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荣

作品数:27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耐药
  • 9篇球菌
  • 9篇耐药性
  • 6篇药物
  • 6篇葡萄球菌
  • 5篇万古霉素
  • 5篇金黄色葡萄球...
  • 5篇黄色葡萄球菌
  • 4篇血流感染
  • 4篇药物浓度监测
  • 4篇抑菌浓度
  • 4篇治疗药
  • 4篇治疗药物
  • 4篇治疗药物浓度...
  • 4篇最低抑菌浓度
  • 4篇细菌
  • 4篇抗菌
  • 3篇细菌耐药
  • 3篇细菌耐药性
  • 3篇敏感性

机构

  • 18篇上海市第一人...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市第二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27篇汤荣
  • 16篇舒文
  • 14篇刘庆中
  • 8篇崔泽林
  • 6篇陈雯静
  • 5篇洪庆
  • 5篇易峻文
  • 4篇王瑞兰
  • 4篇张慧芳
  • 4篇李莉
  • 4篇陈雯静
  • 3篇俞琦
  • 2篇潘迎捷
  • 2篇郭晓奎
  • 2篇赵勇
  • 2篇梁晓宇
  • 2篇冯婷婷
  • 2篇何春燕
  • 1篇孔菁
  • 1篇房华

传媒

  • 5篇中国感染与化...
  • 3篇检验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流感染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其所致感染奠定基础。收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2月—2016年9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研究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共分离获得30株粪肠球菌和17株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泌尿科、消化科和血液科,所占比例分别为13.33%、16.67%和1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33%、10.00%、36.67%、33.33%、66.67%和60.00%。屎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消化科(29.41%),其对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8.24%、82.35%、88.24%、76.47%、23.53%和70.59%。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粪肠球菌。两者均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但万古霉素对屎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显著低于粪肠球菌。结果提示,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且其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低于粪肠球菌。本研究为治疗这两种细菌所致感染的经验性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崔泽林肖迨冯婷婷汤荣陈雯静易峻文俞琦洪庆舒文刘庆中李莉
关键词:血流感染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2014—2017年上海市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不同耐药性菌株的临床分布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的分布,以及多重耐药PA(MDR-PA)、泛耐药PA(XDR-PA)和耐碳青霉烯类PA(CRPA)流行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临床科室培养标本中分离PA的标本信息及其药敏数据,分析PA的标本、病区来源,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间的关系,并计算MDR-PA、XDR-PA、CRPA的分离率。结果4年间共分离PA 1218株,分离株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菌株主要分离自痰(75.0%),其次为尿(10.6%)。PA最常见于老年医学科(44.9%),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科(各占8.9%),多分离于60岁以上人群,以男性为主。PA菌株中MDR-PA菌株的比率达30.5%,XDR-PA仅为2.5%,CRPA比率高达38.8%,均呈逐年递增趋势。MDR-PR、XDR-PA、CRPA标本来源及科室分布与PA相仿,即以痰及老年医学科为主。结论该院MDR-PA、CRPA分离率高,主要分离自痰、老年医学科,应针对不同科室及人群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强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预防和控制MDR-PA、CRPA的产生和流行。
宋皓月黄凯峰汤荣陈雯静舒文刘庆中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广泛耐药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万古霉素治疗6例血流感染临床研究报道
目的探讨大剂量万古霉素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药浓度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
张慧芳汤荣舒文王瑞兰梁晓宇杨洋吴菊芳张菁
2021年度上海某三甲医院细菌耐药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该院2021年分离菌株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和对患者的护理。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该院痰液、尿和血等样本分离的菌株,依据CLSI M100-S31版的药物敏感折点进行评价,统计分析菌株种类、分布和耐药特点。结果分离得到非重复病原菌479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6%(1418株),革兰阴性菌占70.4%(3374株),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产ESBLs肠杆菌科中,克雷伯菌属的检出率为40.8%(305株),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62.5%(616株),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为58.3%(126株)。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2.5%(95株),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40.6%(104株)。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7.6%(257株)和78.4%(80株),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多重耐药株检出率仍居高不下,需继续加强抗菌药敏监测,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俞岚汤荣廖焕金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监测药物敏感性多重耐药
