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媛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肾炎
  • 3篇新月体
  • 3篇肾病
  • 3篇狼疮
  • 3篇狼疮性
  • 3篇狼疮性肾炎
  • 2篇动物
  • 2篇新月
  • 2篇氧自由基
  • 2篇肾小管
  • 2篇肾小管间质
  • 2篇肾小管间质性...
  • 2篇肾小球
  • 2篇肾小球膜
  • 2篇肿瘤
  • 2篇自由基
  • 2篇细胞
  • 2篇小管
  • 2篇小管间质
  • 2篇小管间质性肾...

机构

  • 12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13篇胡媛芳
  • 3篇姜傥
  • 2篇郑洪
  • 1篇何惠娟
  • 1篇何柏林
  • 1篇梅卓贤
  • 1篇甘华
  • 1篇魏仁桂
  • 1篇李林
  • 1篇陈述枚
  • 1篇尹培达
  • 1篇张仕光
  • 1篇梁贵尚
  • 1篇关伟明
  • 1篇高雄辉
  • 1篇陶瑜
  • 1篇蓝辉耀
  • 1篇姜悦

传媒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癌症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探讨被引量:7
1996年
为探讨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观察Ia抗原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损害的关系,用兔肾小管基底膜(TBM)完全福氏佐剂及百白破疫苗,免疫雌性Wistar大鼠,成功地建立了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IN)模型。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TIN病变中单个核细胞的特征以及Ia抗原表达和TIN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TIN发生时,TBM上有线型IgG沉积,这表明有抗TBM抗体产生。肾小管间质中渗出的单个核细胞,大多数为T细胞,部分有肉芽肿形成。B细胞逐渐减少,而单核细胞由少变多。肾间质损害表现为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这些表明细胞免疫在TIN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型组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和Bowman囊Ia抗原表达强度比对照组高(P<0.01),提示Ia抗原的表达可能影响TIN的发生和发展。
郑洪胡媛芳
关键词:间质性肾炎免疫发病机理动物模型
肾脏病理学参数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1994年
肾脏病理学参数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姜傥,胡媛芳THEUSAGEVALUEOFRENALHISTO-LOGICPARAMETERSINLUPUSNEPHRITISJiangTang;HuWuanfang,(DepartmentofNephrolog...
姜傥胡媛芳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兔肾小管基底膜所致Wistar大鼠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模型的建立及环磷酰胺对其防治作用被引量:3
1995年
选用兔肾小管基底膜(TBM)、完全福氏佐剂及百白破疫苗免疫雌性Wistar大鼠,成功地建立了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IN)模型。实验证明在TIN发生时,TBM上有IgG和C3沉积,肾间质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部分有肉芽肿形成。随后出现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用环磷酰胺可以抑制TIN的发生和进展。
郑洪胡媛芳
关键词: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基底膜环磷酰胺
小儿IgA肾病免疫荧光表现及其意义
1990年
本文报告和分析了20例小儿IgA肾病的免疫荧光表现及其与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8例IgA单独沉积于系膜区(组1);12例同时有毛细血管壁沉积(组2)。临床上以急性肾炎和持续血尿起病者均在组2。两组虽各有1例肾病综合征,但组1病例对皮质激素治疗呈完全效应,组2病例则为部分效应。组2肾小球病变≥2度,肾小管间质病变≥++者显著多于组1(P <0.05)。肾小球有无IgM沉积和小球有无硬化改变无关。虽然IgA荧光强度≥++在组2显著多于组1(P<0.05),但≥+++两组无显著差异。
