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宁

作品数:280 被引量:1,153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7篇期刊文章
  • 15篇科技成果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7篇医药卫生
  • 48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8篇细胞
  • 57篇血管
  • 53篇基因
  • 47篇蛋白
  • 40篇心肌
  • 38篇腺病
  • 38篇腺病毒
  • 38篇干细胞
  • 35篇动脉
  • 30篇间充质干细胞
  • 29篇充质干细胞
  • 28篇肌细胞
  • 24篇内皮
  • 24篇间充质
  • 24篇PEP-1
  • 23篇平滑肌
  • 21篇转导
  • 21篇梗死
  • 19篇重组腺病毒
  • 16篇凋亡

机构

  • 142篇郧阳医学院附...
  • 72篇郧阳医学院
  • 64篇武汉大学
  • 54篇湖北医药学院
  • 47篇太和医院
  • 22篇十堰市人民医...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郧阳医学院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医科大学...
  • 6篇湖北省新华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东风汽车公司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79篇王家宁
  • 115篇黄永章
  • 86篇唐俊明
  • 64篇杨建业
  • 62篇郭凌郧
  • 43篇孔霞
  • 28篇郑飞
  • 24篇张蕾
  • 21篇陈龙
  • 20篇徐少勇
  • 16篇张群林
  • 14篇潘国栋
  • 14篇王卫民
  • 13篇胡大一
  • 12篇郭光云
  • 12篇党书毅
  • 12篇陈珺
  • 11篇程范军
  • 11篇张绪国
  • 11篇涂远超

