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时丹

作品数:90 被引量:58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2篇胃癌
  • 27篇内镜
  • 17篇早期胃癌
  • 14篇小肠
  • 13篇双气囊
  • 12篇镜检
  • 11篇肿瘤
  • 10篇肠镜
  • 9篇基因
  • 8篇细胞
  • 7篇上皮
  • 7篇上皮内
  • 7篇上皮内瘤
  • 7篇上皮内瘤变
  • 7篇胃镜
  • 7篇小肠镜
  • 7篇漏诊
  • 7篇化道
  • 6篇手术
  • 6篇消化道

机构

  • 9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交通大学
  • 1篇安徽省芜湖市...
  • 1篇太原钢铁(集...

作者

  • 90篇程时丹
  • 65篇吴云林
  • 27篇吴巍
  • 21篇钟捷
  • 19篇张曙
  • 16篇蔚青
  • 14篇郭滟
  • 14篇慎睿哲
  • 14篇朱燕华
  • 14篇孙波
  • 13篇张晨莉
  • 13篇李晨
  • 11篇胡月亮
  • 11篇孙萍胡
  • 10篇王立夫
  • 10篇陈丽娜
  • 9篇乔敏敏
  • 8篇胡伟国
  • 8篇董文杰
  • 7篇瞿晴

