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
- 作品数:34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 磁电势垒结构中光场辅助电子自旋输运特性被引量:1
- 2020年
- 基于Floquet理论和传输矩阵方法,理论研究了光场对电子隧穿两类磁电垒结构的自旋极化输运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光场对两类磁电垒结构中电子的输运有显著影响:首先,原来不存在自旋过滤特性的结构应用光场后会产生低能区域明显的自旋过滤效应;其次,原来存在自旋过滤特性的结构应用光场后自旋过滤明显增强,增幅超过一个数量级.这些为新的自旋极化源的产生和自旋过滤现象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 李春雷徐燕郑军王小明袁瑞旸郭永
- 关键词:自旋极化光场
- 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 2023年
- 煤储层渗透率是决定煤层气井产能的关键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2号煤储层为例,根据不同煤体结构煤储层性质,通过物质平衡方程确定煤层气井排采阶段煤储层压力,基于P&M渗透率模型分析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原生结构煤储层、碎裂煤储层的杨氏模量大,煤基质收缩效应占主导地位,煤储层渗透率增加,压降径向传播距离长,排泄半径有效延伸,提高了煤层气井产能;原生结构煤储层单位压降渗透率增加量高于碎裂煤储层,具有更高的煤层气井产能;原生结构煤储层渗透率主要受产气量控制,碎裂煤储层渗透率受产气量、产水量共同控制;碎粒煤储层的杨氏模量小,有效应力效应占主导地位,煤储层渗透率降低,主要受产水量控制,压降径向传播距离短,排泄半径未有效延伸,抑制了煤层气井产能。该研究可为不同煤体结构煤储层的煤层井排采制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潘思东王小明侯世辉党正涂明恺
- 关键词:煤体结构储层压力储层渗透率煤层气井
- 遵循认识规律 落实学科育人——以“行星的运动”为例
- 2019年
- 在'行星的运动'一节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新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落实了学科育人的教育目标.本节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巧设冲突构建椭圆定律,精确计算面积构建面积定律,经历数据分析构建周期定律,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体会了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教师深入挖掘学科的德育功能,使学科教学真正走向学科教育.
- 王小明田成良
- 关键词:学科育人物理学史
- 深部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以开滦矿务局赵各庄矿121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该煤层瓦斯涌出量的各项地质因素,并采用统计单元划分结合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筛选影响该煤层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瓦斯涌出量的多变量数学模型,检验精度后,对未采区的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
- 孙冰王小明
- 关键词:瓦斯涌出量
- 指向物质观形成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以“原子核的组成”教学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物质观是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以“原子核的组成”为例,在分析物质观统摄的知识体系基础上,以“宏观物体的性质(现象)与其微观结构有关”为统领设计教学.从物理学的视角进行指向物质观形成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并进一步得出可以通过问题引领,追寻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促使学生发展物质观;通过解析科学研究历程,让学生在发展物质观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本质;物质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进阶形成的过程,需要在不同的知识载体下逐步发展.
