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传涛

作品数:56 被引量:381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肝硬化
  • 13篇细胞
  • 11篇纤维化
  • 9篇肝纤维化
  • 7篇氧合酶
  • 7篇环氧合酶
  • 7篇合酶
  • 7篇肝炎
  • 6篇胆汁
  • 5篇氧合
  • 5篇原发性
  • 5篇综合征
  • 5篇免疫性
  • 5篇静脉
  • 5篇环氧合酶-2
  • 5篇肝硬化大鼠
  • 4篇星状细胞
  • 4篇血管
  • 4篇曲张
  • 4篇重叠综合征

机构

  • 56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高邮市人民医...

作者

  • 56篇涂传涛
  • 30篇王吉耀
  • 15篇张顺财
  • 6篇郭津生
  • 5篇沈锡中
  • 4篇方国汀
  • 3篇任卫英
  • 3篇蒋炜
  • 3篇黄继英
  • 3篇陈世耀
  • 3篇周康
  • 3篇姚群燕
  • 3篇王逸清
  • 3篇宋正己
  • 2篇徐蓓莉
  • 2篇符颖
  • 2篇陈朴
  • 2篇王剑
  • 2篇李婧
  • 2篇陆伟跃

传媒

  • 6篇临床肝胆病杂...
  • 6篇复旦学报(医...
  • 6篇肝脏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药品评价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BC-AIH重叠综合征临床与病理特征:一项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与单纯的PBC患者的临床、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以及组织学特征。方法经我院诊断的PBC患者按目前的PBC诊断标准再评估,共计48例入选。同时用修订的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协作组(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IAIH-G)积分系统进行评估积分,对于AMA阳性且治疗前积分至少达到10分者,定义为PBC-AIH重叠综合征。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以及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女性占16例)为PBC-AIH重叠综合征,31例(女性占30例)不具有重叠AIH的特点为单纯PBC。PBC-AIH重叠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或疲劳(58.8%)、纳差(23.5%)及黄疸(23.5%)。与PBC患者相比,重叠综合征患者在确诊时的平均年龄、免疫球蛋白IgM、血清ALP和GG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血清转氨酶水平(ALT和AST分别为:165.0±25.9vs87.1±8.7、177.5±32.3vs86.3±10.9,P均<0.01)、球蛋白和IgG水平显著升高。组织学分析提示,所有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或碎屑样坏死,82.4%的患者存在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64.7%的患者同时存在胆管病变。结论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单纯PBC患者,组织学主要特征为中-重度界面性肝炎、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以及同时伴有胆管病变。
涂传涛韩冰张顺财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
《201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无症状肿瘤性胰腺囊肿的诊断与管理指南》简介
2015年
近期,美国胃肠病学会(AGA)推荐了《无症状肿瘤性胰腺囊肿诊断与管理指南》并发表在2015年4月份《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本文就该指南推荐意见进行编译与简介。
涂传涛王吉耀
关键词:胰腺囊肿疾病管理
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近30年来,肝纤维化的研究一直是肝病领域内的重点课题.目前已经明确: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的动态过程;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是可逆转的[1];纤维化ECM是由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产生的,MFB主要来源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和汇管区成纤维细胞,少数来源于骨髓基质的纤维细胞,以及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经历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而来[2-3];MFB及其产物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主要靶点.基于目前对肝纤维化细胞分子机制的认识,在实验性抗纤维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涂传涛王吉耀
关键词:肝硬化细胞分子
肝性脑病治疗的现代观点被引量:10
2009年
涂传涛王吉耀
关键词:脑病治疗肝性脑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氨中毒
姜黄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NADPH氧化酶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姜黄素能否抑制肝脏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的表达。方法:腹腔注射CCl4(每周2次,共6周)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10)、单纯给药组(n=10)、模型对照组(n=15)和姜黄素预防组(n=15),姜黄素给药剂量为200 mg/kg体质量。检测血清中ALT、AST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评估采用肝组织HE染色与天狼星红染色;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NOX4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减轻CCl4诱导后大鼠的肝损伤与肝纤维化,抑制血清ROS的产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预防组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NOX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姜黄素能减轻CCl4诱导大鼠发生的肝损伤与肝纤维化,其效应可能与抑制肝脏NOX4过表达有关。
