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红茹

作品数:42 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暴雨
  • 14篇四川盆地
  • 14篇盆地
  • 9篇降水
  • 8篇暴雨过程
  • 7篇大暴雨
  • 5篇中尺度
  • 4篇低涡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四川暴雨
  • 4篇热带
  • 4篇环流
  • 4篇急流
  • 4篇降水预报
  • 4篇副热带
  • 4篇副热带高压
  • 4篇值模拟
  • 3篇低空
  • 3篇低空急流
  • 3篇水汽

机构

  • 36篇四川省气象局
  • 13篇中国气象局成...
  • 7篇云南大学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雅安市气象局

作者

  • 42篇肖红茹
  • 11篇冯汉中
  • 7篇康岚
  • 7篇徐琳娜
  • 7篇陈朝平
  • 5篇肖递祥
  • 5篇龙柯吉
  • 4篇何光碧
  • 4篇陈静
  • 4篇王佳津
  • 3篇汪丽
  • 3篇黄浩东
  • 3篇罗可生
  • 3篇蒲明
  • 3篇张琪
  • 3篇师锐
  • 3篇张利红
  • 2篇屠妮妮
  • 2篇李川
  • 2篇王瑾

传媒

  • 9篇高原山地气象...
  • 8篇四川气象
  • 4篇气象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2005年全...
  • 1篇2009年高...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2011年第...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部初生雷暴云图特征及成因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2010—2014年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雷暴资料和同时段的FY-2D、E双卫星资料,分析了初生雷暴的卫星云图特征,并讨论了午后雷暴的成因。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初生雷暴云团卫星云图特征明显,其发展高度相对较低,云顶位于对流层顶之下,并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其红外云顶亮温和水汽亮温总体均呈单峰型分布,基本介于-55^-10℃和-50^-30℃之间;红外-分裂窗通道亮温差值大多发生在-3.3℃附近,83%的红外-水汽通道亮温差值大于0。进一步分析发现,Ⅰ区、Ⅱ区雷暴初期的地气温差主要集中在5~15℃,地表温度分别集中在25℃和30℃附近,相对湿度分别集中在40%~55%和30%~50%之间,温度-露点差为7~15℃附近。Ⅲ区地气温差主要在5~10℃左右,地表温度集中在30~35℃附近。综合来看,高原东部雷暴初期地气温差、地表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集中度较好,近地层适中的地表温度、地气温差和一定的湿度条件,才会非常有利于青藏高原东部午后雷暴的发生发展。
张琪任景轩肖递祥肖递祥肖红茹
关键词:地气温差相对湿度
1980~2017年四川盆地寒潮及其气温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1980~2017年的地面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四川盆地寒潮业务标准统计分析了38年四川盆地出现的77次区域寒潮特征及其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近38年四川盆地区域寒潮频次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增速为0.18次/10a,而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增速为1.14℃/10a;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弱的升高趋势,且冬季比春、秋季升温趋势显著。寒潮天气过程中24h内主要表现为最高气温的下降,最低气温普遍下降不明显且近50%的站点趋于上升;最高气温累计降幅,春、秋季明显大于冬季,而最低气温累计降幅季节差异不大。给出72h气温累计变化趋势,类同24h。
肖红茹龙柯吉伍清蒋兴文
关键词:四川盆地寒潮频次气温变化
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影响四川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应用自动站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T213分析场资料,采用PSU/NCAR的高分辨率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模拟了2008年7月20日高原低涡东移引发的四川盆地暴雨过程。通过分析模式输出资料,结果得出高原涡东移影响四川盆地暴雨的一种物理触发机制:高原涡正涡度的东移促使四川盆地正涡度发展,正涡度的发展使得大气旋转上升加强,对流层高层强烈辐散,低层辐合,对流发展形成降水,大气凝结释放潜热加热大气,使得高层等压面升高,负涡度发展,低层降压,正涡度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循环机制,从而导致了四川盆地强降水。
肖红茹陈静
关键词:高原低涡四川暴雨数值模拟
最优子集回归在逐日分县预报中的应用
本文采用ECMWF北半球500 hPa高度、850 hPa温度和地面气压的分析场资料和预报场资料,运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温江日均气温、日最高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试报,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其结果表明最优子集回归...
汪丽肖红茹蒲明黄浩东
关键词:最优子集回归
文献传递
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中短时强对流触发机制的数值模拟
结合高空、地面实况观测、1°×1°NCEP 客观再分析资料,WRF 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 2009 年6 月28 日08 时至29 日08 时发生在川渝地区的区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维持...
杜钦肖红茹江玉华
关键词:中尺度数值模拟触发机制暴雨过程
2002年4月三次A型寒潮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本文通过对 2 0 0 2年 4月三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得出 :三次寒潮天气过程都是发生在一槽一脊环流形势下 ,如此强的降温在 2 0天左右的时间间隔内发生是在四川盆地有资料记录以来从未出现过。与从前一槽一脊寒潮预报的着眼点相比较 ,这三次寒潮天气过程南支槽活动、冷空气路径、冷空气补充、降水等 ,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文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供预报员参考。
徐会明肖红茹徐琳娜
关键词: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路径降水四川盆地
长江上游暴雨短期集合预报系统试验与检验被引量:10
2006年
基于PSU/NCAR的高分辨率MM5模式,采用多物理方案构建长江上游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于2004年8月16日—9月30日进行了预报试验。降水集合预报检验表明,在25mm以上级别的降水预报中,集合预报能改进单一模式的预报能力。对“9·3”暴雨过程的检验表明,降水集合预报平均对暴雨过程的开始、持续、结束时间均有预报指示意义,特别是大于50mm的降水概率分布区域和值的大小对预报大降水的范围有指导作用。
冯汉中陈静何光碧李川肖红茹陈朝平
关键词:暴雨集合预报试验
T639、ECMWF细网格模式对2012年5~8月四川盆地降水预报的天气学检验被引量:47
2013年
为了对比T639和ECMWF模式预报产品性能的优劣,提高预报员使用其产品的能力,针对2012年5~8月四川盆地降水天气过程,根据不同的影响天气系统,分别对T639和ECMWF细网格模式96h降水预报进行检验对比。结果表明:(1)EC模式对不同系统降水的预报效果都优于T639,预报指示意义大,且两家模式对高原涡和西南涡降水预报效果均优于模式对其它系统降水预报。(2)T639模式对主雨带强度和降水中心强度预报易偏弱,主雨带范围预报易偏小,漏报可能性大;EC模式对主雨带强度、降水中心强度预报也易偏弱,但主雨带范围预报易偏大。(3)T639和EC模式在预报主雨带落区、降水中心位置和实况不一致时,预报易偏西、偏南,雨带的移速偏慢。
肖红茹王灿伟周秋雪刘莹邓佳
关键词:降水预报天气学检验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在四川冰雹天气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对2005~2006年发生在四川不同地区的冰雹天气个例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场及速度场上的特征进行了归类分析,总结出了适用于四川的冰雹天气预警预报方法,对实时预报业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肖红茹顾清源
关键词:新一代天气雷达冰雹天气
“7.17”川渝暴雨的中尺度分析及模式预报能力评估
四川盆地夏季降水量我国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四川省气象台每年5-9月都要发布20-30次强降雨预报,虽然每次强降雨过程的降水强度、落区、时间等细节各不相同,但其天气尺度系统却表现相似,即绝大多数此类强降雨过程都与西南低涡...
陈静康岚屠妮妮肖红茹张利红冯汉中
关键词:中尺度分析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