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尚城

作品数:41 被引量:278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OLR
  • 14篇气候
  • 9篇热带
  • 7篇卫星观测
  • 7篇环流
  • 7篇季风
  • 6篇暴雨
  • 5篇气候特征
  • 5篇旱涝
  • 4篇亚洲季风
  • 4篇气候学
  • 4篇气象
  • 4篇气旋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卫星
  • 4篇夏季
  • 4篇降水
  • 4篇WALKER...
  • 4篇长波辐射

机构

  • 40篇北京大学
  • 2篇沈阳中心气象...
  • 2篇海南省气象台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上海气候中心
  • 1篇马里兰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科...

作者

  • 41篇蒋尚城
  • 2篇林楠
  • 2篇朱亚芬
  • 2篇葛旭阳
  • 2篇陈立艳
  • 2篇段丽
  • 1篇严明良
  • 1篇叶惠明
  • 1篇李栋梁
  • 1篇郭炜
  • 1篇韩巍
  • 1篇李砚华
  • 1篇杨喜峰
  • 1篇赵其庚
  • 1篇朱平盛
  • 1篇郑新江
  • 1篇张苏平
  • 1篇朱元竞
  • 1篇周霞琼
  • 1篇张卫东

传媒

  • 12篇气象
  • 5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暴雨.灾害
  • 1篇吉林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中国遥感奋进...

年份

  • 1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7篇1994
  • 5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黄河气旋暴雨大尺度高低空急流影响的数值试验被引量:6
1997年
通过1987年8月26日一次黄河气旋暴雨的数值试验,研究高,低空气流和强对流暴雨以及高,低空急流间的相互作用。指出:这是一次在有利的中尺度条件下,低空急流诱发的中尺度扰动不断发展,引起次天气尺度黄河气旋的发生,发展,从而产生暴雨的过程。通过减弱高,低空急流的试验,指出:低空急流是产生中尺度扰动和次天气尺度黄河气旋的必要条件,高空急流为气旋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场。同时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
葛明蒋尚城
关键词:黄河气旋中尺度扰动急流暴雨
气象卫星的通道选择及其开发应用被引量:8
1999年
介绍了气象卫星通道选择的原则及现有各种卫星的通道,重点介绍了NOAA卫星AVHRR各通道及静止气象卫星水汽通道的用途。
蒋尚城
关键词:气象卫星
第四讲 OLR在雨量估算及旱涝分析中的应用
1994年
第四讲OLR在雨量估算及旱涝分析中的应用蒋尚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雨量是气象学上最古老的观测项目之一。它的多寡和旱涝影响到农业的丰歉及水资源的管理,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热带的对流雨及其所伴随的大量凝结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
蒋尚城
关键词:OLR旱涝雨量
1991年江淮梅雨期OLR场的特征被引量:19
1993年
该文利用美国 NOAA 卫星1991年(及1980和1985年)雨季候平均 OLR 资料及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1991年江淮洪涝梅雨的 OLR 场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了1991梅雨期的 OLR及其距平场以及季内变化(ISV)的经、纬向传播特征;揭示了 ITCZ 与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与梅雨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 OLR 的异常与梅雨的关系;指出西太平洋 ITCZ 的提前出现以及青藏高原冬季 OLR 的正距平(积雪少)是1991年洪涝梅雨提前发生的先兆。最后分析了1991年梅雨活跃期与中断期的 OLR 分布特征,并与印度季风雨相比较,发现两者开始日期不同,且活跃期的位相有时相同,有时相反。指出中国梅雨的复杂性主要由于中纬度冷空气与低纬度两种(东亚及南亚)季风气流的相互作用所致。
蒋尚城杨喜峰韦革杨文斌
关键词:梅雨季风青藏高原长波辐射
第一讲 OLR概述被引量:3
1993年
引言卫星观测的地气系统的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简称 OLR),足地气系统辐射收支中的重要分量,也是红外云图的观测基础。早在60年代初,美国第一代试验气象卫星 TIROS 卫星就已开始了红外辐射(射出长波辐射)的观测。但当时观测的水平分辨率低,资料又不连续。
蒋尚城
关键词:OLR地气系统卫星观测
第五讲 OLR反演热带散度风及垂直环流被引量:6
1994年
第五讲OLR反演热带散度风及垂直环流蒋尚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热带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稀少,而且由于那里盛行对流活动,非地转运动较强,风的辐散分量不仅可以和旋转分量相比,甚至还可以超过旋转部分。常规风的观测其辐散分量往往比实际的偏小,因而...
蒋尚城
关键词:散度风大气环流卫星观测
北半球雪盖的气候特征及与印度季风降水的关系被引量:8
2001年
利用卫星观测的 1 966年 1 1月~ 2 0 0 0年 1 2月北半球雪盖资料 ,研究了北半球、欧亚、北美和青藏高原雪盖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对雪盖与印度季风的分析 ,得出 :(1 )欧亚冬季 (1 2月~翌年 3月 )雪盖面积与印度季风降水 (6~ 9月 )呈反相关 ,并指出印度季风降水不仅受欧亚雪盖的影响 ,可能与暖水年有一定的联系。(2 )青藏高原 1 0、1 1月雪盖面积与次年印度季风爆发及降水关系较好 ,并提出可能的影响机制。
杨向东蒋尚城
关键词:雪盖印度季风青藏高原降水北半球气候特征
HIRS-Tb12揭示的亚洲夏季风建立的气候学特征及与华东旱涝
2002年
HIRS-Tb12资料和常规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垂直运动的结构特征,HIRS-Tb12资料能很好地表征出这些特征。当南海地区、阿拉伯海地区高压迅速减弱,且HIRS-Tb12小于200 W/m2时,分别对应于南海季风、阿拉伯海和盂加拉湾季风爆发。华东地区显著干旱年和显著雨涝年两半球副热带高压下沉区演变趋势具有显著的差异。
施宁蒋尚城严明良
关键词:亚洲季风
卫星双通道揭示的Walker环流活动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初探被引量:7
2002年
利用1975~1995年HIRS-Tb12和OLR资料分析了热带地区Walker环流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Walker环流上升、下沉支具有各自“不同”的强度演变特征及位置的东、西向季节性振荡现象;此外,通过构造一些指数对Walker环流进行了多方面的描述,分析了其在ENSO事件冷、暖位相时的差异情况,进而分析了它与我国夏季雨型的关系。
葛旭阳周霞琼蒋尚城
关键词:气候特征夏季降水
热带对流活动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关系被引量:22
2000年
利用 OL R资料 ,结合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旱、涝年热带对流活动特征 ,着重讨论了 ITCZ位置、季节内低频振荡与两地区旱、涝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发现 :1月赤道太平洋上对流活动的异常与夏季两地区旱涝有密切的关系 ,冬季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东强西弱 (东弱西强 ) ,则对应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偏涝 (旱 ) ,华北地区易偏旱 (涝 ) ;ITCZ的位置异常偏南 (北 )时 ,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偏涝 (旱 ) ,华北地区易偏旱 (涝 ) ;两地区旱、涝年 OL R季节内低频振荡存在差别 ,主要表现在低频波的传播方式以及强度 ,这些差异的存在可能是导致两地区夏季降水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葛旭阳李砚华蒋尚城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旱涝热带对流大气环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