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若琳

作品数:2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艺术
  • 9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史剧
  • 6篇历史剧
  • 5篇艺术
  • 5篇戏曲
  • 4篇文学
  • 4篇剧目
  • 3篇虚构
  • 2篇越剧
  • 2篇伤痕
  • 2篇伤痕文学
  • 2篇史剧创作
  • 2篇桃花
  • 2篇桃花扇
  • 2篇题材
  • 2篇气节
  • 2篇曲艺
  • 2篇巫傩
  • 2篇舞台
  • 2篇戏曲艺术
  • 2篇现代戏

机构

  • 22篇中国艺术研究...
  • 5篇中国剧协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中央戏剧学院
  • 1篇浙江省文化厅
  • 1篇北京京剧院
  • 1篇中国国家话剧...

作者

  • 26篇薛若琳
  • 2篇董伟
  • 2篇刘厚生
  • 2篇刘彦君
  • 1篇刘锦云
  • 1篇王晓鹰
  • 1篇张仁里
  • 1篇徐晓钟
  • 1篇郭汉城
  • 1篇王敏
  • 1篇龚和德
  • 1篇毛小雨
  • 1篇黄在敏
  • 1篇季国平
  • 1篇廖向红
  • 1篇崔伟

传媒

  • 5篇中国戏剧
  • 2篇福建艺术
  • 2篇艺术百家
  • 2篇戏曲研究
  • 1篇戏剧丛刊
  • 1篇东方艺术
  • 1篇歌海
  • 1篇戏剧文学
  • 1篇剧本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民族艺术
  • 1篇四川戏剧
  • 1篇传记文学
  • 1篇中国京剧
  • 1篇戏友
  • 1篇中华戏曲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剧的意涵与构建被引量:10
2003年
历史剧的史实与虚构的关系问题长期引起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应是主体 ,戏剧要服从历史的布署 ;一种意见认为戏剧应是主体 ,历史要服从戏剧的调控。本文认为 ,历史剧的最后真实既不是历史真实 ,也不是文学虚构 ,而是艺术真实。一切形式和手段都要服从艺术整合从而形成戏剧。
薛若琳
关键词:历史剧文学虚构艺术整合艺术功能
从西李庄的变迁企盼中国社会的进步——谈《村官李天成》
2012年
据报载,豫剧《村官李天成》的原型李连成,办起了"我国首个村级市,濮阳县西辛庄市五月将挂牌",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城市建制的跨越式典范。李连成说:"村级市就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据记者报道,现在的西辛庄环境优美,别墅连片,每户都能住上205平方米的宽敞别墅,村里有高规格的养老院、幼儿园和一流标准化的小学,基本上全部免费。西辛庄有工业园区,上海、江苏、浙江和台湾企业纷纷前来投资,仅台商投资一项的利税一年就有2700多万元。二十年间,西辛庄经过六次创业,第一次是村办企业,第二次是转型搞股份制,第三次是招商引资,第四次是做强三产,第五次是实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第六次是打造村级市。村官要变成市长了。西辛庄一步步走来,使广大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薛若琳
关键词:村官贫富差距村级党支部书记
畅游戏海 甘苦自知——我与前海学派的戏曲之缘
2020年
耄耋之年的薛若琳先生,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戏曲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他长期从事历史剧、宗教仪式戏剧和明末清初戏剧领域的研究,著有《尤侗论稿》《艺苑丛谈》,主编《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一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中国戏曲志》这一浩大文化工程的编撰工作,历时16年,先后担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主编,并与同事们一起创建了"戏曲方志学"。退休前,薛若琳先生曾经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
薛若琳毛小雨
关键词:目连戏
拥抱叙事与想象相互融通的艺术追求——谈张曼君导戏的灵动思维
2019年
张曼君是当代杰出的导演艺术家,截止目前她共导演了五十多出戏,其中精品顶天立地、作品铺天盖地。曼君导演的戏,大致分为古代题材例如《凤阳情》《梅龙镇》《妹娃要过河》《小乔初嫁》等。革命历史题材例如《山歌情》《李贞还乡》《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红高粱》《母亲》《王贵与李香香》等,其中有的戏是革命年代实有其人或实有其事,有的戏则是从革命战争的大背景下提炼的人和事。
薛若琳
关键词:艺术追求革命历史题材《王贵与李香香》思维叙事《梅龙镇》
缅怀苦难 讲述伤痕——论请初传奇《桃花扇》
2017年
