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仲乐

作品数:51 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2篇哲学宗教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脑电
  • 5篇脑电位
  • 4篇短时记忆
  • 4篇信号
  • 4篇事件相关脑电...
  • 4篇接口
  • 4篇记忆
  • 3篇睡眠
  • 3篇字符
  • 3篇模式识别
  • 3篇脑-机接口
  • 3篇计算机
  • 2篇电图
  • 2篇信号处理
  • 2篇事件相关电位
  • 2篇嵌入式
  • 2篇嵌入式系统
  • 2篇注意瞬脱
  • 2篇相关电位
  • 2篇立体视

机构

  • 41篇中南民族大学
  • 9篇中南民族学院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1篇杨仲乐
  • 9篇谢莺
  • 9篇谢水清
  • 6篇陈亚光
  • 5篇马振玲
  • 5篇汪亮
  • 4篇冯旻
  • 4篇陈心浩
  • 4篇张航
  • 4篇谢勤岚
  • 4篇黄金仙
  • 4篇欧阳志伟
  • 4篇孙伟
  • 3篇陈心浩
  • 3篇邱锦辉
  • 3篇李升明
  • 3篇张佳华
  • 3篇何姣
  • 3篇赵甜甜
  • 2篇高闯

传媒

  • 15篇中南民族大学...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医疗设备信息
  • 3篇中南民族学院...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心理学探新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江西科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第十次中国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空间注意选择过程真相被引量:1
2001年
广泛脑认知研究的实验基础 ,是让被试对突现的项目按指令进行认知作业 ,这其中隐含着一个基本假设 :在那种实验条件下大脑的认知过程和真实世界情况中大脑的认知过程是一致的 .我们提供的证据与此相反 :由对突现视觉特征注意作业诱发的事件相关脑电位 (ERPs)揭示的脑认知过程 ,与相应于接近自然方式呈现的视觉特征的同类脑认知过程 ,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提示 ,现今实验模式下的许多视觉注意研究和结论 ,需要重新评估 .
杨仲乐谢莺
关键词:事件相关脑电位大脑视觉特征真相
描笔记录脑电图的处理
1994年
本文报告了一种将描笔记录的脑电图变换成脑电信号的方法,解决了脑电图再分析、处理和利用的问题。
杨仲乐陈亚光欧阳志伟陈以旭陈跟
关键词:信号处理
生物信号发生器
1994年
本文报告了一种新型的信号发生器,它与传统信号发生器的波形产生机制完全不同,能够产生人们所需要的任何波形的信号。
陈亚光杨仲乐陈以旭欧阳志伟陈跟
关键词:生物电信号发生器
脑-机接口中基于VxWorks的ARM嵌入式系统被引量:3
2004年
研究了基于 Vx Works实时操作系统和 ARM内核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在脑 -计算机接口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构成以及各部分的设计实现方案 ,并展示了系统在应用中的初步成果 .该系统采用的 Vx Works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及可裁减性 ,能够很好地满足脑 -计算机通讯的各种特殊要求 ,硬件部分采用的
谢水清杨阳杨仲乐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ARM内核VXWORKS操作系统计算机通讯计算机接口
电针穴位对痛觉相关诱发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观察电针人体合谷穴和痛刺激正中神经时 ,其传入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相互作用。方法 :按照受试者、记录者、施针者三盲的方法 ,对 1 2例健康人进行 4系列试验。系列Ⅰ为非痛单独电刺激正中神经 ;系列Ⅱ为痛单独电刺激正中神经 ;系列Ⅲ为同时电刺激正中神经与合谷穴 ;系列Ⅳ为同时电刺激正中神经与合谷穴旁。刺激正中神经的电流强度在Ⅱ、Ⅲ、Ⅳ系列中相同。利用NeuroScan公司ESI 1 2 8脑电记录仪记录从 64个头皮电极点引出的体感诱发电位 (So 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 ,并比较各主波的绝对峰值和峰峰值及作二维地形图分析。结果 :系列Ⅰ未能引出明显的SEP晚成分 ;系列Ⅱ、Ⅲ、ⅣSEP中、晚成分N80 、P1 70 、N2 80 的绝对峰值大小关系为 :系列Ⅱ >系列Ⅳ >系列Ⅲ ,而早成分在 3系列中变化不明显。二维地形图显示 ,SEP早成分发生源位于对侧半球 ,晚成分位于中央略偏对侧 ,向前额部扩伸 ,系列Ⅲ 87 40ms以后各时间窗口信号强度明显弱于系列Ⅱ和Ⅳ。结论 :电针合谷穴明显抑制痛刺激正中神经引起的痛觉诱发脑电位 ,穴位的镇痛效果好于非穴位 ,大脑皮质在针刺穴位镇痛过程中具有时间依赖的电活动 。
曾燕梁勋厂杨仲乐张佳华谢莺茹立强
关键词:电针穴位中枢神经系统
基于IR-ERP的脑-机接口的结构与原理被引量:11
2003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阅读事件相关电位的脑 -计算机接口 (IR-ERP-BCI) .该 BCI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带有 36个键的虚拟键盘 ,EEG数据采集单元 ,数据处理和目标字符识别单元 .虚拟键盘上 ,每个键的上半部是代表该键名称的字符 ,下半部是一个小窗口 .运行时 ,每个窗口中都有两个标记伴随着符号句按一定时间间隔从右向左平移通过 .当使用者在辨识出目标键的一对指定标记时 ,就会产生一对与这对标记锁时的 ERP成分 .用户的目标键由这对成分的潜伏期以及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来确定 .这种 IR-ERP-BCI消除了容易使人疲惫的突现刺激 ,并极大地抑制了 ERP中突现刺激诱发的外源性的和内源性的脑噪声 .6个被试参加了实验 ,平均传输率达到 87b/ min,视野字符密度高 ,键的大小和间距缩小到 1 .2 cm和 0 .3cm.
