨.DEM模型的平面定位精度为445m(1σ),高程测量精度为60m(1σ).根据这一DEM模型,测得月球表面最大高差为19.807km,最高点位于Engel’gardt撞击坑东缘(158.656°W,5.441°N,+10.629km),最低点位于Antoniadi撞击坑底部(172.413°W,70.368°S,?9.178km).通过比较,CE-1的激光高度计DEM模型,在精度和分辨率上明显优于美国ULCN2005,与日本SELENE激光高度计DEM模型相当,测量到的最高点与SELEN结果相似,但CE-1数据新发现了比SELEN结果更低的最低点.
- 李春来任鑫刘建军邹小端牟伶俐王建宇舒嵘邹永廖张洪波吕昌刘建忠左维苏彦温卫斌边伟汪敏许春孔德庆王晓倩王芳耿良张舟斌郑磊朱新颖李俊铎欧阳自远
- 关键词:CE-1DEM模型
- 嫦娥一号图像数据处理与全月球影像制图被引量:48
- 2010年
-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是我国第一幅覆盖月球的遥感影像图,将成为嫦娥工程后期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图件.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CCD图像数据的获取、数据特点和数据质量,描述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按制图规范对图像数据进行了镶嵌拼接和处理,制作了覆盖全月球的1:250万比例尺影像图,并进行了影像图的定位精度分析.数据处理和制图结果表明,嫦娥一号CCD数据及其定位精度能够满足1:250万比例尺的制图要求,制作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其相对定位精度优于240m,平面定位精度约为100m~1.5km,定位精度略好于2005联合控制网(ULCN2005)和克莱门汀基础地图(2.0版);对所有像元进行了逐一光度校正,大大改善了全球图像的一致性,是目前覆盖最全、图像质量最好、定位精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 李春来刘建军任鑫牟伶俐邹永廖张洪波吕昌刘建忠左维苏彦温卫斌边伟赵葆常杨建峰邹小端汪敏许春孔德庆王晓倩王芳耿良张舟斌郑磊朱新颖李俊铎欧阳自远
- 关键词:嫦娥一号全月球影像图
- 40m天线面板调试与精度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总结了40m天线面板安装调试及检测的过程,分析了反映望远镜面板指标的电性能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天线面板精度优于原设计要求。
- 金旺汪敏张巨勇赵辉张萍宋俊峰许春
- 日冕分米波射电甚短周期脉动的观测证据
- 2003年
- 利用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分米波(700—1500 MHz)射电频谱仪”和“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分别于2001年6月24日和1990年7月30日观测到了两个稀少事件,前者是一个小射电爆发,其上升相伴随有短周期(约29、40和100毫秒)的脉动,后者是一个射电大爆发,在2840 MHz上产生了周期约30毫秒的射电脉动。还着重讨论其甚短周期(如29—40毫秒)的脉动现象,甚短周期脉动可能是归因干起源在日冕深处不稳定区域的哨声波束周期链对射电辐射的凋制,或沉降电子束驱动的静电高混杂波,经由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导致甚短周期的射电脉动。
- 谢瑞祥汪敏施硕彪许春李维华颜毅华
- 关键词:日冕射电辐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