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显存

作品数:21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造影
  • 8篇血管
  • 8篇血管造影
  • 6篇数字减影
  • 5篇减影血管造影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瘤
  • 4篇数字减影血管...
  • 4篇颅内
  • 4篇介入
  • 4篇护理
  • 3篇造影术
  • 3篇缺损
  • 3篇介入治疗
  • 3篇间隔缺损
  • 3篇封堵
  • 2篇动脉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容积重建
  • 2篇三维数字减影...

机构

  • 1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0篇山东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医学影...

作者

  • 20篇杨显存
  • 5篇葛彦彦
  • 5篇刘强
  • 4篇王玉林
  • 4篇孙有伟
  • 4篇张建军
  • 4篇庄建新
  • 3篇薛艳
  • 3篇韩波
  • 2篇赵立健
  • 2篇伊迎春
  • 2篇王新芝
  • 2篇靳有鹏
  • 2篇丁蕊
  • 1篇程召平
  • 1篇张显鹏
  • 1篇宋蕾
  • 1篇卢光明
  • 1篇吴多文
  • 1篇孙峰

传媒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THE 22...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辐射量及图像质量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辐射量及图像质量,指导临床进行最优化选择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因临床需要重复进行曲面体层摄影的患者60例,使用面积剂量乘积仪分别测量标准、儿童、正交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面积剂量乘积(67kV/8mA)。采用方差分析,LSD两两比较,对此三种模式曲面体层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整体图像质量以及颌骨、牙、牙周组织等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结果标准、儿童及正交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面积剂量乘积值分别为(57.91±5.32)mGy·cm^2、(48.64±7.21)mGy·cm^2及(50.73±5.70)mGy·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9,P<0.05),其中标准和儿童模式的面积剂量乘积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标准和正交模式的面积剂量乘积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儿童和正交模式的面积剂量乘积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三种模式整体图像质量分值分别为(1.91±0.27)分、(1.91±0.32)分、(1.98±0.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P>0.05)。不同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分值[(1.19±0.12)^(2.70±0.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或正交模式曲面体层摄影的辐射量较标准模式降低,整体图像质量以及颌骨、牙、牙周组织等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无差异,因此对于颌骨尺寸较小的成年受检者,可以使用儿童或正交模式取代标准模式,以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方冬袁宪顺杨显存侯彦华张临财
关键词:图像质量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椎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30例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接受PVP术。术前做好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灌注剂在注射过程中的渗漏现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患者肢体的活动情况;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并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 h-2 d内疼痛缓解,27例住院患者出院时均已恢复行走,3例门诊患者观察6 h后也可自行行走。有两例患者术后出现灌注剂渗漏,无神经受压表现。结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易于操作等特点。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丁蕊王新芝刘继英薛艳杨显存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并发症护理
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我院50例肝硬化Child-Push分级B、C级患者分别给予Tipss术,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手术进程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细致的护理观察,总结观察结果。结果:50例患者术后平均门静脉压力下降20cm H2O,术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腹水或上消化道出血两大并发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1月内,除1例1周后支架即闭塞,1例术后即并发严重肝性脑病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远期并发症主要以反复的肝性脑病及支架闭塞为主,其他肝静脉闭塞、肝性神经病变较少见;术后1月复查肝功,平均Child积分变化不大。结论:Tipss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有效方法,术后门脉压力缓解明显,但术后支架狭窄与肝性脑病高发,通过加强护理可降低其发生率,但肝性脑病仍处在较高的水平,是Tipss开展的又一难题。
丁蕊周嘉钟晶杨显存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
70kV下肢动脉CT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评价70、120 kV下肢动脉CT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疑诊或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于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200例患者资料,男124例、女76例,年龄40-80(59±8)岁,体质量53-80(67±8) 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00例,行70 kV下肢动脉CT成像,对比剂用量0.8 ml/kg体质量,B组100例,行120 kV下肢动脉CT成像,对比剂用量100 ml;A组30例患者35个患肢(420段血管)、B组28例患者32个患肢(384段血管)行DSA检查,基于血管分段,比较2组间3个解剖分部50%以上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并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及对比剂的总碘量。结果A、B组小腿-足部平均主观评分分别为2.20±0.36,1.7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平均CT值分别为500、310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血管分段,A、B组小腿-足部50%以上狭窄程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6%、95.8%、98.1%、96.7%;90.9%、88.5%、91.0%、8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396±34)、(1 041±159)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对比剂用量、对比剂总碘量分别为53.5、100 ml;18.7、35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70 kV管电压结合低对比剂用量下肢动脉CT成像操作简单、方便、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LEASO可靠的检查手段。
