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晶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2篇血管
  • 2篇依达拉奉
  • 2篇吞咽
  • 2篇吞咽障碍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分析
  • 1篇动脉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断层扫描术
  • 1篇眩晕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性头痛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10篇如皋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0篇肖晶
  • 4篇张爱萍
  • 3篇沈海清
  • 2篇单梅芳
  • 2篇吴亚东
  • 1篇朱学芳
  • 1篇许秀兰
  • 1篇孙健
  • 1篇孙贵强

传媒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张爱萍肖晶
关键词:免疫功能变化机体细胞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7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总结我科自2008年来对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疗情况,探讨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对75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7.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其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贵重器械,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吴亚东张爱萍高跃强孙贵强肖晶
关键词:BPPV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
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综合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SOD MDA NIHSS等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开展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并为该病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1-01—12收治的35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常规综合疗法;选取2012-01—12收治的37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个月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状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前SOD与MD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DA值低于对照组(P<0.05),SOD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开展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综合疗法,能够促进患者病情预后康复,临床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肖晶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钠综合疗法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证(top of the basilar arteny syndrome,TOBS)的临床表现与诊治。方法:对26例经MRI或CT证实的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仍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73.08%),其次是冠心病栓子来源(23.08%)。影像检查以丘脑、中脑病变最多见。结论:TOBS的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与基底尖部5支不同血管的血流分布相关,尽早进行头颅MRI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张爱萍肖晶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术核磁共振检查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102例临床观察
2010年
单梅芳许秀兰肖晶吴亚东张爱萍高跃强孙健
关键词:血管性头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依达拉奉对成人全面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保护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成人全面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6月期间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全面发作型癫痫持续状态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前三组人员MoC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14d和30d MoCA评分均有下降,14d时MoCA评分异常例数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时MoCA评分异常例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应用于癫痫治疗安全性较好,对成人全面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保护作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沈海清单梅芳肖晶
关键词:依达拉奉癫痫
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究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反应因子、NO、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NO和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纤维蛋白原(FIB)、ET-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反应。
沈海清肖晶朱学芳王蓓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内皮素-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颏抗阻力训练与Shaker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比较下颏抗阻力训练(chin tuck against resistance,CTAR)与Shaker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TAR组、Shaker训练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在干预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视频荧光吞咽摄影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检查。VFSS通过误吸量表评估。3组患者均接受药物、传统康复训练、常规护理等常规治疗措施,除常规治疗外,CTAR组还接受CTAR训练,Shaker训练组患者则接受Shaker训练。在2周,4周和6周随访VFSS评估,在6周随访SDS评估。结果干预前CTAR组、Shaker训练组以及对照组的VFSS和SDS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三组患者吞咽困难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2~4周时的CTAR组以及Shaker训练组。CTAR组(80%)和Shaker组(77.5%)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CTAR组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CTAR训练可明显减轻抑郁情绪,其改善吞咽功能的效果与Shaker训练相似。CTAR训练相较于Shaker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其吞咽功能,减轻心理负担、改善抑郁状态。
肖晶肖晶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困难
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早期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指标及神经功能康复等,分别在入院第1餐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早期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支持后的各项营养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arthel生活指数治疗组有作常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 1%)低于对照组(44%),治疗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高跃强肖晶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
影响脑梗死急性干预期治疗效果相关因素的logistical回归分析
2014年
目的探究有关血生化及血常规指标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状况的监测价值,并为临床治疗及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血常规和生化常规指标变化,并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al逐步回归分析,进而初步确定与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效果相关的评价性指标。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A-I、ApoB、血浆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血浆D-二聚体(D-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al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均是判断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干预治疗效果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FBG、Hs-CRP、Hcy、UA、D-D、LDL-C和Lp(a)是判断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干预治疗效果的独立预测指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
肖晶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单因素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