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思斯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肿瘤
  • 9篇细胞
  • 4篇细胞生存
  • 4篇腺癌
  • 4篇病理
  • 3篇蛋白
  • 3篇妊娠
  • 3篇妊娠滋养细胞
  • 3篇妊娠滋养细胞...
  • 3篇滋养细胞
  • 3篇滋养细胞肿瘤
  • 3篇胃腺
  • 3篇胃腺癌
  • 3篇细胞肿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淋巴
  • 3篇AKT
  • 2篇原发性
  • 2篇增生
  • 2篇淋巴结

机构

  • 14篇江西省人民医...
  • 5篇南昌大学
  • 3篇江西省妇幼保...
  • 1篇九江学院

作者

  • 18篇范思斯
  • 9篇刘勇
  • 7篇路名芝
  • 2篇潘玫
  • 2篇周杰
  • 2篇秦海燕
  • 1篇廖凤翔
  • 1篇刘仁平
  • 1篇漆启华
  • 1篇汪亮亮
  • 1篇徐全
  • 1篇徐晓
  • 1篇童波
  • 1篇肖祖克
  • 1篇杨蓓
  • 1篇余克花
  • 1篇李婷
  • 1篇袁晟
  • 1篇曾俊
  • 1篇王晶磊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结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fibroblastic reticular cell tumour,FR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淋巴结FRC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行肿大淋巴结活检术。镜检: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梭形细胞增生,呈结节状或膨胀性生长。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排列,瘤细胞之间常穿插纤细的胶原纤维,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梭形细胞较肥胖,细胞边界不清,空泡状核,核膜薄且有褶皱,核仁明显,核分裂可见。免疫表型:例1瘤细胞actin、SMA和CD68均阳性,S-100弱阳性,CD30、PAX-5、ALK、desmin、CK(AE1/AE3)、CD21、CD35、CD23和CD1a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检测阴性;例2瘤细胞CK(AE1/AE3)、desmin、CD68和SMA均阳性,CD21、CD35、CD23和CD1a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结论 FRC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多发生于淋巴结,可分为CK阳性和CK阴性两类,其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例2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提示FRCT的发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汪亮亮刘勇范思斯徐晓李婷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EB病毒
结直肠广基锯齿状病变临床病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结直肠锯齿状息肉定义为形态学具有锯齿状(波浪状或星状)结构的一组异质性上皮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广基锯齿状病变、传统锯齿状腺瘤三大类及少数未分类的锯齿状息肉。近20余年,消化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对广基锯齿状病变的认识不断深入,该文旨在从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分子学进展和临床处理方面对广基锯齿状病变作一综述。
范思斯曾俊刘勇
关键词:结直肠病变
Akt/PKB信号通路与胃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最初自AKR小鼠胸腺瘤细胞株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转化能力的逆转录病毒AKT8,并将病毒基因组中非病毒序列定义为病毒癌基因v-akt.而后病毒癌基因akt及人类同源物AKT1、AKT2被分子克隆,同时检测到一例原发性胃癌AKT1扩增20倍[1].v-akt及其人类同源物编码的蛋白激酶与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A相似,又被称为蛋白激酶B(PKB).Akt/PKB作为磷酸肌醇3激酶(P13K)的下游效应器参与调节细胞生理活动,如细胞生存与凋亡、增殖和代谢等.信号通路中的成员出现异常时.如P13K或Akt基因扩增、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突变或杂合子丢失等,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Akt/PKB信号通路正逐渐成为肿瘤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也包括胃癌.……
范思斯路名芝刘勇
关键词:AKT/PKB磷酸化细胞生存浮选药剂原发性胃癌PKB
多发性球血管瘤病一例
2016年
患者男,33岁。有踝部反复胀痛2年,加重1周于2015年1月就诊。专科检查:右踝关节前方及右足内侧稍肿胀,皮肤无发红,皮温不高,右小腿下段内侧可触及一大小30mm×20mm包块,有足内踝分别触及20mm×10mm、
范思斯刘勇路名芝漆启华
关键词:血管瘤病多发性右踝关节专科检查小腿下段足内侧
肺动脉内膜肉瘤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61岁。因咳嗽、胸闷、胸痛1年余入院。患者于2010年4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伴活动后胸闷不适,深呼吸时感右侧胸痛,无放射痛,无痰中带血、声嘶、盗汗、发热,自服“抗炎药物”效果欠佳。
路名芝范思斯刘勇
关键词:动脉内膜肉瘤右侧胸痛痰中带血抗炎药物放射痛
终末期肾病合并肾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3
