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媛

作品数:559 被引量:2,00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9篇期刊文章
  • 203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 11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0篇医药卫生
  • 69篇农业科学
  • 4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生物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4篇基因
  • 87篇药材
  • 62篇中药
  • 57篇引物
  • 55篇特异
  • 55篇特异性
  • 50篇银花
  • 50篇金银花
  • 44篇植物
  • 42篇分子鉴定
  • 37篇中药材
  • 35篇位点
  • 33篇人参
  • 30篇天麻
  • 30篇位点特异性
  • 29篇克隆
  • 28篇荧光
  • 28篇合酶
  • 27篇基因组
  • 25篇DNA分子

机构

  • 488篇中国中医科学...
  • 48篇安徽中医药大...
  • 47篇吉林大学
  • 2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14篇武汉工业学院
  • 13篇成都中医药大...
  • 9篇江苏大学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江西中医药大...
  • 9篇湖北梦阳药业...
  • 8篇北京城市学院
  • 7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广西中医药大...
  • 5篇贵阳中医学院
  • 5篇宁夏农林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国家药典委员...

作者

  • 557篇袁媛
  • 326篇黄璐琦
  • 168篇蒋超
  • 60篇金艳
  • 54篇南铁贵
  • 53篇周骏辉
  • 28篇刘娟
  • 26篇崔占虎
  • 23篇汪周勇
  • 21篇杨健
  • 20篇陈敏
  • 19篇李晓琳
  • 18篇林淑芳
  • 18篇康利平
  • 17篇查良平
  • 15篇秦双双
  • 14篇彭华胜
  • 14篇吕冬梅
  • 13篇胡小松
  • 13篇陈同

传媒

  • 121篇中国中药杂志
  • 59篇中国实验方剂...
  • 29篇中国现代中药
  • 16篇药学学报
  • 9篇中药材
  • 8篇中草药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5篇药物分析杂志
  • 5篇食品科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世界中医药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药物警戒
  • 3篇农产品加工(...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中华医史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生命的化学

