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锡衷

作品数:192 被引量:1,104H指数:20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血压
  • 47篇高血压
  • 32篇心肌
  • 25篇心房
  • 22篇血管
  • 20篇房颤
  • 19篇心脏
  • 18篇心房颤动
  • 18篇高血压病
  • 16篇基因
  • 15篇蛋白
  • 12篇心房颤动患者
  • 12篇血症
  • 12篇原发性
  • 12篇高血压患者
  • 11篇心血管
  • 11篇缺血
  • 10篇心肌缺血
  • 10篇原发性高血压
  • 10篇细胞

机构

  • 138篇福建省心血管...
  • 55篇福建省立医院
  • 14篇福建省心血管...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4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福建省第二人...
  • 3篇河北省医学科...
  • 3篇武警福建总队...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河南省中医药...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85篇胡锡衷
  • 51篇邓玉莲
  • 48篇许春萱
  • 36篇沈晓丽
  • 36篇林立芳
  • 30篇陈慧
  • 29篇浦晓东
  • 28篇张建成
  • 28篇白玉茹
  • 26篇陈林
  • 25篇潘棱
  • 18篇吴卫
  • 16篇关瑞锦
  • 16篇王五一
  • 13篇陈德伟
  • 11篇郭薇
  • 11篇卢荔红
  • 11篇陈斌
  • 11篇俞玲
  • 10篇陈诗泉