林易正姚群燕徐蓓莉张顺财涂传涛
关键词:姜黄素肝纤维化活性氧自由基
整合素αvβ3在肝星状细胞和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肝星状细胞和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能反映肝星状细胞活化状态的表型受体。方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激活。硫代乙酰胺175mg/kg每周2次,连续12周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免疫染色观察细胞和组织中整合素αvβ3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αvβ3在星状细胞中、正常和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活化星状细胞中αvβ3表达明显上调,与第1天相比,第14天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增加18倍和5.2倍。免疫染色整合素αvβ3成簇极性表达于活化星状细胞的胞膜。肝纤维化模型中αvβ3在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t=2.39,P〈0.05;t=2.74,P〈0.05),正常肝组织中α-SMA和αvβ3局限表达于门静脉周围,肝纤维化组织中α-SMA和αvβ3表达于扩大的门管区和纤维间隔。结论体内外活化星状细胞中整合素αvβ3表达水平上调,它是星状细胞活化的表型受体,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
宋正己王吉耀涂传涛王逸清方国汀
关键词:肝硬化整合素ΑVΒ3肝星状细胞
人肝脏星状细胞的一种改良分离方法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建立和改良人肝脏星状细胞(human-hepatic stellate cells,hu-HSCs)分离方法,使之适于原代培养和研究。方法在传统分离HSCs方法的基础上,省略链霉蛋白酶和DNA酶,用EGTA液促细胞解离,再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差速离心去除肝实质细胞,最后用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纯化hu-HSCs,台盼蓝染色法计算细胞产量和进行活力评估,α-SMA、desmin免疫荧光染色及油红O脂滴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分离得到的原代hu-HSCs数量高达3×106个/克肝脏,纯度达98%;细胞传代后纯度达到100%。结论改良后的方法经济、快捷、高效,细胞得率及纯度大为提高,有利于建立在原代hu-HSCs基础上的研究。
王满郭津生涂传涛王吉耀Scott L.Friedman
关键词:细胞分离原代培养
肝星状细胞凋亡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具有特征性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组成一对矛盾统一体,贯穿生命活动的始终.它们共同决定着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命运.随着对细胞凋亡分子机制认识的深入,不仅有助于阐明许多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而且还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现就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凋亡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涂传涛王吉耀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细胞凋亡肝纤维化信号途径神经生长因子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药物治疗的基本观念及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特征性表现为高特异性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和免疫介导的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从而导致汇管区炎症与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及肝衰竭。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唯一公认的用于治疗PBC的药物,推荐剂量为13~15 mg·kg-1·d-1,UDCA治疗获得生化应答患者的生存率可明显改善。然而,大约40%的PBC患者对UDCA治疗无应答,这部分存在疾病进展风险的患者亟需其他药物治疗。基于近年临床研究资料与指南,总结了目前PBC药物治疗的基本观念及最新进展,并展望正在临床试验的治疗新药,以期为UDCA治疗应答欠佳的PB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金倩雯涂传涛
关键词: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
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68
2005年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目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重新评价Hp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在上海城郊金山地区和上海市区共12个点进行了调查,累计调查人群1925例,男性976例(50.7%),女性949例(49.3%),年龄15~72岁,平均(37±11)岁.采用全国统一的调查问卷形式,内容包括近60个可能与Hp感染有关的问题.所有调查者均采静脉血检查Hp-IgG抗体评价既往感染状态,现场进行14C呼气试验或粪便Hp抗原评价目前感染状态.任何一项检测指标阳性均作为Hp感染阳性标准.分析H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822例(94.6%)全部完成了上述3项内容,即一般资料收集、血清抗体检测和呼气试验(或者粪便Hp抗原检测),进入Hp感染率及危险因素资料分析中,血清Hp抗体阳性1080例(59.3%),呼气试验阳性1006例(55.2%).总的Hp感染率为66.4%,男性稍低于女性(64.3% vs 68.4%, P=0.067).不同年龄组Hp感染不同,15~19岁组Hp感染率最低,达到44.4%,20~30岁接近70%,以后稍有回落后再逐渐升高.社会经济状态与Hp感染有显著相关性.生食蔬菜水果、生食前从来不洗等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还显示人群对Hp感染的知晓只占33.2%,能说出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的比例更低(23.8%).结论上海地区成人Hp感染率维持在高水平,Hp感染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与部分家庭及个人饮食卫生习惯有关.
陈世耀刘天舒樊晓明董玲方国汀涂传涛顾秀英王吉耀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