年份

  • 14篇2024
  • 38篇2023
  • 37篇2022
  • 25篇2021
  • 38篇2020
  • 49篇2019
  • 34篇2018
  • 55篇2017
  • 39篇2016
  • 64篇2015
  • 33篇2014
  • 29篇2013
  • 18篇2012
  • 12篇2011
  • 16篇2010
  • 13篇2009
  • 15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5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荧光测序分型技术的六味地黄丸原料分子鉴别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该文选择成药六味地黄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用于中成药原料药材基原鉴定的荧光测序分型技术。首先以原料药材丹皮DNA为模板,筛选最适荧光标记鉴别引物,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别对5个FAM荧光标记引物psb A-trn H,ITS,trn L-trn F,mat K,rbc L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所得测序结果使用GeneMarker V1.80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最终选择psb A-trn H荧光标记引物来鉴别六味地黄丸及其原料药材。结果表明,通过psb A-trn H荧光标记引物扩增分析,可以准确鉴定出六味地黄丸中的丹皮,山药,泽泻3种原料药材。研究结果说明,采用分子荧光测序分型技术鉴定中成药原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崔占虎黄璐琦袁媛李旻辉蒋超周立社
关键词:中成药分子鉴别
西洋参PqEXLB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西洋参PqEXLB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分子生物领域,具体涉及西洋参PqEXLB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的PqEXLB1蛋白质为A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A2)将...
袁媛王腾腾赵玉洋黄璐琦
9种市售药材中重金属含量调查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调查9种市售药材中重金属含量,为建立药材中重金属专用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36批次药材中铜、镉、汞、铅的含量,比较不同市场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差异。结果:各药材中铜含量排序为金银花>青蒿、木通、丹参、白芥子、栀子>厚朴>天麻>茯苓;镉排序为金银花、青蒿、白芥子、栀子>木通、厚朴>天麻>丹参、茯苓;汞排序为金银花>栀子>青蒿>厚朴>白芥子、天麻、茯苓、丹参、木通;铅排序为厚朴>白芥子、栀子、金银花、青蒿、木通>天麻、丹参>茯苓。在36批药材中,铜元素全部合格;1批金银花药材中汞元素超标,超标率25%;3批药材中铅元素超标,厚朴、白芥子中铅元素超标率分别为50%和25%;镉元素有7批药材均超标,青蒿、金银花超标率75%,栀子25%。不同市场购买的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并不显著。结论:调查的4种重金属元素中镉元素污染较严重,应加强重视。金银花在9种药材中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可作为后续重金属相关研究的首要研究对象。
郑琪南铁贵袁媛胡添源邵爱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市场重金属元素
一种大豆秸秆蜜环菌培养基及其生产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为了解决天麻栽培中对木材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森林资源破坏及栽培成本增加问题,该研究对农作物余料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蜜环菌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降低天麻的栽培成本,同时使农作物余料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保护林木资源。方法:观察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划线法测量蜜环菌生长速度;苯酚浓硫酸法测定不同培养基中蜜环菌的总多糖含量;为了进一步优化大豆秸秆培养基配比,对主料配比、蔗糖含量、无机盐含量及含水量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中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发现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从接种第4天就开始生长,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为0.352 cm·d^(-1),是桦木屑培养基生长速度0.283 cm·d^(-1)的1.48倍;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最高,为39.260 mg·g^(-1),远远高于桦木屑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17.028 mg·g^(-1),大豆秸秆培养基优势明显;主料(大豆秸秆与麦麸)配比为8∶2,蔗糖含量为主料的1%,无机盐含量为主料含量的0.5%,含水量50%时,蜜环菌生长速度稳定为0.392 cm·d^(-1)。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天麻栽培中使用大豆秸秆培养基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提供了依据,为天麻在栽培中减少林木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参考。
刘天睿李仰华韩鹏杰周骏辉赵玉洋袁媛
关键词:大豆秸秆蜜环菌天麻栽培
基于双阻滞位点特异性PCR的铁皮石斛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双阻滞位点特异性PCR的铁皮石斛鉴定方法。本发明公开的铁皮石斛鉴定方法是基于石斛分子标记进行的;石斛分子标记为SNP1和SNP2,SNP1为石斛属基因组DNA中对应于序列1的第21位的核苷酸,SNP1在铁...
黄璐琦袁媛蒋超董晓曼赵玉洋
芍药乙酰CoA酰基转移酶(PLAACT)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芍药乙酰CoA酰基转移酶(PLAACT)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用途,该基因为首次利用构建cDNA文库从芍药中克隆而得,填补了从我国传统中药材芍药中分离克隆出乙酰CoA酰基转移酶基因的空白。本发明所提供的芍药乙...
黄璐琦袁媛汪周勇
文献传递
密银花对照药材标定标准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建立道地药材密银花对照药材标定技术规范,作为密银花对照药材内在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标准,为道地药材现代研究及其特征辨识提供支撑。收集10批密银花,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进行检验,10批样品均符合规定;建立LC-MS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确定了23个共有峰,并根据对照品和参考文献指认了8个共有峰,对10批密银花药材相似度进行了考察,其相似度在0.95以上。使用7对金银花种质鉴定核心引物进行SSR指纹图谱构建,10批密银花指纹图谱均与河南尖山大毛花种质SSR参照图谱差异位点数为1或0个,符合密银花种质分子特征。通过结合DNA指纹图谱和LC-MS化学指纹图谱,建立了首个中药道地药材的标定标准,该标定标准的制定为加快中药标准药材尤其是道地药材的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标准。
杨健蒋超金艳赵玉洋袁媛黄璐琦
关键词:金银花道地药材指纹图谱
黄芩道地性形成“逆境效应”的实验验证与展望被引量:21
2016年
逆境效应是环境对道地药材形成影响的一种表现,其主要核心思想是环境饰变通过影响药用植物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该文以热河黄芩为研究对象,从19个产区采集野生黄芩,分析其活性成分的含量,并结合近10年1—12月的气候因子的变化,得出气候因子影响黄芩活性成分积累的结论。随后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模拟环境变化,检测其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和基因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阐述"逆境效应"对黄芩药材品质的影响。该文介绍了道地药材形成"逆境效应"实验验证的前提条件、黄芩道地性形成"逆境效应"研究思路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其他道地药材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袁媛周骏辉黄璐琦
关键词:道地药材
浅谈历史地图对分析道地药材产区变迁的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的考证及其变迁研究,对道地药材的评价、生产基地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具有重要价值。现有研究方法往往集中于对文献史料的梳理,而少有对历史地图的运用。将历史地图引入传统的以文献学、史学为主的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研究,通过产区名称提取、历史地图标注、产区变迁考证3个步骤,有助于以图像的方式帮助分析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的范围、变迁过程及演变模式。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挖掘道地药材产区从古至今的变迁脉络;从产区范围变化、经纬度迁移等角度探讨产区的演变特点;并从环境、气候、人文、经济、政策等多重角度分析道地药材产区的形成及演变的原因。但在道地药材产区历史地图标注的实践中,常有地名刊印错误、地名表述不清、地名对应年代不清、同一地名指代不同地域范围等问题出现,需结合正史地理志、地方志等文献史料考证进一步明确产区范围。此外,可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结合历史地图数据库进行地图标注,将道地药材产区的朝代、名称、范围进行关联,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分析道地药材的产区变迁特点。
付璐彭华胜袁媛金艳黄璐琦
关键词:道地药材本草考证
菠菜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不同初始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菠菜汁中的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matlab软件拟合不同初始菌浓度在25℃的Gompertz模型,获得了相应的模型参数,并且根据相关参数作出二级模型,得...
闫海洋赵若晴袁媛
共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