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冬

作品数:228 被引量:88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4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7篇肝炎
  • 111篇病毒
  • 94篇肝炎病毒
  • 81篇基因
  • 60篇乙型
  • 60篇丙型
  • 57篇丙型肝炎
  • 51篇乙型肝炎
  • 48篇反式激活
  • 48篇丙型肝炎病毒
  • 45篇蛋白
  • 45篇乙型肝炎病毒
  • 36篇反式激活基因
  • 35篇消减杂交
  • 34篇抑制性
  • 34篇抑制性消减杂...
  • 32篇细胞
  • 31篇杂交技术
  • 31篇慢性
  • 29篇抑制性消减杂...

机构

  • 160篇解放军第30...
  • 49篇北京地坛医院
  • 13篇解放军302...
  • 12篇解放军第三○...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军医进修学院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三〇...
  • 2篇桂林医学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三0...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27篇纪冬
  • 141篇成军
  • 134篇刘妍
  • 77篇王建军
  • 53篇陈国凤
  • 50篇杨倩
  • 49篇郭江
  • 48篇王春花
  • 42篇党晓燕
  • 34篇张黎颖
  • 33篇邵清
  • 27篇王琳
  • 25篇张健
  • 25篇韩萍
  • 21篇李梵
  • 16篇徐东平
  • 14篇戴久增
  • 14篇赵龙凤
  • 14篇郭风劲
  • 14篇李冰

传媒

  • 49篇世界华人消化...
  • 3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3篇解放军医学杂...
  • 18篇传染病信息
  • 10篇中华医学会全...
  • 9篇中华实验和临...
  • 9篇中西医结合肝...
  • 6篇军医进修学院...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肝脏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中国肝脏病杂...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解放军护理杂...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解放军药学学...
  • 2篇临床医药杂志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32篇2006
  • 39篇2005
  • 60篇2004
  • 19篇2003
  • 2篇2002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TAHCCP2的克隆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筛选与克隆 HCV 核心蛋白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以 HCV 核心蛋白表达质粒 pcDNA3.1(-)-core 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 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 mRNA 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析.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转染 pcDNA3.1(-)-core 的 HepG2细胞提取总 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结果:新基因命名为 TAHCCP2,编码序列全长为429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42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测序证实 TAHCCP2克隆正确.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 AY039043.结论:筛选与克隆 HCV 核心蛋白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TAHCCP2,为进一步研究 HCV 核心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王建军成军刘妍杨倩纪冬党晓燕王春花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克隆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分子生物学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2蛋白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1(TXNRD1)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以 30 2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自行构建的乙型肝炎病毒前 S2蛋白反式调节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TXNRD1的启动子区域 (TXNRD1p) ,PCR扩增TXNRD1p ,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 Basic中 ,构建 pCAT3 TXNRD1p报告载体 ;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 ,用ELISA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的表达活性 ;并与pcDNA3 1(- ) preS2共转染HepG2细胞系 ,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 pCAT3 TXNRD1p和pcDNA3 1(- ) preS2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 Basic空载体的 5 7倍、pCAT3 TXNRD1p的 2 2倍。结论 该TXNRD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 ;HBV的前 S2蛋白具有反式激活TXNRD1的作用。
纪冬成军郭江杨瑗董菁王建军刘妍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启动子反式激活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B反式激活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本实验应用SSH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B(NS5B)作用于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后反式激活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所得片段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获得其...
刘妍白桂芹王志凌纪冬成军张黎颖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炎病毒消减杂交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的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早期疗效,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根据化验结果选取慢性HBV感染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HBeAg阳性组(30例)及HBeAg阴性组(20例)进行观察,在用药2周后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在开始治疗2周后即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法检测患者HBV DNA的平均下降幅度,HBeAg阳性、阴性组分别为3.005log10和3.410log10,与用药前比较P值均<0.001。HBV DNA<500拷贝/ml者分别为1例及8例。没有发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进行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确切,且起效快,安全性好。
纪冬陈国凤李永纲邵清韩萍
关键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上调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3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 方法:以HCV非结构蛋白NS3反式调节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TXNRD1的启动子区域(TXNRD1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XNRD1p, 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 TXNRD1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黏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pcDNA3.1(-)-NS3共转染HepG2 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 结果:成功获得TXNRD1启动子的正确克隆CATB-TXNRD1p 和pcDNA3.1(-)-NS3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9倍,pCAT3-TXNRD1p的2.0倍,进一步验证了利用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HCV NS3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结果. 结论:TXNRD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HCV的NS3蛋白具有对TXNRD1的反式激活作用.
纪冬成军郭江董菁王建军刘妍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端粒/端粒酶系统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抑制细胞的增殖,是一种肿瘤治疗的策略;通过激活端粒酶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可以治疗某些退形性疾病。近年来对此系统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端粒酶的作用、调节及其与肿瘤、细胞永生化方面进行综述。
纪冬游绍莉辛绍杰
关键词:肿瘤细胞永生化
脾多肽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血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肿瘤组织血供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患者予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肿瘤血供情况、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6. 67%,远高于对照组,血供消失和病灶坏死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 <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比较,外周血NK细胞、CD4+、CD4+/CD8+比值水平较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够减少患者肿瘤组织的血供,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忠斌纪冬陈松海王春艳王晶晶陈国凤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供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HBV前-S2蛋白反式调节基因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是由HBV S基因编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前-S2蛋白的表达对于HBV感染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具有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前-S2蛋白反式调节的靶基因,我们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于pcDNA3.1 (-)和pcDNA3.1(-)-preS2分别转染的HepG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 方法: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7(GenBank号: AF384371)作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前-S2蛋白编码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preS2.以脂质体技术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 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事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总mRNA并进行逆转录成为cDNA,进行DNA芯片技术分析.在1 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42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结论:HBV的前-S2蛋白是一种反式激活因子,前-S2基因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
纪冬成军董菁刘妍王建军郭江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HBV反式调节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HBV前-S1蛋白结合蛋白大鼠同源基因的克隆化
2004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克隆,鉴定人HBsAg前-S1蛋白结合蛋白(PS1BP)编码基因的同源基因. 方法:人PS1BP由表达型cDNA文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获得.以人的PS1BP的cDNA序列作为参照,对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MH)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生物工程信息学研究中心(NCBI)建立的核苷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利用同源基因序列比对的在线分析软件BLASTn进行同源基因序列的比对,发现新的来源于大鼠的同源基因.确定大鼠PS1BP的cDNA序列之后,对于大鼠PSIBP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与人和小鼠的PS1BP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析.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于大鼠PS1BP一级结构序列中潜在的修饰和功能位点进行初步的预测分析. 结果: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了人的PS1BP的cDNA序列.以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了大鼠PS1BP的cDNA及其编码产物的序列.大鼠PS1BP的cDNA由1455 nt组成,编码产物由484 aa组成.大鼠PS1BP蛋白质一级结构与人和小鼠PS1BP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同源性分别为80.79%(391/484)和92.98%(450/484).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在大鼠PS1BP蛋白质一级结构中还发现了一系列潜在的蛋白质修饰结构位点.
成军董菁张健王建军纪冬刘妍钟彦伟王琳
关键词:HBV同源基因克隆化
慢性病毒性肝病合并CK-MB异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韩萍纪冬刘泽李莉朱传琳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病CK-M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HBV-DNA慢性肝损害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