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瑾

作品数:38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血吸虫
  • 20篇吸虫
  • 15篇虫病
  • 13篇血吸虫病
  • 13篇吸虫病
  • 9篇结核
  • 8篇日本血吸虫
  • 8篇青蒿
  • 8篇青蒿琥酯
  • 8篇杆菌
  • 7篇伊维菌素
  • 7篇菌素
  • 5篇重组蛋白
  • 5篇结核分枝杆菌
  • 5篇分枝杆菌
  • 4篇钉螺
  • 4篇血清
  • 4篇血清学
  • 4篇血清学诊断
  • 4篇尾蚴

机构

  • 38篇浙江省医学科...
  • 2篇杭州市红十字...
  • 2篇医学部
  • 2篇科罗拉多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寄生虫...

作者

  • 38篇杨明瑾
  • 24篇漏磊君
  • 23篇严晓岚
  • 17篇吴玲娟
  • 17篇闻礼永
  • 16篇李思温
  • 12篇石君帆
  • 9篇宋广忠
  • 6篇张剑锋
  • 6篇徐潘生
  • 6篇俞丽玲
  • 6篇泮结超
  • 6篇杜海娟
  • 5篇丁建祖
  • 3篇曾肖芃
  • 3篇杨纪顺
  • 3篇郭尧
  • 2篇楼涤
  • 2篇张素娥
  • 2篇宋昌存

