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海英

作品数:45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诗歌
  • 11篇文人
  • 9篇诗人
  • 9篇集会
  • 8篇北宋
  • 7篇文人集会
  • 7篇诚斋
  • 7篇诚斋体
  • 5篇南宋
  • 5篇江湖
  • 5篇江湖诗人
  • 4篇诗社
  • 4篇宋诗
  • 4篇为文
  • 3篇晚唐
  • 2篇戴复古
  • 2篇雅集
  • 2篇遗民
  • 2篇月泉吟社
  • 2篇身份

机构

  • 24篇江汉大学
  • 15篇湖北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4篇熊海英
  • 2篇王水照
  • 1篇俞乐

传媒

  • 4篇武汉船舶职业...
  • 3篇寻根
  • 3篇湖北大学学报...
  • 3篇江汉大学学报...
  • 2篇江汉论坛
  • 2篇文史知识
  • 2篇理论月刊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天中学刊
  • 1篇长江文艺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被引量:19
2005年
唐代没有中秋节,文人有八月十五玩月吟诗的风气。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随着宴饮聚会,这一形式为都市富户效仿,造成了一种娱乐享受的氛围影响整个社会,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准节日。在北宋灭亡的背景下,中秋月的“团圆”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和强调。“团圆”涵义的加入使中秋节俗内涵变得完整,节日性质和地位在南宋得到确定。
熊海英
关键词:中秋节宴饮团圆
女性、市民与晚唐体:元代江南诗人社会之新变——以郑允端《肃雝集》为中心被引量:1
2021年
在既有女性诗歌批评体系中评价元代女诗人郑允端是有局限的,并且遮蔽了一部分事实以及更有意义的话题。应重视其所处时代和地区背景以及城市平民身份,在南宋—元—明诗歌发展进程中理解其诗歌观念和创作的意义。郑允端对诗名的追求,表明元代后期江南普遍推崇诗才,诗人身份已获相对独立性。《肃雝集》显示以晚唐体为典型的市民诗在元末江南已形成成熟局面;元末诗歌创作的通俗化趋向和社会化程度不但预示了明代闺秀诗人群体的繁兴,也预示了其后江南诗歌以市民为主要创作者的发展方向。
熊海英
关键词:元代女诗人
隐藏在细节中的真相——南宋遗民诗人萧立之考论被引量:1
2019年
萧立之是晚宋江湖诗人。考辨其诗集和相关文献发现:萧立之幼子仕元;江西宁都萧氏父子应举、仕元等重大决策是世变之际基于家族发展需要作出的理性选择。通行对萧立之仕履经历的叙述颇有错谬,应予修正。萧立之曾入湖南郴州幕,旋知福建长汀县;宋末至京城改官任籍田令,后得通守之缺,未赴任;萧立之诗学李贺、陈师道、黄庭坚,皆肖,又融晚唐、江西于一炉,是晚宋诗坛少数能自成一家者。文学史上萧立之作为遗民诗人的形象省略了诸多有意味的细节,将其一一勾勒,对于清晰认识其人及其诗作的特点,深入理解宋元之际士人的经历和心境,以及了解晚宋诗歌发展进程的复杂性是非常必要的。
熊海英
关键词:遗民仕履江西派江湖诗人
宋元之际世家文人的身份认同——以陵阳牟氏为中心
2023年
宋元易代之际,世家大族的文士因躲避战乱而离开根基深厚的家乡,在地方迁转与朝代更替的双重变动中,面临着如何安身立命的思考和身份的重新认同问题。宋末举家迁居湖州的陵阳牟氏是文人世家的代表之一。牟巘、牟应龙父子在由蜀地入江南、由宋入元的迁变中,对自身地域身份、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的最终选择都受家族因素影响。在地域身份上,牟氏父子坚守“蜀士”标签而扎根异乡;在政治身份上,父为遗民、子仕新朝,在持守世族政治伦理与谋求家族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入元以后,远离政治中心与家族根基的牟氏父子以兼通浙学和蜀学、融贯经史的学者与文章大家身份,成为凝聚江南文士群体的交游中心与领袖人物。故宋世家文人与异乡和新朝达成和解认同的过程,与宋元之际江南文脉、华夏文明的承传和交融进程相伴随。
熊海英俞乐