普胸外科患者携带MRSA与MD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该院普胸外科患者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其传播途径及发生机理,为降低其发生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该院普胸外科32例同时携带MRSA与MDRAB患者的菌株,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实验,根据抗菌谱进行表型分型,并采用全基因组稀有位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MRSA与MDRAB的基因分型。聚类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32株MRSA和MDRAB可分为4型,其中,MRSA中21株属于Ⅰ型,9株属于Ⅱ型,1株Ⅲ型,一株Ⅳ型。而MDRAB的分型分析结果显示:23株属于Ⅰ型,6株属于Ⅱ型,2株属于Ⅲ型,1株属于Ⅳ型,32株菌株共有24株的表型相同,PFGE基因分型法显示可将两种菌型分为6型,其中,32株MRSA中,18株属于A型的不同亚型,而14株属于A1型。32株MDRAB中,23株属于A型,A1型17株。32株菌株的PFGE分型结果显示有25株的分型结果相同。结论该院普胸外科携带MRSA与MDRAB患者的表型分型及PGGE分型结果类似,并且A1亚型的分布较多。提示有医院感染的可能。
林之枫王剑云汤荣贾铮黄海龙阮征郑健顾海燕刘法兵陆红荧居潮强宋康生
关键词:普胸外科MRSAPFGE分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菌株对局部抗菌药物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1 037株MRSA,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耐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菌株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037株MRSA中,有54株对莫匹罗星耐药(5.2%),且以高水平耐药(MuH)为主(85.2%);9株(0.9%)对夫西地酸耐药的MRSA菌株以低水平耐药(FAL)居多(77.8%);仅2株(0.2%)对瑞他莫林耐药。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MRSA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及氟喹诺酮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临床分离的MRSA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瑞他莫林等局部抗菌药物具有较低的耐药率,但少量耐药菌株的存在提示应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工作。
陈雯静何春燕杨涵赵焕强崔泽林汤荣刘庆中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莫匹罗星夫西地酸耐药性
tst和pvl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的tst基因和杀白细胞素的pvl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流行情况及其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型别。方法收集上海市及浙江省共7所医院的916株金葡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st、pvl、mec A和mec C基因,并对tst或pvl基因阳性菌株作agr及SCCmec(针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遗传学分型。结果 916株金葡菌中tst阳性208株,阳性率22.7%;pvl阳性35株,阳性率3.8%;mec A阳性665株(MRSA),未检测到mec C基因。在665株MRSA中,tst阳性198株(29.8%),agr和SCCmec分型均以2/Ⅱ型为主,分别占97.0%和94.4%;pvl阳性14株(2.1%),agr分型以1型(85.7%)为主,SCCmec分型以Ⅲ型(42.9%)和Ⅳa型(28.6%)为主。在25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中,tst阳性10株(4.0%);pvl阳性21株(8.4%)。tst阳性率在MRSA菌株中较MSSA中高,而pvl检出率则在MSSA菌株中较高,且浙江地区MRSA中pvl的阳性率高于上海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基因在MRSA菌株中阳性率较MSSA高;pvl阳性率相对较低,但因其与某些严重的金葡菌感染相关,临床应予以关注。
赵焕强邹玉涵金姝舒文汤荣刘庆中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PVL基因
泰地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革兰阳性球菌对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泰地唑胺的敏感性,并探讨泰地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1069株革兰阳性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9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115株、粪肠球菌206株、屎肠球菌55株、无乳链球菌159株和咽峡炎链球菌群菌株38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菌株对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MIC值的差异,比较2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所有葡萄球菌(MIC≤0.5μg/mL)、屎肠球菌(MIC≤0.5μg/mL)和链球菌(MIC≤0.25μg/mL)均对泰地唑胺敏感,粪肠球菌对泰地唑胺的敏感率为94.7%,检测出11株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均不敏感粪肠球菌(泰地唑胺MIC=1μg/mL,利奈唑胺MIC=8μg/mL)。泰地唑胺的抗菌活性是利奈唑胺的4~8倍。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只携带optrA基因。结论泰地唑胺作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携带optrA基因的泰地唑胺不敏感肠球菌值得关注。
林文黄凯峰杨涵何春燕陈雯静舒文汤荣易峻文刘庆中
关键词:体外抗菌活性革兰阳性球菌
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MRSA中消毒剂耐受基因的流行及其对洗必泰的敏感性
目的 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MRSA(MuH MRSA)对消毒剂(如洗必泰)敏感性降低是控制该菌医院感染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这种耐受性常和外排泵基因有关.本研究目的是确定MuH MRSA中消毒剂耐受基因的流行状况及其对临床...
刘庆中韩立中舒文汤荣倪语星
食品与临床分离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食品与临床分离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差异,为该菌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K-B纸片法,对上海市28株临床菌株、18株食品源菌株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以PCR分析菌株的耐药基因。再用多位点测序技术揭示46株副溶血性弧菌的遗传多样性,针对相同进化分支中不同来源的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比较。结果28株临床菌株的耐药率(100%)明显高于18株食品源分离株(88.9%),而且临床菌株全部为多重耐药性菌株(n=28),而食品源中仅有2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数量比食品源分离菌株更多、种类更为丰富。多位点测序分型结果也显示相同的趋势,在同一进化分支中,临床菌株的耐药性也显著高于食品分离株。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比较食品与临床分离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的差异,分析了耐药性形成的原因,为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起源、传播与控制提供依据。
李欢张昭寰汤荣娄阳赵莉陈雯静洪庆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