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星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甲基
  • 4篇甲基丙烯
  • 4篇甲基丙烯酸
  • 4篇海藻酸
  • 4篇丙烯酸
  • 3篇软骨
  • 3篇术后
  • 3篇口腔
  • 3篇交联
  • 3篇交联剂
  • 2篇性能研究
  • 2篇藻酸盐
  • 2篇植骨
  • 2篇入路
  • 2篇软骨细胞
  • 2篇渗透性
  • 2篇缺损
  • 2篇缺损修复
  • 2篇颌骨
  • 2篇颌骨囊肿

机构

  • 9篇延安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3篇樊星
  • 7篇肖霞
  • 5篇高志彪
  • 4篇白振西
  • 2篇雷胜男
  • 2篇任利玲
  • 2篇张文娟
  • 1篇汪洋
  • 1篇何进伟
  • 1篇高锦瑜
  • 1篇王军强
  • 1篇冯玉霞

传媒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国CT和M...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髁突颈下部骨折口内入路与颌后入路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总结髁突颈下部骨折口内入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017年10月—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髁突颈下部骨折患者17例,其中实验组7例行口内切口内固定,对照组10例行颌后切口内固定,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内固定情况、术后伤口感染率。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术后面部瘢痕、术后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2 h,对照组2.5 h。实验组7例均采取单钛板固定,对照组10例均采用双钛板固定。实验组术后2例发生伤口感染,感染率28%;对照组伤口未出现感染。实验组术后常伴开口受限及咬合关系不协调,均需配合颌间牵引1~2周左右,随访3个月开口及咬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开口受限较实验组轻,术后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实验组术后面部仅遗留1~2个3 mm左右穿颊小切口,瘢痕不明显;对照组术后于颌后区遗留3 cm左右手术切口,瘢痕较明显。2组均未发现面神经损伤。结论:口内入路髁突颈下部骨折的治疗可以达到与颌后入路相近的疗效,面部遗留瘢痕较轻。但伤口感染风险高,视野及操作空间受限,手术创伤较口外入路大,术后需要配合较长时间颌间牵引,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时间较长。
樊星肖霞高志彪白振西
混合阳离子交联剂甲基丙烯酸海藻酸盐微球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本研究旨在制备既有一定机械强度又能保持良好渗透性的海藻酸盐凝胶小球,从而可更好地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通过海藻酸盐中的羧基和甲基丙烯酸中的氨基作用生成酰胺键的反应,将甲基丙烯酸引入藻酸盐长链,然后利用热反应的原理,通过甲基丙烯酸中的双键聚合,使藻酸盐长链的强度得以增强,最后将氯化钙和氯化钡分别以7∶3、5∶5、3∶7比例混和作为阳离子交联剂,形成海藻酸盐凝胶小球,并进一步研究其压缩模量和渗透性。结果表明以[Ba2+:Ca2+=5∶5]作为混合阳离子交联剂制作的凝胶小球,压缩模量为189.7kPa,对24kDa的胰蛋白酶分子的渗透性最好,对67kDa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具有截留作用。以[Ba2+:Ca2+=5∶5]作为混合阳离子交联剂与甲基丙烯酸改性的海藻酸盐形成的凝胶小球,与其他比例相比较,强度和渗透性均显示出最佳特性,可以更好地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以及细胞培养的包埋材料。
樊星雷胜男任利玲
关键词:海藻酸钠渗透性
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纤维软骨细胞的分化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颞下关节盘软骨缺损修复在口腔临床上仍然是较大的挑战,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软骨类组织修复带来了希望。目前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纤维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3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形貌及向成纤维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SD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观察成纤维软骨细胞分化的细胞形态,组织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基质Ⅰ,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情况,评价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纤维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脂经转化生长因子β3生长因子诱导之后,细胞有明显的聚集生长现象,形态呈多角形、多边形,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阿利新蓝染色结果表明,经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显示明显的深蓝色,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合成了大量的糖胺聚糖。免疫染色结果表明,在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合成Ⅰ,Ⅱ型胶原细胞外基质。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3可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软骨样细胞分化,也意味着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作为工程化纤维软骨种子细胞的潜能。
雷胜男樊星
关键词: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纤维软骨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移植效果、手术指标对比、术后表征情况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移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表征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突出,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文娟樊星拓瑞肖霞
关键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口腔颌面部
