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慧

作品数:72 被引量:428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麻醉
  • 13篇休克
  • 13篇血性
  • 12篇心肌
  • 11篇高氧
  • 11篇高氧液
  • 10篇再灌注
  • 10篇再灌注损伤
  • 10篇失血
  • 10篇失血性
  • 10篇失血性休克
  • 10篇灌注
  • 10篇灌注损伤
  • 9篇静脉
  • 8篇缺血
  • 7篇异丙酚
  • 7篇芬太尼
  • 7篇丙酚
  • 6篇单肺
  • 6篇单肺通气

机构

  • 70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武警山东总队...
  • 1篇武警江苏省总...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71篇杨永慧
  • 59篇柴伟
  • 38篇孙绪德
  • 31篇赵晖
  • 28篇高昌俊
  • 28篇姚立农
  • 20篇于代华
  • 18篇张贵和
  • 15篇蒯建科
  • 11篇彭德民
  • 9篇徐礼鲜
  • 7篇张凤林
  • 6篇杜洪印
  • 6篇张晓峰
  • 6篇刘晓峰
  • 5篇陶蕾
  • 5篇梁韶军
  • 5篇丁倩
  • 5篇曾小莉
  • 5篇赵晓玲

传媒

  • 19篇第四军医大学...
  • 16篇临床麻醉学杂...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西北国防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2012第二...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10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和芬太尼预处理减轻急性失血性休克兔心肌损伤的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家兔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预处理组(P组)、芬太尼预处理组(F组)和对照组(C组)。按Wigger’s改良法制作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放血前各组分别给予等容量丙泊酚5mg/kg、芬太尼25μg/kg和生理盐水。放血使MAP降至约40mmHg。持续监测MAP、左室压(LV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放血前、放血后60min和90min抽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实验结束时取心尖部组织行电镜检查。结果各组放血后MAP、LVP、±dp/dtmax均明显下降,但P组和F组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cTnI在放血后60min和90min与放血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P组和F组增高程度低于C组(P<0·01),P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检查发现P组和F组心肌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丙泊酚和芬太尼预处理均能减轻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后的心肌损伤。
刘晓峰柴伟杨永慧于代华彭德民姚立农
关键词:芬太尼预处理失血性休克肌钙蛋白I
诱发电位监测地氟醚麻醉后苏醒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诱发电位 (EP)监测地氟醚麻醉后苏醒的可靠参数 .方法 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 30例 ,诱导后地氟醚维持麻醉 .麻醉停药前 3 min记录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听觉诱发电位 (AEP) ,并观察麻醉停药后命令反应时间、拔管时间及达到 modify aldrete score>9的时间 .结果  AEP的Nb潜伏期及 SEP的 P2 5潜伏期与苏醒各指标呈线性相关 ,命令反应与 Nb潜伏期相关系数 (r) =0 .84(P<0 .0 1 )、命令反应与 P2 5潜伏期 r=0 .60 (P<0 .0 1 ) ,拔管时间与 Nb潜伏期 r= 0 .88(P<0 .0 1 )、拔管时间与 P2 5潜伏期 r=0 .59(P<0 .0 1 ) ,达到 modified aldrete score≥ 9的时间与 Nb潜伏期 r= 0 .86 (P<0 .0 1 )、与 P2 5潜伏期 r=0 .68(P<0 .0 1 ) .结论  Nb及 P2 5潜伏期是反映苏醒时间的可靠指标 .
董龙禹柴伟杨永慧赵晖杜洪印梁韶军
关键词:诱发电位苏醒地氟醚吸入麻醉
高氧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探讨高氧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h。60只家兔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对照组(I组,n=20)只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Ⅱ组,I/R组,n=20),在缺血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kg);高氧液治疗组(Ⅲ组,n=20),在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高氧液(20ml/kg)。分别按TCC法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原位末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ABC法检测Fas、Bcl-2的含量,同时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III组心肌梗死细胞面积为(2.29±0.02)cm,与II组的(3.38±0.07)cm比较,梗死面积明显缩小。II组的AI(20.8±0.36),明显高于I组(4.1±0.25),P<0.01,t=170.4,III组的AI(13.3±0.35)显著低于II组,P<0.01,t=66.8,但仍高于I组,P<0.01,t=92.8。I组Fas的OD值为2.80±0.07,II组3.70±0.05,III组3.10±0.04。I组Bcl-2的OD值为2.7±0.02,II组0.60±0.03,III组2.90±0.02。结论高氧液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Fas和Bcl-2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
孙绪德柴伟高昌俊张贵和杨永慧彭德明赵辉徐礼鲜
关键词:高氧液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丙泊酚不同诱导方式全凭静脉麻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方式恒速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诱导及维持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期情况,了解恒速输注丙泊酚TIVA是否能够达到全麻要求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找出合适诱导方式.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者,均使用丙泊酚恒速输注诱导及维持,随机分为975恒速输注方案1min诱导(A)组、2min诱导(B)组和4min诱导(C)组,监测麻醉前、诱导和维持期及停药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合度(SpO2)及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结果:三组在诱导及维持期均能达到满意的全麻要求,诱导期间3组BP,BIS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BP及BIS变化平稳,维持期3组所有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迅速、平稳苏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速输注丙泊酚TIVA可满足全麻诱导及维持的需求,且苏醒迅速、平稳.其中使用4min诱导方式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丁倩柴伟赵晖杨永慧张贵和