传媒

  • 57篇郧阳医学院学...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1篇武汉大学学报...
  • 7篇中国动脉硬化...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循证心血...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西医结合心...
  • 4篇湖北医药学院...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心电学杂志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心脏杂志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16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9篇2010
  • 24篇2009
  • 25篇2008
  • 34篇2007
  • 32篇2006
  • 22篇2005
  • 17篇2004
  • 13篇2003
  • 9篇2002
  • 6篇2001
2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初步探索EPO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信号传递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志(CD133、CD34、CD90、CD105)等鉴定MSC特征;以第3代MSC为实验材料,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先观察不同浓度的rhEPO对MSC迁移的影响,随后在50nm0L/L Wortmannin、50μmoL/LPD98059、10μmoL/LU73122、4μg/ml抗EPO—R IgG、30μmol/LSB203580、10mmol/L Straurosporine、6nmol/L G0697、50μmol/L Pseudo Z等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阻断剂的干预下观察EPO对迁移的影响。结果培养的MSC呈现出CD90、CD105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MSC体外迁移能力随着rhEP0浓度(1、10、100、1000IU/ml)的递增而逐渐增强,并且rhEP0浓度在100U/ml时,MSC迁移到滤膜上的细胞数接近于峰值;Wortmannin、PD98059、抗EPO—RIgG、Straurosporine、G06976、Pseudoz对MSC迁移均有影响,其中U73122、抗EPO—RIgG、Straurosporine、PseudoZ对MSC迁移阻断的效应最显著。结论EPO—EPO—R所介导的MSC迁移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ζ(PKC-ζ)等信号传递途径有关,且PKC-ζ途径可能处于中心环节。
陈龙程范军唐俊明张卫国刘歧焕曾琴兵孔霞郭凌郧王家宁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
腺病毒介导的人突变p27基因转染对人大肠癌细胞系的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用人重组p2 7mt腺病毒感染大肠癌细胞株SW 480 ,研究p2 7mt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Ad -p2 7mt转染SW 480后 ,用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对转染细胞进行倍体分析 ,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Ad -p2 7mt转染SW 480后 ,通过Westernblot分析发现p2 7在细胞中出现了高表达 ;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 ,77 9%的细胞阻滞于G0 /G1 期 ,而Ad -LacZ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为 2 5 5 7%和 2 5 2 9%(P <0 0 0 1) ;由生长曲线可以看出Ad -p2 7mt于 2 4h内对细胞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P<0 0 5 ) ,且持续时间长。结论 重组腺病毒能够有效转染p2 7mt基因进入SW480细胞内并获得了高表达 ;p2 7mt对细胞周期有明显的阻滞作用且对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突变p2 7是一种细胞周期高效阻滞因子和高效生长抑制因子 ,为p2
陈珺徐少勇邓长生王家宁黄永章
关键词:腺病毒介导作用基因突变P27基因转染大肠癌细胞系
重组腺病毒AdCat转染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过氧化氢酶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制备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 ,观察过氧化氢酶表达水平。方法 :将过氧化氢酶cDNA亚克隆至pShuttle CMV中 ,将其和pAdEasy 1在细菌内进行同源重组 ,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 1 Cat ,再转染Ad 2 93细胞 ,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 ;经纯化获取重组腺病毒AdCat。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 ,Westernblot鉴定细胞中过氧化氢酶表达。结果 :正确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 ,获得高滴度重组腺病毒 ,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过氧化氢酶高表达。结论 :重组腺病毒AdCat转染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过氧化氢酶表达 ,为用过氧化氢酶基因进行再狭窄的防治打下了基础。
孙跃玲涂远超王家宁黄永章黄从新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酶表达酶基因亚克隆
尼可地尔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于入院后接受常规处理并行急诊PCI治疗,研究组于PCI术前30min口服尼可地尔10mg,并于术后继续服用尼可地尔5m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点口服同等剂量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间期离散度(QTcd)。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分别为14.58%和33.33%,均低于对照组的37.50%和68.75%(P〈0.05)。两组术前QTd、QTcd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点QTd、QTcd均较术前显著降低,组内不同时点QTd、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48、72h研究组QTd、QTc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无失访,研究组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9.17%(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以降低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患者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显著降低。
陈菲赵继先魏双王家宁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人突变p27基因转染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人突变p27基因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p27mt,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用流式细胞仪、DNA片段分析法、TUNEL法观察Ad-p27mt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Ad-p27mt,在感染复数≥50时,可达100%的转导效率。Ad-p27mt转染SW480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1期前出现了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DNA提取电泳后出现了凋亡特征性梯带,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6±3·2和5·0±3·5,差异显著(P<0·01)。结论:人突变p27基因能有效诱导大肠癌细胞的凋亡。
陈珺徐少勇熊玲王家宁黄永章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细胞凋亡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心率变异的观察被引量:5
1996年
分析21例SVT发作前后5min心率变异性旨在阐明植物神经系统异常在SVT发作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VT发作前SDNN明显降低,LF、LFP、LF/HF明显升高,HF、HFP明显降低,LF/HF与SVT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54,P<0.05 。)提示SVT发作前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向着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消退的方向偏移,使SVT易于发作和持续。
王家宁孙学敏胡大一赵莉
关键词:心动过速心率变异性
高龄肾移植患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一例
2015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患者诉1年来开始出现胸闷、胸痛,疼痛位于胸骨后及心前区.手掌范围大小,疼痛呈压迫感,不伴有肩背部、颈部及左上肢放射痛。无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不适,疼痛与活动或进食无明显相关性,每次发作1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1周来患者胸痛发作较前频繁,程度加重,患者为求诊治来我院。
简斌张涛谭利国王娟黄振韩月娇王家宁肖俊会
关键词:肾移植造影剂老年人
细菌内同源重组快速构建和制备表达hSDF-1α的重组腺病毒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快速构建携带hSDF-1αcDNA重组腺病毒质粒和制备表达hSDF-1α重组腺病毒.方法:制备感受态BJ5183,将pAdEasy-1转化BJ5183,制备含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将线性化的pShuttle-EGFP-hS-DF-1α转化含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菌.采用细菌中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GFP-hSDF-1α.pAd-EG-FP-hSDF-1α用PacI线性化后,再用LipoVec介导其转染至AD293细胞内包装扩增出重组腺病毒颗粒,采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重组腺病毒Ad-EGFP-hSDF-1α.采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ipoVec介导的重组腺病毒质粒的转染效果及病毒包装情况.结果:pShuttle-EGFP-hSDF-1α成功地转化了含pAdEasy-1的BJ5183,并在其内发生了同源重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证实了pAd-EGFP-hSDF-1α转染AD293后,产生了重组腺病毒Ad-EGFP-hSDF-1α.病毒滴度为4.1×1015pfu/L.结论: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可快速、高效制备表达hSDF-1α的高滴度重组腺病毒.为研究hSDF-1α在动员骨髓源干细胞迁移到组织损伤部位修复组织损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唐俊明郭凌郧孔霞杨建业潘国栋陈龙黄永章王家宁
关键词:同源重组腺病毒基因治疗
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索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全骨髓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CD133,CD34,CD90,CD105)等鉴定MSC特征;以P3-MSC为实验材料,采用H3-TdR参入法分析SDF-1对MSC增殖的影响.以50 nmol/L渥曼青霉素,10mmol/L LY294002,50 mmol/L PD98059,0.1g/L AMD3100等分别处理P3-MSC,观察SDF-1影响MSC增殖的信号机制.结果:培养的MSC呈现出CXCR4,CD90和CD105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含有100 mg/L SDF-1的20mL/L促进了MSC增殖,而含有100 mg/L SDF-1的150 mL/LFBS抑制了MSC增殖.SDF-1抑制MSC增殖的效应与其使MSC停滞在G1/S期有关.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和CXCR4阻断剂AMD3100取消了SDF-1抑制MSC增殖的效应,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阻断剂PD98059加强了SDF-1抑制MSC增殖的效应.结论:SDF-1/CXCR4介导的抑制MSC增殖的效应与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等信号分子有关.
孔霞唐俊明郭凌郧杨建业陈龙黄永章王家宁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运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2000年
张绪国施艳红董宏伟葛永贵张群林王家宁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动态心电图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