2021年
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肾恶性肿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甚少。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16例ESRD合并肾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无症状,均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病理示透明细胞癌11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肾肉瘤样癌、肾盂尿路上皮癌和肾肉瘤各1例。绝大多数肾细胞癌为低分期、低分级,平均随访43.7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肾肉瘤样癌、肾盂癌和肾肉瘤患者,存活2~20个月,预后差。
周杰陈捷范思斯黄海鹏王金根
关键词:肾肿瘤恶性终末期肾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易误诊为T细胞淋巴瘤的增生型Kikuchi病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36岁,咽痛、发热半个月余,伴头晕乏力,外院就诊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可见大量增生性淋巴细胞,考虑淋巴瘤,为进一步诊治遂于2020年12月16日就诊于我院。体检:双侧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象正常,EBV等病毒载量无升高,自身抗体免疫学检查未见异常。18日在局部麻醉下行深部颈淋巴结切除术。患者既往发现肾功能不全5年余,有动静脉造瘘手术史,行规律血液透析。影像学检查:彩超示双侧颌下、颈部、腋下、左侧锁骨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纵隔、双侧腋窝及右侧心膈角区多发稍增大淋巴结影。PET-CT示右侧颈部(Ⅱ、Ⅴ区)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影,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为3.7,考虑淋巴瘤;双侧颌下(ⅠB区)及左侧颈部(Ⅱ~Ⅴ区)、双侧腋窝、纵隔(2R、4R、5、7区)、右侧心隔角区、腹膜后、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区见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影,未见放射性摄取增高。
范思斯魏宇靖路名芝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免疫学检查
Akt对胃腺癌细胞生存与凋亡的影响
2009年
我们以胃腺癌细胞AGS为研究对象,采用Akt抑制剂API-2(曲西立滨)干预后分析Akt对胃腺癌细胞生存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Akt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刘勇路名芝范思斯袁晟
关键词:胃腺癌细胞细胞生存AKT凋亡AGS
EB病毒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肿瘤病因学纷繁复杂,人们试图从病毒方面来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包括探索EB病毒(EBV)与各种肿瘤的关系。目前认为EBV与多种淋巴瘤(例如Burkitt淋巴瘤、Hodgkin淋巴瘤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等)以及一些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例如鼻咽癌、胃腺癌等)的发生相关。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日益增多,也包括乳腺癌。如果乳腺癌被确认为EBV相关肿瘤,即便是部分类型,对于乳腺癌的预防、早期发现乃至治疗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在EBV是乳腺癌的致癌因子、辅助致癌因子,或只是致癌过程中的“过客”问题上存在极大争议。本文就EBV的生物学特性、支持和质疑EBV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及其存在的困惑做一综述。
刘勇范思斯路名芝
关键词:EB病毒癌相关性乳腺癌BURKITT淋巴瘤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肿瘤病因学
膀胱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膀胱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女,79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间断肉眼血尿20d”入院。IVU示膀胱充盈缺损。MRI示膀胱颈部一大小约3.1cm×3.3cm×2.1cm软组织肿块。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颈部肿块,广基无蒂,呈浸润样。活检病理报告为膀胱恶性黑色素瘤。结合患者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其他部位黑色素瘤证据,诊断膀胱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一致。肿瘤侵犯肌层。免疫组化:HMB-45(+),Melan-A(+),Vimentin(+),S-100(-),Desmin(-)。术后患者拒绝放化疗。术后2个月,患者肿瘤复发,行第二次TURBT,并于2周后行放疗、IL-2和干扰素-α治疗,最终因肿瘤广泛转移于诊断后7个月死亡。结论膀胱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病史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侵袭性强、进展快、易复发和转移,预后极差,治疗上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等为主。
周杰朱心燊范思斯
关键词:膀胱肿瘤黑色素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