- 王小明邓靖武
- 关键词:物理观念物质观高中物理
- 教育心理学在煤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结构、性质、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现场应用性强的特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个实时的动态过程,作为参与主体之一的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众多心理活动都遵循教学心理学的客观规律。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原理出发,试图运用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探索在煤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归因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等方法手段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 汪小妹庄新国王小明李晶
- 关键词:煤化学教育心理学教学
- 准东煤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对煤相演化规律的控制被引量:13
- 2013年
- 运用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新疆准东煤田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3个体系域—)—低位、湖扩和高位体系域,并进一步进行了高频层序单元的划分。在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分析了西山窑组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进而细分为4个亚相和8个微相类型。同时,对煤岩样品进行了煤质分析和显微组分定量统计,确定了研究区煤相类型主要为潮湿森林沼泽相和干燥森林沼泽相。该区煤相的垂向演化规律受湖平面升降变化所控制,而湖平面的升降受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在不同体系域中湖平面的变化控制泥炭沼泽的发育,从而决定了煤质煤相的演化规律。
- 潘松圻庄新国王小明张杰唐辉
- 关键词:准东煤田层序地层沉积相显微组分煤相
- “新型地质能源概论”新开课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 2019年
- "新型地质能源概论"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新开的本科教学课程,开设本课程主要是为了开拓本科生的视野,为其以后就业或继续深造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信息。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能源行业的新形势及能源地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构建了"新型地质能源概论"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等作了进一步明确。
- 伏海蛟张政王小明
- 关键词:课程体系
- 煤层气井地联合抽采全过程低负碳减排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3年
-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迫切需要新技术。在对煤层气开发与CCUS技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煤层气生物工程为依托,探讨和展望了地面煤层气开发、煤矿瓦斯抽采以及采空区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低负碳减排关键技术。地面煤层气开发阶段,将煤层气开发转化为煤系气开发、将常规水力压裂转化为大规模缝网改造是实现煤层气商业化开发的有效途径;将液相CO_(2)和微生物发酵液作为储层改造的工作液,在实现煤系三气储层一体化缝网改造的同时又实现了微生物与CO_(2)联作下的增气增压、储层改性、CO_(2)驱替甲烷等多重增产效应,为煤层气增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达到低碳减排目的;此外,通过CO_(2)的生物甲烷化和同步地质封存实现了负碳减排。可见,对于煤层气开发而言,CO_(2)可以促使其增产;对于CO_(2)封存而言,煤储层是其最佳归宿。由此,地面煤层气开发实现了“一低两负”的碳减排。在井下瓦斯抽采阶段,根据硬煤的造缝增透增产、软煤的增容增透增产机制以及相关理论,提出了第1代水力强化技术——水力压裂和第2代水力强化技术——钻冲压一体化增透增产技术、三堵两注固液两相封孔技术、老孔修复增透和下向孔智能排水排粉气驱增产技术。这一技术体系实现了瓦斯由“抽得出”向“抽得快、抽得省、抽得净、抽得纯”转变,大幅提升瓦斯抽采的质和量,获取低碳能源,达到减少甲烷排空与碳减排的目的。同时,研发了能够准确测定瓦斯含量的钻取一体化密闭取心装置,建立了基于低速非线性渗流的煤层渗透性评价技术。在采空区煤层气开发阶段,粉煤灰将成为强化煤层生物气产出、充填采空区减沉和实现CO_(2)矿化封存的首选材料。在具备圈闭条件的采空区首先注入菌液、少量粉煤灰和CO_(2)实现煤和CO_(2)的微生物甲烷化,以此
- 苏现波赵伟仲王乾于世耀王乾宋金星王小明宋金星伏海蛟王小明夏大平郭红光鲍园郭红玉黄津
- 关键词:煤矿瓦斯抽采
- 新安煤矿备采区二_1煤R_o差异性分析及其定量表征被引量:1
- 2014年
- 选择新安煤矿二1煤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矿区资料的基础上,系统采集10个备采工作面的58个样品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Ro、煤质测试;收集整理了169口勘探钻孔资料,并统计分析了埋深、地温梯度数据;收集采工图资料,并统计分析了86条断层的断距、长度数据;定性分析了外部因素(埋深、地温、断层复杂程度)和内在因素(煤质参数)对Ro差异性的影响,并运用数量化理论Ⅰ作为数学工具建立了Ro差异性的定量模型,该模型可用于估算煤矿未采区煤的生烃量,指导分析矿区瓦斯赋存规律,进一步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研究表明:1备采区二1煤Ro变化范围为2.09%~2.23%,差异性明显;2Ro差异性受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共同控制,根据Ro差异性数学模型分析发现,影响因素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埋深、断层复杂程度、水分含量、地温、挥发分产率、硫分含量、灰分产率;3对于煤矿备采区,埋深是控制Ro差异性的重要外因,同一煤层的变质程度随现代垂深增加而增高;由于备采区小断层发育,断层活动对水分含量和Ro影响较大,同一挤压区域的断层活动降低了水分含量,且挤压产生的热量加大了煤变质程度,水分含量成为影响该区备采区Ro差异性的主要内因。
- 侯世辉王小明王星锦潘思东吴敏郑爱维荆振华
- 关键词:新安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