谢勤岚杨仲乐
关键词:传输率
微过程下亮度极性对视觉模式掩蔽的影响
2007年
目的:分析掩蔽物的亮度极性以及目标结束与掩蔽物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interstimulusinterval,ISI)期间显示器屏幕的亮度极性对视觉模式掩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中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脑认知科学实验室进行。对10名大学本科学生视力正常者(含矫正视力)进行了两组视觉模式后向掩蔽实验。①实验所用的刺激物为两类卡片,其中一个为目标卡片,即(a)卡片,卡片中央是一个“人”字(宋体,小3号),卡片背景为白色;另一个为掩蔽物卡片,即(b)卡片,中央为一个方块,方块及其背景的亮度极性在实验中会作相应地改变。②模式掩蔽实验分为两组:视觉模式掩蔽实验1。在该实验中,依次呈现目标与掩蔽物卡片,无ISI间隔。实验分为两项:a掩蔽物卡片中的方块亮度极性为白色,即黑底白块,调节掩蔽物的显示屏数。b掩蔽物卡片中方块亮度极性为黑色,即白底黑块,调节掩蔽物的显示屏数。视觉模式掩蔽实验2。在该实验中,依次呈现目标卡片、ISI、掩蔽物卡片。ISI期间屏幕亮度极性为黑色,掩蔽物卡片为黑底白块。掩蔽物的显示屏数与ISI的屏数同时改变。③实验以被试按空格键开始,屏幕中央出现注视点,掩蔽物卡片呈现屏数为1~6,每变化一次掩蔽物卡片的显示屏数,均要求被试在掩蔽物结束后立即报告出所看见的目标卡片上的汉字,记录识别结果,计算被试对目标的识别率。结果:10名被试结果均符合标准,通过在感觉记忆所维持的时间范围内调节掩蔽物的显示时间以及ISI,实验结果显示:视觉模式掩蔽实验1,掩蔽物为黑底白块,掩蔽物显示屏数为1时,目标识别率为84.53%,随着掩蔽物屏数的增加,目标的识别率逐渐降低,当掩蔽物屏数增加到6屏时,目标识别率约为13.25%,识别率下降显著,目标几乎完全被掩蔽。当掩蔽物为白底黑块时,随着掩蔽物的屏数增多,目标识别率均在87.62%�
黄金仙杨仲乐
亮度知觉效应与视觉加工方式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利用微持续与微间隔时间技术,设计了两组相关的实验,对亮度知觉效应和视觉加工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实验于2006-06在中南民族大学物理楼脑认知实验室进行,所有受试者为年龄20~25岁的大学本科生,视力(含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①实验1:被试为10名(男5名,女5名),要求被试分别对n屏依次呈现的亮块的明度和n+1屏依次呈现的亮块的明度进行比较(n≤17)。②实验2:被试为28名(男13名,女15名),实验涉及两个刺激物,先呈现的刺激物由左右两个大小相同、亮度不同的亮块a和b组成,后呈现的刺激物把a和b的位置进行对调,当这两个刺激物依次显示时,要求被试报告左右两边的明度是否存在差异,存在何种差异。结果:①实验1∶1≤n≤3时,100%的被试报告,n+1屏的明度大于n屏的亮度,即n+1>n;4≤n≤10时,70%~90%的被试报告n+1>n;n>10时,50%~70%的被试报告n+1>n;随着n值的增加明度差异也在减小,大约在n=17时达到稳定,n屏和n+1屏的明度区别将很难被看出。②实验2:在L(a)b+a,随着a和b的亮度差异减小,左右两边呈现的明度越相似;同样当L(a)
赵甜甜黄金仙杨仲乐
关键词:明度亮度
基于小波变换的单次诱发电位信号时频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比较小波变换和平均叠加两种方法提取“模拟自然阅读”刺激模式下的诱发脑电信号,分析其时频特性,并进行脑功能源分布定位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平均叠加法来提取和分析诱发电位信号,损失了某些重要的诱发电位成分,且其功能源分布定位反映的只是等效功能源的静态过程;而使用小波变换和脑功能源定位来提取和分析单次诱发电位信号,既能观察到丰富的诱发电位成分,又能反映脑功能源的实时动态活动过程。这表明,小波变换下的时频分析是脑电信号处理的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张佳华杨仲乐
关键词:小波变换诱发电位时频分析电信号
睡眠监测的控制系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在不影响被测者睡眠过渡过程的情况下,准确测评睡眠过渡状态,研究入睡的历程、失眠的机制以及解除失眠的有效措施。方法:融合认知科学、生物控制论和信息论,借鉴、利用认知行为学控制失眠的理论、方法,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根据人类睡眠过渡过程的特征,构造客观、定量、无干扰、不唤醒的更接近人类自然睡眠方式的新研究方法,以ARM微控制器和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微型腕式嵌入式计算机”来中断从清醒到睡着这一过渡过程中的失控思维活动。结果:“腕式嵌入式计算机”的微小结构(包括传感器)以及它与环境的独立,保证了机-脑接口的无干扰性。使用者的反应只需以任意方式的手指微动表达,而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的真伪通过实时处理、模式识别便可确认,则保证了机-脑接口的无唤醒性。结论:机-脑接口有利于入睡,对睡眠没有干扰和唤醒。
王瑞瑛谢水清孙伟赵甜甜杨仲乐
关键词:睡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