陈述枚魏仁桂胡媛芳蓝辉耀
关键词:IGA肾病肾小球膜免疫荧光儿童
巨噬细胞在实验性肾毒性肾炎新月体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兰辉耀胡媛芳李仕梅
关键词:实验动物病兔科巨噬细胞肾小球膜纤维母细胞
氧自由基在实验性新月体肾炎中的作用
1992年
本实验通过测定实验性新月体肾炎中肾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发现本型肾炎中MDA的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MDA水平的增高与肾功能损害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表明氧自由基损伤是本型肾炎的病理损害因素之一。
丁晓育胡媛芳
关键词:肾炎自由基新月体肾炎
肾小管间质容量改变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意义被引量:13
1995年
对68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检查,以定性、定量的方法观察了其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间质容量变化及肾小球病变各自对狼疮性肾炎肾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1)伴有明显肾间质损害及肾功能异常者,肾间质容量(Ⅳ)明显增加(34.7±14.3%vs14.8±4.8%△Ⅳ为21.9±10.9%);(2)肾间质容量变化与肾功能改变之间呈明显相关关系;(3)不同的肾小球病变类型、肾小球病变活动性指数及有无IgG在小管基膜上沉积对Ⅳ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肾间质容量改变可以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乃至肾功能的变化。在LN伴明显肾间质损害时,肾功能的变化主要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程度有关,而与同期存在的肾小球病变类型、严重程度及活动性关系不大。Ⅳ的定量分析可作为临床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功能状态的一项颇有价值的指标。
姜傥胡媛芳关伟明
关键词:肾功能狼疮性肾炎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应用葡聚糖活性碳饱和分析法(D.C.C)和荧光组化法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用D.C.C法和荧光组化法测定31例子宫内膜腺癌和用组化法测定20例正常内膜的ER和PR,结果显示:内膜癌细胞浆含有ER和PR,Kd ER=8.065×10^(-10)M,KdqR=5.06×10^(-10)M。ER和PR与组织学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其中ERⅠ级与Ⅲ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PR Ⅰ级和Ⅲ级以及Ⅱ级和Ⅲ级均有显著性(P<0.01,P<0.05)。D.C.C法与组化法在测定正常子宫内膜时,两法测定ER和PR的总符合率分别为73%和64.2%。内膜癌中ER和PR呈正相关关系(r=0.352,P<0.05)。用荧光组化法检测12例增殖期内膜和8例分泌期内膜,从数值来看,增殖期内膜ER和PR阳性率较高,ER和PR与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关系不大(P>0.05)。
高雄辉胡媛芳
关键词:子宫肿瘤内膜癌受体
实验性肾毒血清性肾炎新月体形成机理的探讨被引量:2
1995年
用羊抗兔肾毒血清在兔诱发肾毒血清性肾炎,然后用致死剂量的Y射线进行全身照射,以去除血中白细胞或静脉大剂量注射肝素,抑制纤维蛋白生成,从而抑制了肾毒血清性肾炎新月体的生成,并避免了晚期尿毒症的发生。结果表明,在肾毒血清性肾炎时,新月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血中单核细胞。而纤维蛋白作为一种趋化因子,吸引单核细胞进入肾小球球囊腔中,积聚形成新月体,单核细胞在吞噬纤维素过程中转变为上皮样细胞。
李林胡媛芳
关键词:肾炎新月体
腹膜神经胶质瘤病被引量:20
1994年
腹膜神经胶质瘤病是卵巢实性畸胎瘤合并神经胶质组织的腹膜种植现象。报道的8例中,活检时平均年龄17.4岁。卵巢畸胎瘤最大直径是30cm,平均21.4cm。5例的肿瘤包膜局部缺损或与邻近脏器粘连。1例卵巢畸胎瘤术后10个月,二次手术时发现腹膜播散。我们认为肿瘤包膜的缺损是导致腹膜播散的主要原因。腹膜种植结节总是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蛋白阳性并成熟的神经胶质组织组成。本组的平均随访期36.2个月。其中病例2已存活8年3个月。提示腹膜神经胶质瘤病可能促进卵巢实性畸胎瘤的良性逆转。
陶瑜胡媛芳
关键词:卵巢腹膜神经胶质瘤病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