段艳华卢光明武杰杨显存乌大尉程召平王锡明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
三维重建图像在脑血管造影中的质量控制
目的:三维数字减影(3D-DSA)技术可立体、直观、完整地显示脑动脉瘤的解剖关系,比常规DSA提供更丰富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分析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为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佳投照角度,对指导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
杨显存刘强葛彦彦
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两种重建技术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重建方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及19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患者,均行旋转脑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非减影、DSA减影两种方式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动脉瘤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7例采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A)的SAH患者检出动脉瘤33枚,假阳性2例;3D-DSA检出动脉瘤33枚,无假阳性病例,两者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5),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5,P>0.05)。19例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3D-DA检出瘤体残留3例,3D-DSA检出瘤体残留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9,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诊疗中,3D-DA、3D-DSA均可以很好地检出动脉瘤并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在判断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及介入术后随访中,3D-DSA能显示更多细小的血管信息,对术后残留动脉瘤的检测具有更多的优势。
杨显存葛彦彦孙有伟于斌超刘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1)本组5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27~70岁。(2)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除1例老年患者外,其余4例病人都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和缺血心电图变化。(3)冠状动脉造影示3例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给予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随访2月~6年无明显不适;另2例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药物治疗后仍有劳累性心绞痛发作,其中1例半年后猝死。结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是一种罕见的冠脉畸形,对存在严重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进行预防性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刘尊齐杨显存崔连群王勇郭拥军唐元升
关键词: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造影术心肌缺血左主干右冠状动脉
接受常规心脏介入放射诊疗患者的辐射剂量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接受常规心脏介入诊疗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射频消融术(RF)之一的238例成年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接受的介入诊疗方式不同分组(77例行CAG,95例行PTCA,66例行RF),计算和测量辐射剂量,包括体表峰值剂量(PSD)、剂量面积乘积(DAP)、累积剂量(CD)和透视时间(FT)。记录PSD〉2Gy以及PSD〉3Gy的患者频数。以DAP分布第3四分位数作为剂量参考水平(DRL),并和权威机构所发布的DRL进行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比较接受不同介入诊疗方法患者的辐射剂量,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PSD、DAP、CD间的总体相关性。结果接受CAG、PTCA和RF的患者,PSD中位数分别为0.24、1.05、0.62Gy,DAP中位数分别为34.99、94.53、36.33Gy·cm^2,CD中位数分别为0.39、1.27、0.36Gy,FT中位数分别为4.50、15.31、13.4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5.083、92.032、115.509、100.883,P均〈0.01)。总体上DAP和CD、PSD和CD、PSD和DAP间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845、0.779和0.938,P均〈0.01)。238例中,9.2%(22/238)患者PSD〉2Gy,其中包括行PTCA患者14例、行RF患者8例;1.6%(4/238)患者PSD〉3Gy,其中包括行PTCA患者1例、行RF患者3例。行PTCA患者的DRL为133Gy·cm^2,高于文献的结果(分别为92、94Gy·cm^2);行CAG患者的DRL为46Gy·cm^2,略低于文献的结果(分别为53.1、57.0Gy·cm^2);行RF患者的DRL为49Gy·cm^2。结论接受常规心脏介入诊疗的患者中,CAG和RF的剂量水平适中,而PTCA规程中剂量值较高。
张梦龙孙峰杨显存王刚
关键词:心脏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颅内动脉瘤作为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中针对直径小于3mm的微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随着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发展,明显提高了对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极大地降低了传统影像学检查和常规DSA的漏诊率,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新的金标准。本文综述了3D-DSA技术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的对比及其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杨显存单萍刘强
关键词: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MENSION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三维旋转血管造影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进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及3D-RA检查,分别记录动脉瘤的检出个数、瘤颈显示情况、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 43例患者中,共有48枚微小动脉瘤。2D-DSA检出真阳性微小动脉瘤39枚,假阳性5枚,假阴性9枚,检出率为81%(39/48);3D-RA可将48枚微小动脉瘤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瘤瘤颈的显示上,3D-RA较2D-DSA更清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RA检查中对比剂用量及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均较2D-DSA检查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D-DSA检查相比,3D-RA提高了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且在动脉瘤形态、瘤颈及与载瘤动脉关系的显示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
杨显存刘强葛彦彦孙有伟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