传媒

  • 18篇胃肠病学和肝...
  • 8篇中华消化内镜...
  • 6篇中华消化杂志
  • 6篇诊断学理论与...
  • 5篇内科理论与实...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胃肠病学
  • 2篇健康博览
  • 2篇医学信息(下...
  • 2篇第二十七届全...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肿瘤
  • 1篇计算机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8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05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筛查胃癌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EN)患者开展胃镜的定期随访和筛查胃癌的研究,探索提高临床胃癌检出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黏膜IEN患者505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EN)46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40例,进行定期随访、胃镜复查及病灶活检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证实胃癌或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行外科、腹腔镜手术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切除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及胃癌分期。[结果]505例胃黏膜IEN患者经平均21.33个月的随访以及平均3.88次的胃镜复查,共检出胃癌81例,检出胃癌占全组的16.0%,其中早期胃癌51例,占检出胃癌的63.0%;进展期胃癌22例,占检出胃癌的27.2%。另外经胃镜活检病理检出的8例胃癌失访。465例LGIEN患者,检出胃癌57例(12.3%),其中早期胃癌38例(66.7%);40例HGIEN患者,检出胃癌24例(60.0%),其中早期胃癌13例(54.2%)。[结论]通过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胃镜随访及病理活检,能有效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尤其能够在LGIEN中筛查出漏诊的胃癌患者;具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手术病理证实大多为胃癌患者,因此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复查必须实施制度化管理。
朱佩朱燕华程时丹慎睿哲吴巍陈平袁晓琴吴云林
关键词:胃癌早期胃癌
内镜超声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术前评估的价值和局限性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层次来源与性质的诊断能力及局限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术前EUS诊断为消化道SMT,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资料完整的211例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以手术病理为参照,分析术前EUS诊断SMT的准确率以及EUS对SMT的诊断局限性。结果病灶位于食管66例、胃108例、十二指肠2例、直肠35例。EUS对病变层次来源的诊断准确率达99.5%(210/211).就病变性质而言,160例EUS诊断准确(75.8%,160/211).就不同部位的病变而言,EUS对食管黏膜-黏膜下层来源、食管固有肌层来源、胃黏膜-黏膜下层来源、胃固有肌层来源、十二指肠黏膜下层来源、直肠黏膜.黏膜下层来源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54/60).83.3%(5/6).31.0%(13/42).89.4%(59/66)、50.0%(1/2).82.9%(29/35).对于EUS显示为低回声为主的病变,平滑肌瘤、平滑肌瘤/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别是食管黏膜来源、消化道固有肌层来源和直肠黏膜-黏膜下层来源病变的较常见肿瘤类型。结论尽管EUS对消化道SMT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其对胃黏膜-黏膜下层来源的各类病变缺乏特异的鉴别手段。由于其中部分病变可能存在恶性潜能,因此在作出诊断时需要更加谨慎。
吴巍范嵘谭继宏钱爱华程时丹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内镜超声检查术黏膜下肿瘤
提高早期胃癌手术率16年临床经验总结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胃癌学科群的建立是否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手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6年问瑞金医院胃癌切除术施行情况,比较2005年胃癌学科群建立前后早期胃癌手术率的变化情况。同时对2005年胃癌学科群建立后7年问早期胃癌手术后病理按巴黎浅表胃肠肿瘤形态学分型标准进行分类,分析早期胃癌形态分型特点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6年间瑞金医院共施行胃癌切除术6026例,其中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985例,每年的早期胃癌手术率在6.08%~22.45%,平均为16.35%。2005年胃癌学科群成立后,平均每年早期胃癌手术率(19.64%,751/3823)较胃癌学科群成立前(10.62%,234/2203)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83.2026,P〈0.0001),且每年的早期胃癌手术率最高达22.45%(154/686)。对学科群后建立后7年间共751例早期胃癌进行形态分型,其中凹陷型早期胃癌共计588例,占全组的78.30%;751例早期胃癌平均淋巴结转移率为12.92%(97/751),不同形态分型问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951,P〈0.0001),其中0一Ⅲ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31.71%(39/123)。结论早期胃癌手术率的提高有赖于多学科的协作,内镜医师需加强对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的认识,提高对凹陷性病灶的鉴别能力。
朱燕华吴云林程时丹吴巍李晨郭滟蔚青胡伟国燕敏
关键词:早期胃癌
双气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病疗效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双气囊内镜(DBE)在小肠克罗恩病(CD)疗效随访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对41例曾行DBE检查并临床确诊为小肠CD的患者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并随访,评估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治疗时间与DBE下黏膜修复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1个月后92.7%的患者症状缓解,2个月后97.6%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行DBE复查黏膜无明显改善或略有改善、改善、明显改善者,平均复查时间为治疗后(7.1±4.3)、(16.5±7.1)、(25.0±12.7)个月,3组间复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累及小肠-结肠的患者,同一个体的小肠、结肠黏膜修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结论小肠CD黏膜修复缓慢,明显迟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及C反应蛋白的恢复,合理的DBE复查时间为治疗后10~15个月,免疫抑制剂宜长期维持。对于同时累及小肠-结肠的患者,可行结肠镜复查。
徐妹琪钟捷程时丹王立夫张曙张晨莉陈明
关键词:克罗恩病双气囊内镜小肠