关键词:麻醉输注丙泊酚
高氧液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多脏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观察高氧液向人体组织细胞直接供氧,改善肌体的缺血缺氧状态,探讨高氧液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多脏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36只,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3组,检测多脏器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及血浆酸性磷酸酶(ACP)、镁离子(Mg2+)浓度等,小肠组织作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90min后,高氧液治疗组肝、肾、肺、肠等组织器官中的MDA和TNF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则高于对照组,血ACP、Mg2+浓度高氧液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电镜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高氧液组不明显。结论高氧液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多脏器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孙绪德柴伟高昌俊张贵和杨永慧张晓峰徐礼鲜
关键词:高氧液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丙二醛失血性休克
高氧平衡盐液用于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的防治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观察高氧平衡盐液对防治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效果 .方法 家兔休克 90 min后回输放血总量 1/ 3的血液 ,同时分别输注平衡盐液 (对照组 ,n=10 )及高氧平衡盐液 (治疗组 ,n=10 ) .结果 再灌注后治疗组平均动脉压(MAP)迅速上升 ,于再灌注后 3h显著高于对照组 ,CVP及HR较快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 ,血清丙二醛 (MDA )呈下降趋势 .而对照组再灌注后 MDA显著上升 ,MAP进行性下降 ,反映机体组织遭受了再灌注损伤 .结论 高氧平衡盐液能迅速逆转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 。
孙绪德柴伟王玉马加海高昌俊张贵和杨永慧赵晖徐礼鲜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
异氟醚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新生1周Wistar大鼠4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A组)吸人空气,B、C组分别吸入1.8%和1.2%异氟醚6 h,D、E组分别吸人1.8%、1.2%异氟醚3次,1次/日,2h/次。吸入异氟醚后3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包括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测试,认知功能测试完毕后立即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NMDAR_2)及谷氨酸转运体(GLAST)的表达。结果吸入异氟醚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降低,海马NMDAR_2和GLAST表达增加,吸入高浓度异氟醚后海马NMDAR_2和GLAST表达增加更明显,单次吸入和多次吸入异氟醚后海马NMDAR_2和GLAS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可降低新生大鼠认知功能,与上调海马NMDAR_2及GLAST表达有关。
蒯建科姚立农于代华张凤林彭德民杨永慧柴伟
关键词:异氟醚谷氨酸海马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对麻醉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镇静药物咪唑安定与芬太尼的临床降压作用。方法  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术中使用将咪唑安定 (0 2mg/kg)与芬太尼 (2 μg/kg) ,观察给药前后的BP、HR、心电ST段和PETCO2 等变化 ,并将给药前后的各项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给药前后SAP、MAP、DAP、HR及RPP等参数均呈现较为一致的规律性变化 :注药前 5min的各项参数较术前 2 4h所测参数有显著的升高 (P <0 0l) ;而注药后l5min各参数又显著下降 ,与术前 2 4h和注药前 5min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随后的注药后 30、6 0min时 ,各参数保持平稳 ,与l5min时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直至注药后 12 0min时 ,各项参数与 6 0min时相比有回升的趋势 (P <0 0l) ,但与术前 2 4h相比 ,除HR外各参数仍末达到术前 2 4h水平。实测 12导联同步心电图ST段自动分析 ,所有患者在降压的过程中未见病理改变或已有的病理改变加重的趋势。对PETCO2 的观察发现 ,38例患者在给药后均有因深睡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减弱、二氧化碳蓄积或舌下坠 ,如麻醉中不加吸氧或辅助通气 ,PETCO2 有超过 5 0mmHg的趋势。结论 在避免痛疼及强制性唤醒刺激 ,并且注重呼吸管理的情况下 ,咪唑安定与芬太尼后配伍使用有确定的降压和改善心肌氧耗的作用 。
梁韶军杨永慧张凤林蒯建科
关键词:麻醉静脉咪唑安定芬太尼高血压老年
延迟苏醒拔管对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血压、心率与血糖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高昌俊张贵和孙绪德柴伟杨永慧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血压心率血糖
单次静注氯胺酮qEEG的θ波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单次静注氯胺酮 (Ket)的定量脑电图 (qEEG)分析来进一步加深认识此药的麻醉性能 ,探求可以反映其麻醉深度的指标。方法 :9例ASAⅠ~Ⅱ级 ,年龄 2 2~ 2 7岁 ,Ket 4mg/kg单次静脉注射 ,分术前、ket静注后第 5分钟及第 2 0分钟三个时段作qEEG监测并采集各项参数值 ,行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①REL :可见术前各导联均以α波为主 ,θ波成份最小。但给药后 5分钟却完全以θ波为主 ,至第 2 0分钟仍以θ波为主。②δ比率 :术前处于低比率状态 ,给药 5分钟后比率显著上升 (P <0 0 1 ) ,第 2 0分钟时比率回落 ,其中F7、F8导联已与术前无显著差异。③θ比率 :术前低 ,给药第 5分钟时比率骤升 ,2 0分钟时回落不显著 ,维持时间长于δ比率。而用反θ比率则更能清楚地显示这一特征 ,术前的高比率在给药第 5分钟时骤然崩解 ,第 2 0分钟时略有上升趋势。结论 :EEG持久高功率的θ波活动是单次静注Ket 4mg/kg麻醉的特征表现 ;δ比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患者的临床初醒状态 ,而“θ比率”与“反θ比率”
梁韶军岳云隋大凯杨永慧
关键词:氯胺酮单次静注定量脑电图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