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彦彦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3篇数字减影
  • 3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三维重建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颅内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造影
  • 2篇介入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对比剂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影像系统
  • 1篇造影术

机构

  • 4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7篇葛彦彦
  • 5篇杨显存
  • 4篇刘强
  • 2篇薛艳
  • 2篇孙有伟
  • 1篇马晓静
  • 1篇鹿克风
  • 1篇苑海涛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维旋转血管造影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进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及3D-RA检查,分别记录动脉瘤的检出个数、瘤颈显示情况、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 43例患者中,共有48枚微小动脉瘤。2D-DSA检出真阳性微小动脉瘤39枚,假阳性5枚,假阴性9枚,检出率为81%(39/48);3D-RA可将48枚微小动脉瘤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瘤瘤颈的显示上,3D-RA较2D-DSA更清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RA检查中对比剂用量及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均较2D-DSA检查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D-DSA检查相比,3D-RA提高了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且在动脉瘤形态、瘤颈及与载瘤动脉关系的显示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
杨显存刘强葛彦彦孙有伟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
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两种重建技术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重建方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及19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患者,均行旋转脑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非减影、DSA减影两种方式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动脉瘤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7例采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A)的SAH患者检出动脉瘤33枚,假阳性2例;3D-DSA检出动脉瘤33枚,无假阳性病例,两者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5),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5,P>0.05)。19例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3D-DA检出瘤体残留3例,3D-DSA检出瘤体残留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9,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诊疗中,3D-DA、3D-DSA均可以很好地检出动脉瘤并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在判断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及介入术后随访中,3D-DSA能显示更多细小的血管信息,对术后残留动脉瘤的检测具有更多的优势。
杨显存葛彦彦孙有伟于斌超刘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实时跟踪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葛彦彦薛艳杨显存
关键词:对比剂下肢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CS患者PCI效果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强化治疗组46例。常规治疗组PCI术前12 h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术后上述剂量长期服用;强化治疗组于PCI术前12 h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顿服,术后40 mg口服,每晚1次,第4周改为20 mg,每晚1次,长期服用。PCI过程中,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测定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CTFC);用药第4周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药前及用药第1、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5;记录用药4周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TIMI血流分级3级比例、LVEF、CTF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用药后第1、4周血清IL-35水平升高(P均<0.05),强化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用药4周内,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及MACE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通过提高PCI中ACS患者IL-35水平从而改善其冠状动脉血流及左室功能。
葛彦彦马晓静鹿克风苑海涛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INNOVA2000血管影像系统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及评价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INNOVA 2 0 0 0平板式全数字化心血管影像系统在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该机进行的 84 0例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 :INNOVA 2 0 0 0平板式全数字化心血管影像系统能显示丰富的、无失真的、高清晰的图像。结论 :该机采用全新的影像处理方法 ,操作方便、舒适 ,可以满足全身检查的需要 。
葛彦彦薛艳
关键词:数字化影像系统血管造影
三维DSA在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鉴别诊断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与漏斗样扩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病变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与3D-DSA检查,由2名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2D-DSA发现真阳性动脉瘤26例,漏斗样扩张6例,3D-DSA发现动脉瘤33例,漏斗样扩张14例,2D-DSA与3D-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3,P<0.05);对病变部位与周围血管间的关系显示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5)。结论三维DSA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在鉴别漏斗样扩张与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杨显存葛彦彦刘强于斌超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图像在脑血管造影中的质量控制
目的:三维数字减影(3D-DSA)技术可立体、直观、完整地显示脑动脉瘤的解剖关系,比常规DSA提供更丰富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分析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为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佳投照角度,对指导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
杨显存刘强葛彦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