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切除
  • 3篇术后
  • 3篇脾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门静脉
  • 3篇门静脉高压
  • 3篇门静脉高压症
  • 3篇静脉
  • 3篇静脉高压
  • 3篇静脉高压症
  • 3篇高压症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断流
  • 2篇断流术
  • 2篇选择性贲门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离断
  • 2篇血管离断术
  • 2篇手术

机构

  • 10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0篇秦君
  • 8篇武步强
  • 6篇陈广斌
  • 3篇杨洁泉
  • 3篇栗彦琪
  • 2篇何招才
  • 2篇李韶霞
  • 1篇马雪平
  • 1篇肖鹏
  • 1篇白骏恒
  • 1篇降凌燕
  • 1篇刘永明
  • 1篇常妞平
  • 1篇李永国
  • 1篇连长红
  • 1篇郭书伟
  • 1篇晏文

传媒

  • 2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第三届中国外...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6和nm23-H1基因表达与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进一步评估p16和nm23鄄H1基因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尤其是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在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结果: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和28.3%,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和14.5%。p16表达在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胃癌中差异显著(P<0.05)。nm23鄄H1在乳头状腺癌中呈明显高表达。p16和nm23鄄H1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频繁缺失;p16阳性表达的病人淋巴结转移机会降低;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中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nm23鄄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16和nm23鄄H1表达调节似无关联,同时检测p16和nm23鄄H1表达不比单纯检测p16表达具有更高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武步强陈广斌李永国肖鹏白骏恒秦君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瘤P16NM23-H1基因表达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技术改进被引量:15
2013年
自2011年3月以来,作者开始对21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实施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selective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PD)[1].在初期的11例手术基础上,我们对LSPD操作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总结、规范并加以改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武步强陈广斌李韶霞降凌燕常妞平秦君栗彦琪杨洁泉何招才
关键词: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脾切除HYPERTENSION门静脉高压症操作技术
氨甲环酸治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
2021年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与静脉应用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获取文献,采用Cochrane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对效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28篇文献,33组随机对照实验,患者共计3423人,实验组1673人,对照组1750人,2组总出血量(MD=-24.41,95%CI=-63.12~14.30)、引流量(MD=-5.24,95%CI=-42.86~32.38)、血红蛋白下降值(MD=1.73,95%CI=-0.31~3.79)、输血率(MD=1.12,95%CI=0.89~1.42)、血栓相关并发症(MD=0.98,95%CI=0.58~1.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局部与静脉两种给药方式疗效无差异。
朱旺法秦君贺小峰李宏倬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静脉应用
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combined with selective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PD)治疗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连续15例因PHT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LSPD的围手术期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并随访。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发现副脾2例。手术时间150~340 min,中位数230 min。术中出血量80~1600 ml,中位数450 ml。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8 d,中位数5 d。术后住院时间7~15 d,中位数10 d。无出血、胰漏等手术并发症。15例随访3~12个月,均存活,2例发生便血。结论LSPD治疗PHT安全、可行。
武步强秦君栗彦琪杨洁泉何招才晏文李韶霞陈广斌
关键词:腹腔镜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断流术
D1和D2式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实施D1和D2式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胃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连续收治的实施D1或D2式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廓清程度和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实施了胃癌切除术,D1式34例,D2式96例。D2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D1式(20.6%比39.6%,P〈0.05)。进一步分析单个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式术后死亡率为4.2%(4/96),D1式为0(0/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4例,均为D2式切除术。与吻合口瘘、胰瘘等相关的肺部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D2式胃癌切除术是治疗胃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淋巴结清除程度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提高手术廓清技能和标准化胃癌淋巴结廓清术可能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途径。
武步强陈广斌秦君
关键词:胃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缓解急性胰腺炎疼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缓解急性胰腺炎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胰腺炎的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制酸、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对急性胰腺炎所致的疼痛疗效显著。
李晓萍秦君郅福仙
关键词:低分子右旋糖酐胰腺炎疼痛
袢式胆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袢式胆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袢式胆管-空肠吻合术应用于1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并与同期22例应用Roux-en-Y胆肠吻合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判定两种术式对减黄效果等的影响。结果与Roux-en-Y胆肠吻合术相比,袢式胆管-空肠吻合术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胆系感染发病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两种术式术后患者生存率无差别(P>0.05)。结论袢式胆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简单、安全、减黄效果好,可选作恶性梗阻型黄疸患者姑息治疗的方法。
武步强秦君马雪平刘永明陈广斌李永国
关键词:黄疽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秦君武步强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肝硬化胆囊结石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LSD)与开腹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OSD)防治门静脉高压症(PHT)大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通过Meta分析对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公开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实施LSD与OSD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高质量病例对照研究论文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累计1359例,其中LSD为685例(腹腔镜组),OSD为674例(开腹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66,95%CI=(-2.46~37.78),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MD:-3.99,95%CI=(-4.82~-3.16),P〈0.05]、排气时间早[MD=-1.09,95%CI=(-1.41-0.78),P〈0.05]、术中出血量少[MD=-272.66,95%CI=(-345.11-~200.21),P〈0.05]、术后并发症率低[OR=0.34,95%CI=(0.25-0.47),P〈0.05]、术后疼痛指数低[MD=-2.54,95%CI=(-2.79--2.29),P〈0.05]、下床活动时间早[MD=-3.16,95%CI=(-3.53--2.79),P〈0.05]、术后腹腔引流量少[MD=-180.28,95%CI=(-293.06~-67.49),P〈0.05]、进食欲望时间早[MD=-1.42,95%CI=(-1.70~-1.13),P〈0.05]。结论与OSD相比,LSD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生活质量高,可作为防治PHT大出血的优先选择术式。
侯建根武步强董鑫胡文伟秦君栗彦琪张琨邢帅帅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
全胃切除术后空肠套叠2例并文献复习
@@套叠作为胃手术后的少见并发症已被公认,而全胃切除后出现的空肠套叠则罕见。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延误诊断则预后恶劣,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全胃切除术后空肠套叠病例报告如下。
武步强杨洁泉秦君郭书伟连长红陈广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