关键词:政治身份文化身份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以清代对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
2011年
伴随着宋诗逐步确立为与唐诗并列的诗歌经典范型的过程,宋代诗人杨万里方得以进入清人的批评视野。随着清朝不同时期诗歌观念与阐释范式的流变,持不同立场的批评者或给"诚斋体"诗贴上宋诗糟粕的标签,或推重其为性灵诗、白话诗的经典。正是在以唐音宋调为标准范式的古典诗歌审美标准凝定以后,"诚斋体"的特质及其创变性得以凸显。
熊海英
关键词:宋诗
农村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基于在恩施州L中学的教学实践及反思被引量:7
2018年
一直以来,农村中学的教学更多的是倾向于功利化考试,偏重于教材的解读,对整本书阅读、课外阅读都极易忽视,农村中学的整本书阅读现状并不乐观。但是阅读的意义却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对于缺少陪伴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阅读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一种弥补,加上农村中学基本是寄宿制,这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主要从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去探究了如何开展农村中学整本书的阅读教学。
熊海英梁伟
关键词:教学
人文旨趣与文人之诗——从北宋集会诗歌看宋诗文雅特质的形成被引量:1
2008年
北宋文人集会盛行,集会诗数量巨大。北宋集会诗歌以人文题材为主,诗中充满人文意象,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旨趣。这是由宋代文人的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审美趣味决定的。集会创作受逞才争胜意识影响,往往"以学问为诗",着力于立意、用韵、用事,是典型的文人之诗。集会诗不但反映宋诗的典型特征,而且是对北宋盛世文化成果的生动记载,呈现了北宋雅文化的特质。
熊海英
朝士·名士·游士:南宋中期诗人的三种面相
2021年
朝士张良臣、名士林宪和游士戴复古是前后相继的三代人,作为“富贵不可致”“择术复自苦”的能诗者被定性为“诗人”。南宋中期以后有些文人逐渐疏离政治,以诗歌为生活和社交重心;拥有诗集和诗名成为确认“诗人”身分的资本,诗集刊行使“诗人”和诗歌的空间得以推扩;同时,士大夫与“诗人”的文学观念和评价体系却渐成扞格。学“晚唐体”的风气是地方“诗人”影响到中央文坛最终又成为“诗人”之诗与士大夫之诗的分界。张良臣举进士到戴复古挟诗干谒、名动公卿,其间的半个世纪正是江湖诗人群体形成的早期阶段。从楼钥为这三位诗人的诗集所作序跋切入研究,能够解析南宋中期以后诗歌相关现象和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结论作出修正和补充。
熊海英
关键词:楼钥晚唐体戴复古
诗歌审美范畴的全新开拓——论“诚斋体”主于“趣”被引量:1
2012年
从宋代至明清,"趣"在诗歌审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诚斋体"之所以呈现出不同于典型唐音、宋调的鲜明艺术特征,根源正在于杨万里的诗歌在情、理之外,全力开拓和表现新的审美范畴——"趣"。也因此杨万里特别重视触景得趣的"兴"诗法。"诚斋体"美在机趣,诗歌便相应具有笔法曲折、思致新奇的表现特征;不过以"趣"为诗歌审美核心也给"诚斋体"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
熊海英
关键词:诗歌诚斋体审美范畴
“结友为文会”——论北宋的诗社
诗社在北宋开始发展,它是文人群体的一种新型集会形态。诗社因宋代的文教政策和科举制度以及社会分工发展的背景而形成规模。北宋诗社有两种情况,但未截然区分。从文人集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北宋诗社的发展体现了文人集会活动内容日益向...
熊海英
关键词:诗社文人集会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