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洪涛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10篇玻璃体
  • 6篇注射
  • 5篇体内注射
  • 5篇内注射
  • 5篇玻璃体内
  • 5篇玻璃体内注射
  • 4篇切除
  • 4篇黄斑
  • 4篇光凝
  • 4篇玻璃体切除
  • 3篇上皮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视网膜脱离
  • 3篇手术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切除术

机构

  • 18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作者

  • 18篇董洪涛
  • 17篇李秋明
  • 7篇王梦华
  • 5篇董淑倩
  • 3篇方腾
  • 2篇周欣欣
  • 2篇陈霞
  • 2篇李洋
  • 1篇万光明
  • 1篇赵龙君
  • 1篇李艳丽
  • 1篇钱诚
  • 1篇王婧
  • 1篇王宇鹰
  • 1篇万文萃
  • 1篇梁申芝
  • 1篇鹿晓燕
  • 1篇郭洁
  • 1篇王炯
  • 1篇郑玉宝

传媒

  • 9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四联手术的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四联手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玻璃体切除及视网膜光凝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30只眼)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20.30±5.40)个月,观察眼压、新生血管、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48.23±8.17)mmHg(1mmHg=0.133kPa),术后1周、3、6、12和24个月平均眼压依次为:(11.33±3.28)、(16.62±3.12)、(16.87±3.08)、(17.10±2.94)和(17.86±2.91)mmHg。与术前相比,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8.004,P=0.000)。术后6、12和24个月手术成功率依次为86.7%、83.3%和67.7%。术后末次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2,P=0.669)。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四联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王梦华李秋明董洪涛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光凝术
近视导致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2018年
目的探讨近视导致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17~40岁近视导致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9例(60眼),其中17—28岁26例26眼作为A组,29—40岁33例34眼作为B组,根据患者眼部情况行玻璃体切割术(PPV)或巩膜扣带术(SB)。术后随访至眼部情况稳定,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效果。结果A组视网膜裂孔以圆形孔为主,B组以马蹄形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组以视网膜下方脱离为主,B组以视网膜全部脱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手术方式以sB为主,B组以PPV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两组单次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近视导致的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SB保留液化轻的玻璃体,通过PPV去除液化重的玻璃体。
胡向光李秋明王梦华董洪涛鹿晓燕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视青少年玻璃体液化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内雷珠单抗综合治疗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或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RVO患者97例(9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50例(50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47例(47只眼)。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FFA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改变。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BRVO组治疗前视力(LogMAR)为0.636±0.471,治疗后升至0.368±0.235,治疗前CRT为(443.48±156.23)μm,治疗后降至(220.21±20.31)μm。CRVO组治疗前视力(LogMAR)为0.861±0.531,治疗后升至0.522±0.443,治疗前CRT为(549.11±225.30)μm,治疗后降至(249.36±40.13)μm。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眼部或全身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曲安奈德或视网膜光凝治疗RVO可促进视网膜水肿消退,视力改善。
李停李秋明董淑倩董洪涛
牛眼外伤性白内障皮质浑浊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体外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皮质浑浊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调亡的影响。方法将牛眼晶状体取出,分为前囊组、后囊组、赤道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晶状体。用1ml注射器针头将晶状体前囊垂直划破3个2mm长切口,并搅动刺破处囊下皮质,制成外伤性白内障模型。然后在杜尔贝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ulbecco’SmodifiedEagle’s medium,DMEM)中分别培养12h、1、3、6、9和12d时观察晶状体变化。取品状体前囊和赤道囊铺片,进行Giemsa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计算LECs凋亡率。结果牛眼晶状体在损伤后12h晶状体皮质出现局限性雾状浑浊;6d时成为完全性浑浊。Giemsa为染色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前囊下LECs数量逐渐减少,细胞变小,细胞间隙增宽,边界不清,核固缩逐渐增多。TUNEL染色发现随着皮质浑浊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细胞调亡率逐渐增加。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牛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浑浊可诱导LECs的凋亡,细胞凋亡率与皮质浑浊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李秋明周欣欣董洪涛陈霞
关键词:白内障外伤性皮质晶状体浑浊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选择性视网膜光凝(SRP)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PDR合并玻璃体积血190例(200眼),均行23GPPV联合视网膜光凝,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及曲安奈德。随机分为两组:术中行广泛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者为对照组(102例,108眼);术中行SRP者为观察组(88例,92眼)。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BCV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6个月两组间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术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个月两组间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观察组补充视网膜光凝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复发性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虽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26,0.470)。结论对PDR伴玻璃体积血患者,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辅助下,微创PPV联合SRP在减轻术后黄班水肿、提高术后早期视力方面效果优于微创PPV联合PRP治疗。