传媒

  • 9篇中国血吸虫病...
  • 8篇浙江省医学科...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第六届北京热...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旋咪唑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方法 盐酸左旋咪唑和左旋咪唑碱口服剂量为 2 6 .2 5 m g/kg,分别于小鼠感染前 2天口服 ,连服 7d;涂肤剂为 1.0 %、2 .0 %、3.0 %、5 .0 %和 7.0 % ,分别于感染前 2、1天和当天涂肤。停药后 4周解剖 ,检获虫体。结果 盐酸左旋咪唑水溶液和左旋咪唑碱水溶液分别口服 ,两者的减虫率都为 0 ;5 .0 %的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当天涂肤、7.0 %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前 1天涂肤 ,减虫率均为 10 0 .0 % ;2 .0 %、3.0 %和 5 .0 %的左旋咪唑碱于感染前 1天涂药 ,减虫率即可达到 10 0 .0 %。结论 左旋咪唑涂剂能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感染 ,左旋咪唑碱效果优于盐酸左旋咪唑。口服无效。
杨明瑾漏磊君严晓岚吴玲娟李思温
关键词:左旋咪唑血吸虫尾蚴
康莱特治疗兔感染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目的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兔,连续40天分别静脉注射康莱特注射液5、2.5和1.25 ml/kg.d剂量,对兔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治疗后家兔肝脏外观呈暗红,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质地较软,无腹水,A/G...
石君帆严晓岚杨明瑾漏磊君闻礼永宣尧仙
关键词: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理机制中药治疗临床疗效
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伊维菌素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
2008年
目的评价伊维菌素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方法对3个县816名感染肠道线虫者进行随机双盲多中心现场试验。受试者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0.1,0.2,0.2和0.2mg/kg伊维菌素口服治疗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者。同时用6.7mg/kg阿苯哒唑作为对照组。结果伊维菌素和阿苯哒唑对蛔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分别为100%(102/102)和99.0%(101/102),对鞭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分别为66.7%(68/102)和67.7%(69/102),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阿苯哒唑对钩虫和蛲虫的治愈率分别为69.6%(71/102)和94.1%(96/102),显著高于伊维菌素(分别为33.3%和52.9%,P〈0.0001)。服药后1~2日排虫达高峰,不良反应小。结论伊维菌素可作为肠道线虫,特别是蛔虫和鞭虫感染的治疗药物。
闻礼永严晓岚孙凤华方悦怡杨明瑾漏磊君
关键词:伊维菌素阿苯哒唑肠道线虫双盲试验
青蒿琥酯对家兔预防血吸虫病优化方案的探讨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为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制定最佳服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22个试验组按不同给药方案喂服青蒿琥酯,比较各组的减虫率、减雌虫率和治愈率。从而得出最佳的给药方案。结果各种方案以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剂量为16mg/kg,每周1次,连服4次(反复感染组需连服5次)的给药方案效果最好。减虫率为99.5%(反复感染组为97.0%)。每15d服1次,连服4次(反复感染组需服5次)的给药方案也可行,减虫率达81.4%(反复感染组为79.4%)。为加强10d间隔的2d疗法的效果,我们在末次给药的次日,再加服1次。可明显增强效果,减虫率可由31.1%提高到89.5%。剂量以16mg/kg(相当于临床6mg/kg)为宜,加大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同样剂量和疗法对不同感染度的家兔减虫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感染第7天开始首服,每周1次,连服4~5次的疗法效果最好。本疗法适宜于重感染度血吸虫病流行区中、短期(2个月之内)接触疫水的人群使用。感染后第15天首服,每15d服1次,连服4~5次的疗法,由于副反应极轻,服用方便,价格经济,故适用于长期接触疫水的人群现场使用。服药剂量以16mg/kg为宜。
吴玲娟郭尧徐潘生杨明瑾严晓岚漏磊君李思温
关键词:青蒿琥酯血吸虫病家兔
结核分支杆菌重组蛋白rCFP-10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反应性分析
2009年
目的表达、纯化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株重组蛋白rCFP—10,评价其免疫反应性,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价值研究及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重组质粒pET23b—CFP-10转化E.coli表达菌株BL21(DE3)pLysE,IPTG诱导重组蛋白rCFP-10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鉴定后,优化表达条件用镍离子鳌合亲和层析柱HisTrap^TMHP纯化重组蛋白,最后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初步评价纯化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3b—CFP-10并且重组蛋白rCFP-10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经亲和层析后得到高纯度有免疫反应性的重组蛋白(纯度约为98.5%)。结论高纯度有免疫反应性的重组蛋白rGFP-10为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及其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价值研究奠定了基础。
宋广忠石君帆泮结超杨明瑾漏磊君John T. Belisle
关键词:CFP-10血清学诊断亚单位疫苗结核
伊维菌素驱治钩虫感染的实验室和现场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为观察伊维菌素驱治犬钩虫和人钩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伊维菌素6.25μg/kg、12.5μg/kg和25μg/kg灌服治疗犬钩虫感染犬。同时用10.6mg/kg阿苯哒唑作对照;采用伊维菌素0.2mg/kg顿服治疗人钩虫感染者,并用400ms/次阿苯哒唑作对照。结果6.25、12.5和25μg/kg组伊维菌素对犬钩虫治愈率分别为1/5、3/5和5/5;而对照组阿苯哒唑对犬钩虫治愈率为0/5。伊维菌素与阿苯哒唑对人钩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分别为20.5%(9/44)和76.5%(26/34),对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敏感。结论伊维菌素治疗犬钩虫感染疗效优于阿苯哒唑,治疗人钩虫感染疗效不及阿苯哒唑。
严晓岚闻礼永杨明瑾漏磊君
关键词:伊维菌素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
青蒿琥酯早期预防性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家兔的肝脏病理变化被引量:7
1996年
兔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喂青蒿琥酯,每wkl次,剂量分别为20mg/kg·次×4次(1组)和40mg/kg·次×6次(2组).于感染后12wk剖检:1组6只兔中有3只未检获虫体,此3只兔的肝脏肉眼直观和在切片中未见虫卵和虫卵性肉芽肿形成;另3只兔分别检获1—2对虫体,肝切片偶见少量虫卵和虫卵肉芽肿.2组6只兔中,仅1只检获3条(?)虫,未检获雌虫,故此6只兔的肝切片未见虫卵和虫卵肉芽肿.结果表明,兔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用青蒿琥酯作早期预防性治疗,可使宿主肝脏免受虫卵损害或轻微损害.
吴玲娟宣尧仙徐潘生郭尧范济堂杨明瑾李思温
关键词:青蒿琥酯血吸虫虫卵肉芽肿
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血清学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融合蛋白ESAT6-38KDa-16KDa对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价值,并与脂阿拉伯甘露糖抗原(LAM)及结核蛋白芯片的检测结果做比较,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表达、纯化重组融合蛋白,并分别以此和LAM为抗原包板,以...
漏磊君宋广忠泮结超石君帆丁建祖杨明瑾
关键词:融合蛋白ELISA
青蒿琥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本文报道了家兔服用青蒿琥酯药物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的试验结果。家兔于感染后第7d开始服用青蒿琥酯16mg/kg,每wk服1次,连服4次。服药兔于感染后40d检查均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体征。而对照兔则出现典型的发热、食欲差、体重增加缓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清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肝脾肿大等症状体征。血清免疫学检查也发现对照兔的特异性IgG和CAg全部阳性,而服药组IgG大部分阴性,个别兔为弱阳性,CAg则全部阴性。这是由于青蒿琥酯有效地杀灭血吸虫童虫,阻止或减少虫卵产生,使宿主免受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从而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
吴玲娟徐潘生范济堂杨明瑾李思温
关键词:青蒿琥酯急性血吸虫病
青蒿琥酯和吡喹酮防治血吸虫病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5
1998年
本文就血吸虫病预防药青蒿琥酯与血吸虫病治疗药吡喹酮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青蒿琥酯300mg/kg对第7天、第8天的童虫有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1.6%,减雌率为72%;口服吡喹酮300mg/kg对第7天童虫无效,对第30天成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2%,减雌率为78.3%;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同时服,或者先服吡喹酮后服青蒿琥酯均明显影响青蒿琥酯的杀童虫作用;先服青蒿琥酯而后服吡喹酮时,吡喹酮不影响青蒿琥酯的杀童虫作用。无论青蒿琥酯在服吡喹酮前服用,或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均明显影响吡喹酮的治疗效果。
吴玲娟徐潘生杨明瑾范济堂李思温
关键词:青蒿琥酯吡喹酮血吸虫病药物相互作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