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中

作品数:110 被引量:47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6篇耐药
  • 43篇耐药性
  • 42篇球菌
  • 38篇葡萄球菌
  • 36篇金黄色葡萄球...
  • 36篇黄色葡萄球菌
  • 12篇基因
  • 12篇甲氧西林
  • 12篇杆菌
  • 10篇单胞菌
  • 10篇铜绿
  • 10篇铜绿假单胞
  • 10篇铜绿假单胞菌
  • 10篇敏感性
  • 10篇假单胞菌
  • 9篇药性分析
  • 9篇不动杆菌
  • 8篇内酰胺酶
  • 8篇免疫
  • 7篇亚胺培南

机构

  • 56篇温州医学院附...
  • 29篇上海市第一人...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市普陀区...
  • 4篇浙江萧山医院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上海市第八人...

作者

  • 110篇刘庆中
  • 50篇周铁丽
  • 28篇李超
  • 25篇王赛芳
  • 20篇刘媚娜
  • 20篇吴庆
  • 20篇陆红
  • 18篇朱丽青
  • 15篇舒文
  • 14篇汤荣
  • 8篇郑佳音
  • 7篇崔泽林
  • 6篇沈继龙
  • 6篇林小玲
  • 6篇冯红军
  • 5篇易峻文
  • 5篇陈雯静
  • 4篇刘欢乐
  • 4篇董通雨
  • 4篇郑举兴

