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湉
- 作品数:29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舞蹈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建构“传统”:中国古典舞的历史之维被引量:8
- 2014年
- 本文以孙颖的"汉唐舞"、高金荣的"敦煌舞"以及台湾刘凤学的"唐乐舞重建"三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历史维度下中国古典舞的建构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从史料典籍、文献图像中吸收营养建构自身的思路。这是中国古典舞在当下除"戏曲维度"之外,延续"传统"、建构"传统"的另一重要途径。
- 田湉
-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考据图像
- 建构“传统”:中国古典舞的戏曲之维被引量:4
- 2014年
- 本文以身韵古典舞①、昆舞、梨园舞蹈三者为研究对象,归纳戏曲维度下中国古典舞的建构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从京剧、昆曲、梨园戏中吸收营养滋养自身的思路。这是中国古典舞在当下延续"传统"、建构"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②。
- 田湉
-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梨园戏
- 舞蹈戏剧构作在中国被引量:5
- 2018年
- 戏剧构作,作为一种职能、工具、方法,抑或是一种身份、职业,逐渐被介入到了当代舞蹈剧场的创作实践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在场艺术世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先锋舞蹈实践者们,通过与戏剧构作人的紧密合作,以基本戏剧构作原则为主创方式进行舞蹈创作,结构舞蹈作品。戏剧构作在中国实验戏剧和舞蹈剧场创作中的蔓延与渗透,为厘清舞蹈戏剧构作的概念、内容、特征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提供了可能,也为进一步探讨舞蹈戏剧构作在中国舞蹈剧场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舞蹈编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 田湉
- 关键词:舞蹈剧场
- 中国古典舞形式研究发轫被引量:3
- 2014年
- 形式是艺术和美的本质或存在方式,形式亦显现观念。本文将中国古典舞置放于形式分析的逻辑框架中进行,从形式的物质特征(身体质料)、内部规律(动觉图式)、外部规律(历史演进)、审美特征(审美意象)四个方面,探索性地构建出中国古典舞形式的理论雏形。
- 田湉
-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意象形式美学
- 中国古典舞剑舞发展历程回顾--张军访谈被引量:6
- 2019年
- 中国古典舞剑舞自创建至今已有40年。中国古典舞确立了在戏曲、武术传统器械、服饰舞蹈中,选择"一文一武,一刚一柔"的剑和水袖作为更深一步的发展方向。因此,剑舞既是中国古典舞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深化和延展,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身器合一"的臻美呈现。20世纪80年代,剑舞教材从武术剑中提炼而出,如"十六剑法""三十多个动作";20世纪90年代是对剑舞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与探讨的阶段,其核心是武术剑的"舞蹈化"以及身韵和剑舞之间系列化的课群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剑舞被纳入舞蹈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剑舞剧目也成为舞台创作中的一种方向。经过一代代古典舞人的不断努力,在深入研习了剑舞文化、剑之身器关系等理论基础上,与教学创作实践不断滚动咬合、互相促进。现今,剑舞教学体系已相对完善,剑舞的舞台创作也日益丰富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张军教授功不可没。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剑舞研究和教学创作实践,不但整理出版了多部中国古典舞剑舞影像教材,还编排了大量优秀的剑舞剧目作品。2019年2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采访了张军教授。
- 张军田湉
-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剑术
- 个人—民族:当代中国舞蹈创构观被引量:1
- 2020年
- 20世纪的中国舞蹈创作,带着某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规约感;舞蹈创作主体基于"民族—国家"的叙事身份,趋于"民族—国家"的集体归属,致力于创造一种民族艺术语言以立足于世界舞蹈之林。21世纪的中国舞蹈创作,寻求独立自主发展的意志取代了寻求国家意识形态上的统一,舞蹈创作主体不再付诸于对"民族身体"的向往与追求,"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在这些艺术创作中被转化、和解。无论是20世纪的"民族—国家"之诉求,还是21世纪的"民族—国家"之和解,创作主体始终在进行的是一个身份认同和自我定位的过程。在世界舞蹈文化的格局中,艺术家们已然不需要再扮演一种表面的、立即生效的和所谓的地方差异性,而是应该超越某种僵化了的文化模式的局限,从自身的范围和封闭的状态中走出,这正是当下中国舞蹈艺术创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所在。
- 田湉
- 关键词:主体性
- 身体“不纯”——当代舞蹈剧场中的身体实践被引量:3
- 2018年
- 对身体"不纯"的讨论,一方面紧随当下舞蹈艺术实践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基于对舞蹈物质媒介身体表现外延领域的思考。本文择取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剧场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身体在实验剧场、开放舞台、公共空间等艺术表演场所表现出的诸多可能性和未来发展趋势:放弃使用职业舞者的身体转以普通人身体代替;身体作为反传统方式出现并与其他介质实时交互;艺术家通过身体,如面部的局部表情、"非人"身体等与传统唯美身体相悖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等。
- 田湉
- 关键词:身体舞蹈剧场跨界创造力
- 台湾汉唐乐府“梨园舞蹈”形式考被引量:11
- 2013年
- 本文是对台湾"汉唐乐府"的"梨园舞蹈"形式的考察。笔者认为,"汉唐乐府"创建者陈美娥从传统梨园戏中较为完整地承继了一种古典舞的形式,从而实现了传统乐舞的当代转化。文中兼谈了中国古典舞形式的五种呈现和三种构成方式,旨在为中国古典舞研究开启一个新的方向。
- 田湉
- “作品是最好的老师”——韩真、周莉亚访谈被引量:2
- 2020年
- 2018年,由上海歌舞团打造的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以来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圈里圈外都称赞的一部佳作。而《电波》巡演的足迹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该舞剧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一个高水平的主创团队,而其中的"80后"导演韩真、周莉亚,打破了红色舞剧的既定格局和传统观念,他们大胆地运用艺术手法、当代语言,带着他们对"谍战"舞剧的想象,打造了这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舞剧。这次访谈就舞剧创作题材、"剧"与"舞"之间的关系、舞剧"戏剧性"、创作中的"种子概念"、文化"符号"的提炼、舞剧各部门统一的审美指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尤其在将文学剧本的戏剧逻辑转化并重新架构为可操作的舞台可阅读的台本、设置场景分镜头,以及舞剧结构方式、文化属性上的分析都很精彩。从《杜甫》的"动机编舞"到《电波》的叙事编舞,两位导演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对当下的自己发问,在保持单纯的创作动机基础上探索和尝试新的创作方向。
- 韩真周莉亚田湉
- 关键词:戏剧性文化认同
- 汉唐古典舞“半月”形态构成之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半月",是汉唐古典舞的典型形态之一。它既是静态的舞姿造型,又是舞姿与舞姿之间重要的流动连接方式。静,有"屈曲"之形;动,有"失重"之势。本文试从"半月"入手,追汉唐古典舞形态得来的历史依据,由壁画、课堂到舞台的构成步骤,及其塑形与连接的美学阐释,为汉唐古典舞语言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找寻依据。
- 田湉
- 关键词:汉唐古典舞屈曲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