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早产
  • 7篇早产儿
  • 7篇早产儿视网膜
  • 7篇早产儿视网膜...
  • 7篇视网膜
  • 7篇视网膜病
  • 7篇网膜
  • 7篇产儿
  • 5篇血清
  • 4篇血管
  • 3篇新生儿
  • 3篇胎龄
  • 3篇发病
  • 3篇不同胎龄
  • 3篇不同胎龄新生...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清IGF-...
  • 2篇胰岛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杜鹃
  • 7篇陈超
  • 3篇石文静
  • 3篇章学英
  • 2篇曹诗燕
  • 2篇汤红萍
  • 2篇金永红
  • 2篇陈兆文
  • 2篇方燕
  • 1篇张梅虹
  • 1篇张淑莲
  • 1篇王玉环

传媒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6(第...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视网膜PEDF的表达和血清PEDF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小鼠模型视网膜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和血清PEDF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7日龄健康C57BL/6J新生小鼠11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56只。模型组在75%高氧密闭容器中饲养5 d,然后返回到空气环境中饲养;对照组始终在空气环境中饲养。采用ADP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视网膜铺片中血管形态的改变;采用HE染色法计数视网膜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定量观察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视网膜PEDF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PEDF水平。结果:模型组在生后第12天的视网膜铺片显示中央大片无灌注区,在生后第17天的视网膜铺片显示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模型组小鼠在生后第17天和第22天时可见较多突破内界膜长入玻璃体的血管内皮细胞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7天时:(69.4±9.3)比(1.5±1.2);第22天时:(76.0±8.4)比(1.3±1.1),P均<0.01)。模型组第12天时视网膜PEDF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5±4.5)%比(4.4±2.4)%,P<0.01],第17天时则显著低于对照组[(6.1±4.0)%比(14.1±5.8)%,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PEDF水平较低,第17天和第22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7天时:(148.9±71.9)ng/L比(232.2±84.2)ng/L,P<0.05;第22天时:(66.1±9.3)ng/L比(163.8±41.5)ng/L,P<0.01]。结论:ROP模型小鼠视网膜PEDF在高氧时过度表达,低氧时表达减少。ROP模型小鼠血清PEDF水平的变化滞后于视网膜PEDF的改变,不能更早地预测ROP的发生。
张梅虹章学英杜鹃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新生血管化
早产儿血清VEGF和IGF-1浓度变化及与ROP的关系
目的:测定不同胎龄早产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O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与ROP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选择新入院新生儿184例。根据胎龄分<...
杜鹃陈超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血清VEGF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是促使血管发育和新生血管形成的最重要物质。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受多因素的调控和影响。氧浓度可进行多环节的调控,高氧抑制VEGF的表达,低氧促进VEGF的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允许作用使VEGF能最大程度地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此外,雌激素、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管紧张素II等均对VEGF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对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VEGF的一些内科治疗方法已开始动物实验研究,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
杜鹃陈超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IGF-1浓度变化及与ROP发病的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与RO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新入院的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共184例。根据出生胎龄分早产儿A组(胎龄<32周)...