磁控胶囊内镜应用于未成年人消化道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应用于未成年人消化道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18周岁的未成年患者病例资料。排除吞咽困难、明显的消化道出血、已知或怀疑消化道梗阻、畸形、瘘管、既往肠道手术、一般情况差、体内有植入物、怀孕者及检查录像和报告资料缺失者后,共218例患者共计236次检查纳入本研究。男性122例,女性96例,年龄为(12.0±3.1)(5~17)岁。全组共计202例(217例次)完成胃部检查,112例(125例次)完成小肠检查。检查所用的磁控胶囊内镜系统(中国安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胶囊机器人大小为11.8 mm×27.0 mm,拍摄频率为2张照片/min,拍摄视角为140°。记录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胃黏膜观察率(0%~100%)和胃清洁度(满意清洁度定义为胃黏膜显示清晰,气泡或黏液对视野的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或胃黏膜显示稍模糊,少量气泡或黏液影响视野)、以及胃或小肠的检查时间,并观察磁控胶囊内镜对胃及小肠病变的检出情况。检查后随访2周,确定胶囊是否排出体外,记录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果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和幽门6个部位的中位胃黏膜观察率M(P25,P75)分别为100%、90%(75%,100%)、100%(80%,100%)、100%、100%和100%。而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和幽门达到满意胃清洁度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00.0%、76.5%(153/200)、92.5%(185/200)、97.5%(195/200)、99.5%(199/200)和100.0%。共202例完成胃部检查,胃检查中位时间为10.5(7.3,13.9)min。共112例完成小肠检查,其胃通过中位时间为51.5(20.6,112.0)min,小肠通过中位时间为232.4(181.8,321.6)min;小肠通过率为91.1%(102/112)。胃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阳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8.8%(38/202)、8.1%(10/124)和26.8%(30/112)。无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
谢明萍王立夫程时丹慎睿哲
漏诊胃癌的内镜形态及检漏研究
吴云林吴巍许斌孙萍胡王钰文董文杰綦盛健胡月亮程时丹
关键词:胃癌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被引量:49
2006年
目的:分析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enteroscopy,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1月因隐性或显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对经常规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的患者行DBE检查,并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包括152例患者(男79例,女73例),平均年龄48岁,其中135例表现为显性消化道出血,17例为隐性消化道出血。共进行了191例次DBE检查,平均检查时间为63.8min,其中经口检查60例,经肛检查53例,39例分别经口和经肛检查。DBE检查发现可解释出血原因的病变共115例(75.7%)(102例显性出血,13例隐血);5例病灶发生在常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内。最常见的病变为小肠肿瘤(39.1%)和血管扩张(30.4%)。38.3%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5.1%的患者有轻度黏膜擦伤或轻度自限性黏膜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BE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孙波陈丽娜程时丹慎睿哲张晨莉张曙吴云林钟捷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评估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13 C 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growthfactor 1,IGF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 3 ,IGFBP 3 )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肝炎后肝硬化 14例 ,隔夜空腹 ,服用13 C 美沙西丁 75mg后 ,通过13 C红外线能谱分析仪检测 10个时间段呼出碳 13的含量 ,得出Mvmax40 ( 4 0分钟前13 C代谢速率峰值与正常值的比值 )、CUM 40 ( 4 0分钟13 CO2 累积呼出丰度与正常值的比值 )及CUM 12 0 ( 12 0分钟13 CO2累积呼出丰度与正常值的比值 ) ,并同步采用免疫放射法定量测定血清IGF 1、IGFBP 3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Mvmax 40、CUM 40、CUM 12 0值 ,在ChildA、B、C各组间 ,除A组与B组的CUM 12 0值外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GF 1,IGFBP 3值在ChildA、B、C组间除ChildA组与B组间外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13 CMvmax 40、CUM 40、CUM 12 0及IGF 1、IGFBP 3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明显负相关 (r =-0 .881,-0 .878,-0 .83 3 ,-0 .70 0 ,-0 .815 ) ,13 CMvmax 40、CUM 40、CUM 12 0值与IGF 1、IGFBP 3值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13
丁进万荣叶静程时丹张曙吴云林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肝功能
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被引量:85
1998年
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吴云林,钟捷,袁耀宗,程时丹,俞丽芬,王立夫作者单位: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原因包括溃疡病、息肉、癌肿、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并发症等。本文报道作者应用MD850金属钛夹治疗12例消...
吴云林钟捷袁耀宗程时丹俞丽芬王立夫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内镜金属钛夹消化道溃疡
Smad4静默前后PanIN细胞基因芯片检测及表达谱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与目的:由己建立的小鼠基因打靶模型证实,K-ras突变启动了胰腺癌前病变即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IN),Smad4基因失活可促使PanIN细胞恶性转化。PanIN细胞中Smad4基因静默后其下游基因表达将如何改变及促使PanIN细胞恶性转化,目前尚不清楚。基于此目的,我们在己成功分离建立K-ras突变启动的PanIN细胞,并应用siRNA干扰技术静默PanIN细胞株中内源性Smad4表达的基础上,应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Smad4基因静默前PanIN细胞与其静默后PanIN-S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应用包含41 174个小鼠基因转录本Agilent小鼠4×44K全基因芯片检测Smad4基因静默前后PanIN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选择其中有差异表达的部分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倍数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基因,如Fut9、CXCR4、MMP2、PIK3C2G、Cplx4、Lemd1、TIMP4、Reln和PITX2等。Real-time 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CXCR4、MMP2、PIK3C2G、TIMP4、PITX2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Smad4基因静默前后PanIN细胞中CXCR4、MMP2、PIK3C2G、TIMP4、PITX2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XCR4、PIK3C2G基因可能与胰腺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相关,MMP2、TIMP4基因可能与胰腺肿瘤细胞黏附、浸润、迁移相关,PITX2表达高低可能与胰腺肿瘤预后相关。
王琪姚静静蒋荷朱兰程时丹王立夫
关键词:基因芯片SMAD4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