传媒

  • 7篇中华医院感染...
  • 7篇中国感染与化...
  • 6篇中华检验医学...
  • 6篇检验医学
  • 5篇2007年浙...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2006年浙...
  • 3篇微生物与感染
  • 3篇2007年浙...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浙江检验医学
  • 2篇2006年浙...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9篇2007
  • 19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某教学医院2010-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的耐药性变迁,分析其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从各种临床样本中分...
舒文钱颖刘庆中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导尿等侵袭性操作,使得尿路感染情况尤为严重。而临床医师多依据经验进行抗感染治疗,但如果治疗不合理或不彻底,会导致治疗失败,并造成细菌耐药性...
吴庆陆红刘媚娜朱丽青刘庆中周铁丽
关键词:神经内科尿路感染病原菌抗感染治疗药敏试验
文献传递
tst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及基因分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上编码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I(TSST-I)的tst基因,研究tst基因携带情况以及临床感染特点。方法:应用PCR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和tst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多重PCR对tst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4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出mecA基因阳性180株,阳性率为39.1%(180/460);tst基因阳性菌株105株,阳性率为22.8%(105/460)。105株tst基因阳性菌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3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52株,分别占29.4%和18.6%,MRSA较MSSA tst基因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t基因阳性MRSASCCmec基因分型以SCCmecII和SCCmecIII为主,分别占30.2%(16/53)、60.4%(32/53),另有5株未分型。结论:tst基因阳性菌株在临床分离的MRSA中占有较高比例,SCCmec基因分型以SCCmecII和SCCmecIII为主,临床医生应予以足够重视。
张传领倪克明楚旭沈利蒙毛剑锋董华丽郭远瑜刘庆中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
细菌整合子及其介导的耐药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在过去20年里,人们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主要集中在基因突变的研究中,认为基因突变的累积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整合子(integron)的概念最初由Stokes和Hall在1989年首次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整合子是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迅速发生的重要原因,基因盒和整合子系统在耐药基因的捕获和扩散中的重要地位已确立。本研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整合子的特性、分类、传播及检测方法介绍如下。
李超周铁丽刘庆中李向阳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介导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耐药基因
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不同剂量对免疫保护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rSj14-3-3)的免疫保护性,以探讨最佳的免疫剂量。方法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Sj14-3-3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然后转化大肠埃希菌进行诱导表达;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洗脱和透析的方法制备纯化的rSj14-3-3蛋白,分5组(第1、2、3组为rSj14-3-3蛋白50μg、100μg和300μg实验组,第4、5组分别为福氏佐剂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BALB/c小鼠并进行攻击感染实验。在尾蚴攻击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计算各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并在试验过程中留取不同时期小鼠血清,检测抗Sj14-3-3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成功表达出rSj14- 3-3蛋白,纯化蛋白免疫小鼠行攻击感染后各实验组的减虫率为第1组28.20%、第2组43.10%、第3组40.00%;各组的减卵率分别为(按以上组序)41.80%、57.50%、55.70%。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虫率:第1组t=6.8、第2组t=8.7、第3组t=7.3,各组P值均<0.01;减卵率:第1组t=11.23、第2组t=11.54、第3组t=7.99,各组P值均<0.01);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第1组与第2组间(减虫率:X2=8.96,P<0.05;减卵率:X2=15.69,P<0.05)、第1组与第3组间(减虫率:X2=6.52,P<0.05;减卵率:X2=12.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减虫率:X2=1.20,P>0.05;减卵率:X2=0.93,P>0.05)。各实验组的抗Sj14-3-3特异性总IgG水平都有显著升高,所测的4个亚型中以IgG1和IgG2a亚型升高为主,IgG2b和IgG3亚型升高不明显。结论重组Sj14-3-3的免疫保护性与免疫剂量有一定关系,以100μg抗原量免疫小鼠获得的保护性最好。
刘庆中胡元生沈继龙江宝玲汪学龙
关键词:重组蛋白质类抗体生成
重组日本血吸虫14-3-3蛋白的纯化和免疫特性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纯化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质 14 3 3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 ,分析纯化产物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SDS PAGE鉴定重组日本血吸虫 14 3 3(rSj14 3 3)蛋白包涵体 ,超声破碎细胞收集包涵体 ,尿素溶解包涵体 ,NiSO4平衡层析柱 ,亲和层析纯化rSj14 3 3,Western blot鉴定纯化产物的免疫学特性。结果 :rSj14 3 3是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 ,通过亲和层析在 32 .5kDa附近得到单一蛋白条带 ,Western blot证实纯化产物为rSj 14 3 3,且具有与天然Sj 14 3 3相同的抗原表位。结论 :成功纯化了rSj14 3 3蛋白 ,为研究 14 3 3在血吸虫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李德发沈继龙祖莹刘庆中
关键词:免疫特性日本血吸虫纯化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免疫定位、免疫保护作用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中扩增出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出重组蛋白;利用该重组蛋白的鼠源单克隆抗体(McAb)探讨天然Sj14-3-3在日...
刘庆中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SJ14-3-3蛋白质疫苗
文献传递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病原菌耐药现状,指导神经内科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6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7株病原菌中依次为大肠埃希菌94株(32.7%)、肠球菌属63株(22.0%)、葡萄球菌属47株(16.4%)、真菌38株(13.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8.3%,并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药物呈高度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76.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只有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肠球菌属、真菌的比例有所增加;并且病原菌耐药性高,部分呈多药耐药;神经内科医生应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吴庆陆红刘媚娜朱丽青刘庆中周铁丽
关键词:神经内科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探讨纯化的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重组信号蛋白 14 3 3(rSj14 3 3)诊断血吸虫病的价值。 方法 利用纯化的rSj14 3 3抗原与成虫抗原 ,间接ELISA法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结果 急、慢性血吸虫患者血清rSj14 3 3抗体检出率为 10 0 %和 92 0 % ,与正常人血清未出现交叉反应 ;抗AWA抗体检出率为 98 0 %和 94 0 % ,与正常人有 7 3%的交叉反应。结论 rSj14 3 3为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具有实用价值。
刘庆中沈继龙汪学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成虫抗原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的耐药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莫匹罗星的耐药状况,并检测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与溶血葡萄球菌用纸片扩散法筛选莫匹罗星耐药菌株,以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其耐药水平,PCR检测mupA耐药基因,同时纸片扩散法检测莫匹罗星耐药菌株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及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对头孢西丁耐药菌株进行mecA基因扩增。结果:431株CNS共筛选出64株莫匹罗星耐药菌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1株[27株为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MuH),4株为低水平莫匹罗星耐药(MuL)]、溶血葡萄球菌33株(均为MuH)。31株莫匹罗星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中有21株耐甲氧西林,33株溶血葡萄球菌中有23株耐甲氧西林。莫匹罗星耐药CNS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溶血葡萄球菌尤为突出,且MuH菌株的耐药率普遍比MuL菌株高。但利福平对莫匹罗星耐药CNS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莫匹罗星耐药CNS在我院临床分离株中已有较高的分离率,以高水平耐药为主,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并呈多重耐药性。
刘媚娜刘庆中程水兵吴庆陆红周铁丽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莫匹罗星耐药性耐药基因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