混合阳离子交联剂甲基丙烯酸海藻酸盐三维培养软骨细胞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更适合软骨细胞生长的三维培养体系。首先通过酰胺键反应将甲基丙烯酸引入海藻酸盐长链形成甲基丙烯酸海藻酸盐(MA),然后将MA和混合阳离子Ba2+∶Ca2+=5∶5进行光交联反应,形成内部结构为贯通式凝胶网络(IPN)的凝胶小球(MA凝胶小球)。将P1代软骨细胞包裹在MA凝胶小球中连续培养三周,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适量凝胶小球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冰冻切片后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第21d细胞在支架中的情况;通过Alamar blue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二甲基亚甲兰法定量检测糖胺多糖(GAG)的含量。结果显示MA和混合阳离子Ba2+∶Ca2+=5∶5发生光交联反应形成的MA凝胶小球,与对照组藻酸钙相比,P1代软骨细胞在MA凝胶小球内增殖更明显,细胞外基质GAG的分泌也更多,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软骨细胞可以良好地黏附在支架中生长,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以上结果证实软骨细胞在MA凝胶小球中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量优于藻酸钙组,并且能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是一种更好的软骨细胞三维培养载体。
汪洋冯玉霞樊星任利玲
关键词:软骨细胞
植骨修复上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20例上颌骨囊肿病例行颌骨囊肿刮治术后,对遗留的骨腔进行同种异体松质骨小块植入修复。20例上颌骨囊肿术后植骨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发生感染。同种异体松质骨小块植骨修复上颌骨囊肿摘除术后骨缺损,效果良好。
樊星白振西肖霞高志彪
关键词:上颌骨囊肿骨缺损修复
混合阳离子交联剂甲基丙烯酸海藻酸盐微球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樊星
关键词:海藻酸钠渗透性
IL-8干预中性粒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P3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干预中性粒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OSCC患者癌组织和同期进行体检的12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FOXP3和IL-8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癌组织中性粒细胞FOXP3表达。购置人舌鳞癌细胞系SCC-9细胞,抽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分析中性粒细胞和IL-8对SCC-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IL-8对中性粒细胞FOXP3 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P60特异性抑制中性粒细胞FOXP3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下调对SCC-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OSCC组织中FOXP3和IL-8阳性表达率(71.05%、76.32%)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8.70%、4.35%),(P<0.05);OSCC组织中性粒细胞FOXP3蛋白呈低表达,且其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降低(P<0.05);SCC-9+中性粒细胞+IL-8组细胞增殖率高于SCC-9组、SCC-9+中性粒细胞组和SCC-9+IL-8组(P<0.05);IL-8干预组中性粒细胞FOXP3 mRNA水平低于PBS对照组(P<0.05);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P60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SCC-9细胞组、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组和SCC-9细胞+P60组(P<0.05);培养24 h后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P60组细胞划痕伤口愈合率高于SCC-9细胞组、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组和SCC-9细胞+P60组(P<0.05)。结论:OSCC组织中FOXP3和IL-8呈高表达,而中性粒细胞FOXP3表达降低,IL-8可能通过下调FOXP3基因表达趋化中性粒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促进SCC-9细胞增殖和迁移。
肖霞高志彪拓瑞樊星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8
影响正畸拔牙可能性的诊断因素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近十年正畸患者的病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诊断因素对拔牙方案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2006~2016年间曾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728位正畸患者的病史。多变量分析比较2006年、2011年、2016年3个时间点研究对象的诊断因素,探讨影响正畸拔牙的诊断因素随时间推移是否存在改变;逻辑回归校准所有影响拔牙可能性的诊断因素,探讨患者单个诊断因素对拔牙可能性的影响。结果:影响拔牙可能性的诊断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微小改变。校正所有影响拔牙可能性的诊断因素后,当其它诊断因素可控时,开始矫治年龄、覆盖、上下颌拥挤度、伴有骨性Ⅱ类和骨性Ⅲ类关系患者的诊断因素增加拔牙的可能性。结论:与单纯牙列拥挤相比,拔牙可能性与覆盖、上下颌拥挤度、骨性Ⅱ类和骨性Ⅲ类等诊断因素有相关性。
王垚何进伟高锦瑜樊星
关键词:拔牙流行病学
内镜辅助下穿皮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颈下部骨折七例
2020年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下髁状突颈下部骨折口内入路穿皮内固定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经过口内入路手术治疗的7例髁状突颈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骨折内固定及术后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骨折内固定稳定可靠,效果满意;穿皮操作未发现面神经损伤及涎腺损伤;6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患者发生伤口积液感染,换药后好转,未影响骨折愈合;术后随访1~6个月,面部穿皮小切口疤痕不明显,患者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满意。结论内镜辅助下经口内切口穿皮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颈下部骨折,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面部皮肤美观。
樊星肖霞高志彪白振西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内镜辅助口内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