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情态
  • 4篇类型学
  • 3篇语言类型
  • 3篇语言类型学
  • 2篇语义
  • 2篇习得
  • 2篇共现
  • 2篇汉语
  • 1篇单义性
  • 1篇语气
  • 1篇语义结构
  • 1篇日本语
  • 1篇日语
  • 1篇社会流动性
  • 1篇评价性
  • 1篇情态系统
  • 1篇完成体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价值
  • 1篇文化价值观

机构

  • 1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王晓华
  • 1篇谢昆

传媒

  • 3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高等日语教育
  • 1篇华西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完整体与阶段体的类型学内涵与外延——以俄语和汉语为例被引量:7
2020年
时体研究中的完整体和完成体是两个最容易混淆的概念。这种混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Comrie(1976)的系统分类。本文通过对俄语完整体/非完整体典型体貌特征的描写,揭示完整体/非完整体是一种完全有别于完成体/非完成体的范畴类型。前者敏感于事件的内在界限,后者敏感于事件与参照时间的相互关系。现有大部分时体研究对这两种体类型之间的区别不甚清晰。这对时体类型学的研究造成了很大困扰。本研究显示,普通话不是事件界限敏感的语言,普通话中典型的四个体标记(着、了、过、在)分别表达实现体中的三个不同的事件进程阶段(起始、持续和终止)。这种阶段体在日语中同样存在。
金立鑫谢昆王晓华杜家俊
mood、modality和「陳述」「ムード」「モダリティ」被引量:2
2018年
情态研究是目前语言研究中概念最混乱的领域之一,本文围绕西方语言学中的mood、modality和日语研究中的「陳述(陈述)」「ムード」「モダリティ」等术语,以语言差异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对这些概念的内涵、术语使用及研究发展路径进行整理,重点梳理日语的陈述论和情态论。情态领域的相关概念因语言载体的不同而产生概念上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术语使用的历史复杂性也导致了对术语认识的不一致。日语的情态研究在继承传统和引进西方语言学之间进行了协调与尝试,显示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王晓华
关键词:MOODMODALITY
后民权时代黑人中产阶级研究——社会流动性与文化领导地位
后民权时代(自1965年以来),黑人中产阶级蓬勃发展,成为黑人社会向上流动的突出代表。依据相关社会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本文聚焦于1965-2000年间的美国黑人社会,并以这一时期的黑人中产阶级为研究对象,试图探析其本质属性...
王晓华
关键词:社会流动性
文献传递
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随着语言学研究重心由句子的客观领域向主观领域的转移,情态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亚洲代表性语言的日语、汉语的情态研究及对比研究在世界的情态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汉情态对比研究的发展来自于语言教学实践的客观需要。本研...
王晓华
关键词:情态情态系统句法语言类型学
文献传递
涉及三种语气范畴的“ことだ”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意在阐述"ことだ"的语气特征及其语义结构。作者通过对5639个例句的分析,进一步总结了"ことだ"的意义用法,验证了"ことだ"涉及评价性语气、说明性语气、"劝诱、祈使"三个语气范畴。文章围绕着"ことだ"涉及的三个语气范畴,从思考过程的角度分析了各个范畴的意义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整理归纳出"ことだ"的语义结构。
王晓华
关键词:语气语义结构
评价性语气的意义结构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是以评价性语气的整体为对象进行体系化研究。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思考过程[1]的角度尝试归纳评价性语气的意义结构(意味构造),从而阐述评价性语气的内在体系性及其特征。但体系化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各个评价性语气形式的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在前期准备中,本文对各个评价性语气形式的意义分类(包括派生义)等进行了考察,归纳出各个评价性语气形式的意义结构。另外,为了归纳具有相似用法的评价性语气之间的共同特征及相互关系,本文也涉及到了各评价性语气形成之间的相互比较等问题。
王晓华
中日のモダリティの差异性から见る中国语母语话者の日本语のモダリティの习得
<正>~~
王晓华
文献传递
与汉语“应该”呈对应关系的日语语气
王晓华
文献传递
汉日情态共现的差异与共性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探讨汉语和日语情态共现的差异与共性。从共现类型、共现项数、句子结构、共现规则、共现语义的角度对汉日情态共现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汉语和日语的情态标志连续共现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排列顺序。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汉日情态共现进行观察可以得知,汉日情态标志共现顺序相反现象背后隐藏着某些人类语言共同的规律:汉日的情态连续共现都遵循情态的语法化链顺序,主观性弱的情态类型离V(VP)近,主观性强的情态类型距离V(VP)远。在共现语义方面,汉日具有的相似情形是,共现的情态动词之间相互作用完成整体语义的构建,一个句子一般凸显一种情态语义。
王晓华
关键词:情态共现汉日对比语言类型学
「ほうがいい」的语义类型分析——兼谈日语评价性情态的“单义性”
2013年
本文以「ほうがいい」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语料库例句的分析,对日语情态形式ほうがいい的意义功能、典型意义、情态类型、意义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ほうがいい」是表达道义情态、行为情态和能动情态的情态形式,情态所属范畴类型为三类。除「ほうがいい」之外,日语评价性情态均有跨越多个情态类型的情况,日语的情态形式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单义",有必要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日语的评价性情态的用法进行分类和研究。
王晓华
关键词:情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