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水稻
  • 5篇基因
  • 3篇突变体
  • 3篇种间
  • 3篇韭菜
  • 2篇单株
  • 2篇亚种
  • 2篇亚种间
  • 2篇亚种间杂种
  • 2篇杂种
  • 2篇种间杂种
  • 2篇孢子
  • 2篇活性
  • 2篇基因定位
  • 2篇间杂种
  • 2篇分子定位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单株产量
  • 1篇单株重

机构

  • 10篇河南师范大学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平顶山市农业...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13篇王俊伟
  • 10篇李万昌
  • 8篇余娇娇
  • 5篇郭士伟
  • 4篇彭陈
  • 3篇陈洪亮
  • 2篇袁艺
  • 2篇王静
  • 1篇张玉琼
  • 1篇姬生栋
  • 1篇邵云
  • 1篇王丹
  • 1篇方先文
  • 1篇姜丽娜
  • 1篇杨梦铱

传媒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紫色柱头突变体ps-5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
2012年
在水稻品种Nipponbare中发现一个紫色柱头突变体ps-5,整个生育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柱头紫色且子房较大.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s.利用极端个体定位法把ps-5精细定位于第8染色体SSR标记LR41和LR43之间,ps-5基因距它们的遗传距离均为0.12cM,并与LR413共分离,LR41和LR43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约为125kb,为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李万昌王俊伟余娇娇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基于RAPD技术的韭菜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韭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种间的相似问题,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11个地区15个韭菜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采用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3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98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72%。依据15个韭菜品种间的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34处将15个韭菜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1类群包含独根红、兰州白根和南京马鞭韭3个品种;第2类群包含汉中冬韭、上海强韭-3和上海强韭-6 3个品种;第3类群包含四季青、桂林小红根、天津大青苗、新疆白根和嘉兴雪莲5个品种;第4类群包含天津大金钩、环韭、平丰苔韭和抗寒薹韭4个品种。韭菜品种间遗传相似性和来源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李万昌乔保建王俊伟余娇娇
关键词:韭菜RAPD分子标记技术
硅对水稻籼粳杂种雌雄配子育性和结实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2个籼稻品种和2个粳稻品种及其籼粳杂种一代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硅对籼粳亚种间杂种雌雄配子育性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水稻亲本的育性正常,而亚种间杂种‘台中65’/‘广陆矮4号’和‘穞稻’/‘秋光’F1花粉育性分别为40.1%和50.3%,小穗育性分别为25.8%和40.3%;其F1胚囊具有正常的卵细胞、助细胞、极核及反足细胞,胚囊败育率分别为5.33%和3.33%。加硅处理F1每个柱头上花粉粒多于25粒的小花数分别占90%和90.5%,而不加硅处理高于20粒的小花数仅占8%和10%;加硅处理F1花粉离体萌发率分别为75.15%和76.23%,小穗的结实率分别达到65.5%和68.7%,而不加硅处理的分别为46.7%和48.13%,小穗结实率分别只有25.8%和40.3%,且加硅处理极显著高于不加硅处理。研究表明,水稻籼粳杂种存在半不育现象,并主要由花粉半不育和花药开裂性差造成;硅肥能促进杂种F1植株的花药开裂,明显增加柱头上花粉粒数目,并促进花粉萌发,显著提高小穗的结实率。
李万昌邵云王俊伟余娇娇杨梦铱
关键词:亚种间杂种花药开裂结实率
强优势杂交韭菜选配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72个杂交组合,对这些组合的株高、鞘粗、叶片数、单株重4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研究。把单株重超高亲优势的9个组合做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与鞘粗这2个性状的超高亲优势是影响单株重超高亲优势的主要因素。株高和单株重属于细胞质遗传,而鞘粗和叶片数则属于细胞核遗传。在配制强优势杂交组合时,应以株高和单株重较好的亲本为母本,而以鞘粗和叶片数较好的亲本为父本。
李万昌王静王俊伟余娇娇乔保建
关键词:韭菜单株重株高叶片数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的形态和光合酶活性变化
2014年
以稳定的转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PEPC基因水稻为供试材料,对其外形和光合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转PEPC基因水稻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株高增加、茎秆变粗、叶片变宽、根系发达,光合酶活性增加,且产量构成因素均增加。
李万昌王丹王俊伟姬生栋
关键词:水稻PEPC基因
稻瘟菌P-ATPase基因MoCTA3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分析P-ATPase基因与稻瘟菌致病性的相关性,从稻瘟菌中克隆了一个P-ATPase基因MoCTA3,然后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并利用q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稻瘟菌侵染水稻叶片不同时期以及菌丝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3 747 bp,含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编码1 096个氨基酸,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第24~98位有一个保守的钙离子转运结构域;其编码氨基酸与朱红丛赤壳、尖孢镰刀菌、蝗绿僵菌、炭疽菌等真菌的P-ATPase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7%、78%、83%和79%;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菌丝阶段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孢子阶段和侵染阶段,且在孢子侵染水稻过程中随侵染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72 h时达到高峰,随后降低,说明MoCTA3可能参与了稻瘟菌的侵染过程,在稻瘟菌的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彭陈陈洪亮王俊伟郭士伟张玉琼方先文
关键词:稻瘟菌P-ATPASE基因克隆
水稻分蘖基因的研究概况被引量:5
2012年
分蘖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水稻株型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概述了水稻分蘖力的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并根据分蘖基因质量性状研究的结果和分蘖力的强弱将分蘖突变体分为三种类型:无分蘖、少分蘖和多分蘖突变体。
李万昌王俊伟余娇娇
关键词:水稻分蘖基因突变体分蘖力
真菌质膜H^+-ATPase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质膜H+-ATPase是一种阳离子泵,在真菌中有重要作用,它能在真菌质膜两侧产生质子电化学梯度,使营养物质或阳离子逆化学梯度跨膜运输,环境因子、调节域、蛋白激酶、钙离子信号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活性。综述了真菌质膜H+-ATPase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作用机制、活性变化及其调节机理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质膜H+-ATPase在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借鉴。
李万昌王俊伟彭陈郭士伟
关键词:真菌活性调节
水稻亚种间杂种F_1半不育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石蜡切片和染色体压片法对水稻亚种间半不育杂种F1及其亲本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亲本及杂种F1的花药壁发育正常,但部分F1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形成不均等的二分体和异常的四分体;其染色体在中期Ⅰ分散在赤道板两旁或远离赤道板,形成单价体;在后期Ⅰ和后期Ⅱ产生大量落后染色体或染色体桥。研究表明,部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和后期染色体行为异常可能是造成杂种F1花粉半不育的主要原因。
李万昌王静王俊伟余娇娇郭士伟
关键词:水稻亚种间杂种细胞学减数分裂
水稻早抽穗突变体ehd(t)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被引量:1
2011年
水稻品种的抽穗期是重要农艺性状之一,鉴定和定位抽穗期基因,分析其遗传效应对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在水稻品种Nipponbare中发现一个早抽穗植株,经过多代自交获得稳定的早抽穗突变株,突变体ehd(t)比Nipponbare早抽穗15 d。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EHD(t)。通过2个F2定位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将EHD(t)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RM223和RM584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5.2 cM和6.1 cM。
李万昌姜丽娜王俊伟余娇娇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