从明末到清初,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处于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明末东林党人和复社诸君,他们在思想和文化上,力图摆脱君主专制的束缚,这是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状态下社会思想的变化和异动。但是到了清初,随着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的夭折和中断,这时的思想和文化又退回到君主专制的桎梏之下,而且甚于明末,从思想文化领域来讲,发生了严重的倒退。孔尚任在淮扬、南京等地的实地考察和与明遗民的交谈中,了解掌握了大量的有关南明败亡的资料和清兵南下的残暴行为,遗民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这些背景之下,他创作了《桃花扇》,并明确指出,这部传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可以说,侯、李的"离合之情",只是该剧的一个引由,全剧把重点放在"写兴亡之感"。作品以"写真实"的笔触,描绘了明清改朝换代中南明朝野顿时瓦解和人们经受的极大悲痛,从而成为那个年代"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薛若琳
关键词:戏曲艺术孔尚任《桃花扇》伤痕文学气节
谈谈历史剧的创作
2019年
今天我谈谈历史剧的创作。这个题目很难谈,因为每个历史剧作家,他们都有自己对“历史剧”的理解和创作实践,评论家也有对"历史剧”的评价标准,所以很难统一。因此我只能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仅做参考。
薛若琳
关键词:历史剧剧作家评论家
金成春秋 梨园风流 姚金成剧本创作九人谈
2014年
薛若琳(中国剧协顾问、中国戏曲学会会长):金成是我非常敬仰的剧作家,他的三部现代戏代表作品《香魂女》、《村官李天成》、《兰考往事——焦裕禄》在全国很有影响。香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观念转变和升华,李天成决心改变乡亲穷困面貌的吃亏信仰,焦裕禄不要所谓的面子而要维护群众生命安危的里子的务实作风和高尚情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说《香魂女》,金成在改编的时候,更加突出了婆媳两代人的坎坷命运。尤其是窑变一场,可谓神来之笔,表现了剧作家很高的艺术技巧和功力。窑变实际上是象征着香嫂的心理缠斗和精神的突变,标志着香嫂从旧式的妇女观念向新式妇女观念的转变。
薛若琳罗怀臻黄在敏王安葵赓续华姚欣陈涌泉刘景亮谭静波
关键词:剧本创作《村官李天成》《香魂女》风流梨园春秋
木兰代父从军考被引量:2
2007年
《木兰诗》,又称《木兰歌》(《文苑英华》),亦称《木兰辞》(《乐府诗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木兰诗篇有两首,一首是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作者佚名),一首是唐韦元甫撰写的《木兰歌》(摹拟之作)。北朝的《木兰诗》,历代评家赞颂不已:"殊有美思"(北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文字奇古","意韵殊古","古朴自然"(明谢榛《四溟诗话》),
薛若琳
关键词:木兰诗木兰从军北朝民歌乐府民歌可汗魏晋南北朝文学
手段越丰富 人物越丰满
2019年
2019年4月11日上午,"雄风逸韵湘剧传承-曹汝龙从艺6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长沙市文联共同举办,《中国細》编辑部承办。曹汝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代表性传承人,是"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的获得者,作品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新剧目奖"等。2004年,由其主演的现代花鼓戏《秋天的花鼓》进入全国30台精品剧目,实现了湖南省戏剧史上零的突破。他是带动湘剧事业的保护和传承的领军人物。60年来,曹汝龙在总结前代艺人表演技巧的同时,创造性地传承了湘剧表演艺术,形成了颇具特色、独具一格的表演风格。他的唱腔嘹亮优美、韵味醇厚;表演生动细腻、惟妙惟肖。他戏路宽广、不拘一格,先后担纲演出了50多个剧目。在代表作品《布衣毛润之》《铸剑悲歌》《古画雄魂》《田老大》等作品中,成功塑造了毛润之、诸健、水天熊、田汉等神形兼备、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60年的舞台坚守,曹汝龙为湘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总结、探讨其艺术成就及思想,对新时期湘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特选登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以搶读者。
薛若琳
关键词:领军人物舞台艺术形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剧目表演技巧
裴艳玲尽展“京、昆、梆”表演艺术无穷魅力--首都专家畅谈河北省京剧院新编京剧《响九霄》
2008年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中国剧协隆重召开裴艳玲老师主演的河北省京剧院新编京剧《响九霄》晋京演出座谈会。《响九霄》的演出,在北京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京的郭(汉城)老、刘(厚生)老和部分专家都从百忙中赶来参加座谈会。首先,我代表中国剧协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董伟裴艳玲薛若琳薛殿杰刘彦君龚和德王蕴明季国平刘厚生郭汉城戴英禄陆松龄刘锦云刘长瑜濮存昕崔伟赓续华黄在敏边发吉
关键词:京剧院表演艺术晋京演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