传媒

  • 4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5篇临床心血管病...
  • 14篇心血管康复医...
  • 1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8篇福建医学院学...
  • 6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高血压杂志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心电学杂志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 7篇2003
  • 14篇2002
  • 11篇2001
  • 11篇2000
  • 18篇1999
  • 16篇1998
  • 8篇1997
  • 8篇1996
  • 11篇1995
  • 12篇1994
  • 4篇1993
  • 11篇1992
  • 5篇1991
  • 4篇1990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板蓝根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及凋亡机制研究
关瑞锦朱理安胡锡衷龙瑞斌林立芳
该研究应用搏动心肌细胞培养技术,心肌炎实验模型药物筛选技术,药物毒性浓度测定技术,药物不同作用环节实验技术,病毒诱导细胞凋亡技术,细胞凋亡定性及定量测定,流式细胞技术及透射电镜技术等进行研究。1)、SD大鼠乳鼠搏动心肌细...
关键词:
关键词:板蓝根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
应变容积与光容积描记综合评价糖尿病外周静脉血液动力学变化
陈群庄维特胡锡衷李雪玲林赛梅刘晓晴
国内首先应用应变容积描记定量分析并报告糖尿病外周静脉血液动力学参数:静脉排血量下降33%,静脉容量减少15%。并用光容积描记测静脉瓣膜功能在疾病早、中期无改变。研究重点在静脉,兼超声测动脉,指出随病情加重,先静脉排血量、...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临床及其相应分子水平的系列研究
陈慧白玉茹杨柳青沈晓莉胡锡衷余惠珍胡福莉林胜辉
该研究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基因、分子水平和临床全面系统地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进行了研究,率先在国内外指出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与高血压的发展有关,该结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并在国内首先提出ACE基因多态性和AT1R基...
关键词:
关键词: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介入性方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初步应用
1990年
近10年来,各种介入性方法如手术、激光、电消融、化学消融、冷冻、起搏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国内外引起极大重视。我所于1987年起开展这一工作,现报道4例如下。例1,女,27岁。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A+B型预激综合征。入院后作二尖瓣直视分离术,术前用棒形电极及指环电极按Gal-
胡锡衷许春萱邓玉莲陆彤吴卫王五一陈晓春
关键词:心律失常快速性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测定
1992年
脂蛋白(a)[Lp(a)]是一砷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相似的脂蛋白。其脂质成份与LDL类似,蛋白质部分除含αpo B外还含有一种特殊的与血浆纤溶酶原结构相似的αpo(a)。1988年首届Lp(a)国际会议确定其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据预测,Lp(a)不久将与胆固醇、LDL一样成为常规的辅助检查。本文应用ELISA法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Lp(a)水平。并与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和健康人群的Lp(a)水平相比较,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检测对象为住本院的冠心病(CHD)患者25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高血压病患者15例,均以WHO标准临床确诊;高血脂症患者17例(以血清胆固醇>6mmol/L、甘油三酯>
沈晓丽林立芳蒲晓东陈诗泉关瑞锦胡锡衷
关键词:血清脂蛋白脂血症血清胆固醇动脉内皮纤溶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1997年
为评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高血压病(EH)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应用Celermajer方法检测30例EH患者培哚普利治疗前、后内皮依赖血管舒张的变化,用高分辨超声测量在静息、反应性充血(增加流量引致内皮依赖血管舒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为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剂)时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和血流速度积分,并以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增加流量介导血管舒张(FMD)与基础内径(BD)呈负相关(r=-0.577,P<0.01)。EH组治疗前FM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经协方差分析矫正内径影响后,FDM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培哚普利治疗后FMD显著提高(P<0.01),而硝酸甘油引致的血管舒张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EH患者存在内皮功能不良,培哚普利可改善EH患者削弱的内皮功能。
张建成卢荔红陈德伟胡锡衷
关键词:培哚普利高血压血管内皮细胞药物疗法
房室结加速传导与短P-R间期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1997年
房室结加速传导与短P┐R间期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吴卫邱丽汶许春萱薛宝钗邓玉莲胡锡衷关键词房室结加速传导;短P-R间期;经食管心脏调搏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电生理室(福州350001)房室结加速传导(EAVNC)与短P-R间期在临床及电生理方面各有异同,将...
吴卫邱丽汶许春萱薛宝钗邓玉莲胡锡衷
关键词:短P-R间期心脏调搏电生理
三种HUT方法对原因不明晕厥诊断价值的探讨
1995年
三种HUT方法对原因不明晕厥诊断价值的探讨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王五一,陈孟,林锋,许春萱,胡锡衷,邓玉莲原因不明的晕厥多数是由于血管迷走性晕厥引起[1],目前多采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tiltTesting,HUT),或加异丙肾上腺素(ISO...
王五一陈孟林锋许春萱胡锡衷邓玉莲
关键词:晕厥
踝臂指数(ABI)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学探讨
对62例申请做下肢动脉检查的患者,分别测定124条下肢胫前与胫后动脉压力,与双上肢肽动脉压力最高值之比作为相应动脉的ABI,观察两ABI相关性.按ABI下降轻(0.68~0.98)、中(0.38~0.68)、重(O<AB...
陈群胡锡衷李雪玲许春萱林强
文献传递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27
2007年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74例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组)、395例急性胸痛者(急性胸痛组,包括急诊 ACS 患者133例与随诊胸痛患者262例)和68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PCI 组)血清或血浆 IMA 水平,并对其中急诊 ACS 患者进行 IMA 水平动态观察及血清肌钙蛋白 I(cTnI)和心电图检测。结果根据 ROC 曲线,当临界值为0.45时综合评价最佳。ACS组和病毒性心肌炎组 IMA 水平分别为(0.55±0.11)吸光度单位(ABSU)和(0.38±0.11)ABSU,高于健康对照组[(0.34±0.08)ABSU,P<0.05],且 ACS 组和病毒性心肌炎组之间 IM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胸痛组中急诊 ACS 患者 IMA 水平及阳性率分别为(0.54±0.12)ABSU 和77.4%,高于随诊者的(0.44±0.12)ABSU 和39.3%(P<0.01)。在133例急诊 ACS 患者中,首诊1 h内 IMA 阳性率为82.0%,高于同期 cTnI 阳性率40.6%(P<0.01),就诊后6~24 h IMA 与 cTnI 水平及阳性率较首诊1 h 内显著升高(P<0.01)。在72例急性胸痛发作3 h内入院且 cTnI 均为阴性的ACS 患者中,首诊 IMA 阳性率为86.1%,心电图阳性率为72.2%,两者联合测定阳性率为93.1%。PCI 术后即刻患者动脉血浆 IMA 水平较术前 IMA 明显升高(P<0.05)。首诊 ACS 患者 IMA 水平高于临界值,于入院1天达峰值,且持续升高,后缓慢下降,入院14天 IMA 均值接近正常水平。结论IMA 早期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沈晓丽邢超韩莉莉林粼林立芳邓玉莲浦晓东胡锡衷
关键词:心肌缺血缺血修饰白蛋白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