郑春燕李秋明王梦华董洪涛董淑倩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光凝
外伤性白内障防止术后后囊浑浊的研究——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囊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评价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囊手术防止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效果。方法将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过程中行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囊的62例(62眼)定为观察组;随机抽取62例(62眼)在手术过程中未行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囊的定为对照组。将两组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记录的晶状体后囊中央部浑浊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发现在两组后囊中央部浑浊同级别比较中,观察组∶对照组:0级者为37∶8(χ2=29.334,P<0.01),1级者为17∶30(χ2=5.791,P=0.016),2级者为5∶13(χ2=4.159,P=0.041),3级和4级者为3∶11(χ2=5.153,P=0.023),观察组后囊无浑浊的例数明显增多,各级后囊浑浊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囊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晶状体后囊中央部浑浊程度在一定时间内明显减轻。
方腾李秋明董洪涛
关键词:后囊浑浊
玻璃体切除术原孔排液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原孔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1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视网膜下液自原黄斑孔排出,联合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变化、裂孔闭合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黄斑孔闭合率为86.67%(26/30),视网膜复位率为90.00%(27/30)。术后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逐渐改善至1.35±0.40、1.15±0.35及0.95±0.18(F=29.214,P<0.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原孔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较好,为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李秋明姚佳董洪涛王梦华
关键词: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内注射
5-氟尿嘧啶对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5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和实验组B、C、D和E五个组,所有家兔(50只眼)均进行“假性白内障”手术,对照组A不加任何药物。实验组B、C、D和E四个组在手术过程中分别给予浓度为0.25、0.5、1.0和2.0mg/m l的5-FU行后囊膜冲洗,手术后第3、5和7天时分别在实验组B、C、D和E四个组的40只兔眼前房中注入浓度分别为0.25、0.5、1.0和2.0mg/m l的5-FU0.5m l。于术后第60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分级。并于术后第60天分别随机处死每一组的1只家兔进行后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对照组A和实验组B、C发生PCO的程度相近,而D组和E组发生PCO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5-FU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董洪涛李秋明方腾周欣欣
关键词:5-氟尿嘧啶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联合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DME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1周后再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对照组单纯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成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平均BCVA为0.75±0.32;对照组为0.74±0.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3)。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平均CMT为(486.87±92.44)μm;对照组平均CMT为(487.13±86.519)μm,两组在治疗前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7,P=0.089)。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分别为(0.41±4.10)、(0.40±0.85)、(0.36±9.85);CMT分另0为(289.54±104.23)μm、(310.36±98.48)μm、(398.88±93.31)μm;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分别为(0.44±1.60)、(0.43±1.73)、(0.44±2.36);CMT分别为(273.53±103.36)μm、(275.21±92.14)μm、(274.65±93.21)μm。两组在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4;t=2.34,P=0.02;t=4.25,P=0.00);两组在治疗后1、3、6个月的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4,P=0.021;t=2.352,P=0.015;t=2.534,P=0.008);与治疗前比,两组BCVA均明显提高(P〈0.05)、CMT均呈璎快速下降(P〈0.05)。后期对照组的BCVA略呈下降趋势,CMT略呈上升趋势,而联合组则基本保持稳定。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
李艳丽李秋明董淑倩董洪涛郭洁朱伟萍马耀光
关键词:黄斑水肿糖尿病性玻璃体内注射
MTT法和XTT-PMS法测定5-FU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2006年
目的 探讨MTT法和XTT—PMS法在测定5-氟尿嘧啶(5-FU)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 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XTT—PMS比色法比较不同浓度的5-FU对2~4代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各质量浓度组吸光度(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T比色法、XTT—PMS比色法均能准确的测定细胞的增殖反应,并且XTT—PMS比色法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便。
方腾李秋明董洪涛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MT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