杜鹃陈超
文献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
2009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未成熟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所致,而生长发育迟缓是未成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ROP的发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早产儿出生后,宫内正常发育的视网膜血管停止发育,
杜鹃陈超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发病生长发育迟缓血管发育
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及其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探讨其与RO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新人院新生儿184例。根据出生胎龄分为〈32周早产儿组、32~37周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再根据是否吸氧分为未吸氧和吸氧两个亚组。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均定期眼科筛查,确诊为ROP的患儿作为ROP组。各组分别在生后第1、3、5、7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组间结果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新生儿血清雌二醇水平随着日龄增加迅速下降。在未吸氧新生儿中,32~37周早产儿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在第1周和第3周分别为(3506±1376)pmol/L和(1431±92)pmol/L,显著高于足月儿组[分别为(1717±179)pmol/L和(996±102)pmol/L](P均〈0.05);〈32周早产儿组仅第1周[(3173±1369)pmol/L]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32周早产儿血清雌二醇水平在生后第5周为(560±355)pmol/L,明显低于32~37周早产儿[(1124±128)pmol/L](P〈0.05)。在同一胎龄组中,吸氧与未吸氧患儿雌二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P组与〈32周早产儿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P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在纠正胎龄29周和32~36周时低于非ROP早产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低血清雌二醇水平可能与ROP发生有关。
杜鹃石文静陈超
关键词:雌二醇
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ROP的关系。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人院新生儿184例,根据胎龄分为3组:〈32周早产儿组、32~36周早产儿组、足月儿组,各组根据是否吸氧再分为未吸氧和吸氧2个亚组;ROP组为出生体重〈2kg,且在眼科筛查中确诊为ROP的早产儿。各组新生儿分别在生后第1、3、5、7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结果未吸氧早产儿组血清VEGF水平随着日龄增加而下降,足月组血清VEGF水平较平稳。32—36周早产儿组血清VEGF水平(ng/L)在第1、3周显著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2±224比247±123,P=0.000;393±220比247±177,P:0.022)。〈32周早产儿组血清VEGF水平在第1周稍高于早产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32—36周早产儿组中,吸氧和未吸氧亚组血清VEGF水平(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周:324±148比522±224,P=0.000;第3周:264±106比393±220,P=0.005)。ROP组血清VEGF水平在第5周反常性升高,与〈32周早产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P组血清VEGF水平(ng/L)在纠正胎龄31周高于非ROP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5±154比347±161,P=0.047)。结论早产儿血清VEGF水平异常增高时,可能与ROP的发生有关。动态监测早产儿血清VEGF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ROP的发生。
杜鹃陈超石文静
关键词:视网膜病早产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雾化溶液和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2月因毛细支气管炎入院的患儿131例,在家长知情同意后,将患儿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和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患儿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和咳嗽消失的时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痊愈49例,显效35例,进步16例,无效1例,有效率(痊愈+显效)为83.2%;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0例,进步1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6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2)。观察组的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结论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和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驱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方便安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杜鹃章学英金永红曹诗燕汤红萍方燕陈兆文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
早产儿血清IGF-1浓度变化及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与RO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新入院的新生儿184例,分为<32周组、~36周组及足月儿组;各组根据是否吸氧再分为未吸氧和吸氧两个亚组。ROP组为出生体重<2kg,经眼科筛查确诊为ROP的早产儿。各组新生儿分别在出生后第1、3、5、7周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浓度。结果在未吸氧的新生儿中,足月儿组血清IGF-1浓度随着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32周组和~36周组血清IGF-1浓度则随着日龄的增加先下降,然后再缓慢回升,约在第5周时恢复至出生时的水平。<32周早产儿组和~36周早产儿组在第1周和第3周时的血清IGF-1浓度显著低于足月儿组(P<0.01)。在<32周组及~36周组,吸氧组与未吸氧组之间血清IGF-1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足月儿组,吸氧组血清IGF-1浓度在第1周显著低于未吸氧组(P<0.01)。ROP组患儿的胎龄均<32周,均吸氧≥3d。ROP组血清IGF-1浓度较<32周早产儿的吸氧组和未吸氧组低,在第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胎龄31周时,ROP组血清IGF-1浓度显著低于非ROP早产儿组(P均<0.01)。ROP组血清IGF-1低于30ng/ml的持续天数较<32周早产儿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在早产儿出生后第1周或在纠正胎龄31周时,血清IGF-1浓度明显较低或低血清IGF-1的持续时间较长,这可能预示ROP的发生。
杜鹃陈超石文静张淑莲王玉环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联合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博利康尼雾化液和普米克令舒启动雾化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2006年2月的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145例,根据家长意愿按照是否联合吸入博利康尼雾化液和普米克令舒将患儿分为观察组1...
杜鹃章学英金永红曹诗燕李筠汤红萍方燕陈兆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