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文静

作品数:39 被引量:517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早产
  • 20篇早产儿
  • 20篇视网膜
  • 20篇网膜
  • 20篇产儿
  • 19篇视网膜病
  • 15篇早产儿视网膜
  • 15篇早产儿视网膜...
  • 9篇新生儿
  • 9篇血管
  • 6篇新生小鼠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小鼠
  • 6篇病变
  • 5篇新生血管
  • 5篇胎龄
  • 5篇多中心
  • 4篇导管
  • 4篇动脉
  • 4篇动脉导管

机构

  • 35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玉林市第一人...
  • 1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合肥市妇幼保...
  • 1篇昆明市妇幼保...
  • 1篇泉州市儿童医...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无锡市妇幼保...
  • 1篇浙江省宁波市...

作者

  • 35篇石文静
  • 30篇陈超
  • 8篇王玉环
  • 6篇张淑莲
  • 6篇朱丽
  • 4篇周国民
  • 4篇肖虹蕾
  • 3篇张蓉
  • 3篇杜鹃
  • 3篇戴仪
  • 3篇田方
  • 2篇戚彩云
  • 2篇王瑾
  • 2篇姚明珠
  • 2篇徐保干
  • 2篇袁琳
  • 1篇曹云
  • 1篇邱银萍
  • 1篇钱甜
  • 1篇单海冬

传媒

  • 5篇中华围产医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第三届长三角...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全国第九届新...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6(第...
  • 1篇全国围产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产儿视网膜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通过多中心调查,前瞻性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1月1Et至2006年2月28日在ROP协作网内11家医院出生或收治的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按时进行ROP筛查,并记录完整的临床资料,调查ROP发病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82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完成ROP随访752例,123例发生ROP(16.4%)。ROP组出生时平均胎龄为(30.82±0.20)周,平均出生体重(1430±25)g,平均吸氧时间为(11.6±1.4)d;无ROP组出生时平均胎龄(32.56±0.09)周,平均出生体重(1636±10)g,平均吸氧时间为(4.4±0.3)d。单因素分析提示窒息[相对危险度(RR)=1.462]、吸氧时间〉5d(职=2.64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RR:1.880)、肺炎(RR=2.138)、贫血(RR=3.039)、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RR=2.325)和酸中毒(RR=1.507)与ROP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出生体重[比值比(OR)=0.998]、呼吸暂停(OR=1.653)和输血(OR=1.763)是ROP独立作用的因素(均P〈0.05)。结论在诸多因素中,窒息、吸氧、贫血、NRDS、酸中毒与ROP相关,出生体重、呼吸暂停、输血是ROP独立危险因素。
朱丽石文静张淑莲虞乐萍姚明珠施婴婴曾雪芹王三南陈冬梅林振浪阮芳箐黄绮薇钱燕陈超
关键词:视网膜病早产儿多中心研究
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吸氧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吸入氧浓度、吸氧方式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仍有争议。该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临床合理用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7日龄C57BL/6 J新生小鼠14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4只。实验组1:吸入氧浓度(F iO2)由30%逐渐升高至75%后突然中断吸氧;实验组2:F iO2由75%逐渐降低直至停氧;实验组3:吸75%高氧5天后骤然停氧;实验组4:吸75%高氧5天后逐渐降低F iO2直至停氧;实验组5:第1天吸75%高氧,第2天吸空气氧,交替进行,连续6 d;对照组:置于同实验条件下的空气中。实验组1,2,3,5和对照组分别于P12(生后第12天),P14,P17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法),实验组4于P14,P17,P22视网膜铺片,各组均在P17行视网膜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和发育情况。结果①视网膜铺片显示:对照组:P12见少量无灌注区,周边血管结构清晰,P14无灌注区消失,血管形态基本正常,P17血管形态全部正常。实验组1,3,5:P12视网膜中央部有大片无灌注区,血管收缩、闭塞,P14新生血管开始形成,P17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实验组4:P14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灌注区,有少量新生血管形成,P17无灌注区缩小,血管走行基本正常,深层血管有阻塞,P22血管发育基本正常。实验组2:铺片显示视网膜血管形态与对照组相似。②视网膜切片显示:实验组1,2,3,4,5小鼠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分别为49.50±1.36,5.17±0.67,47.68±4.70,5.74±2.37,29.15±2.48个,对照组为1.22±0.20个。实验组1,3,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2,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吸氧方式对视网膜血管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吸入氧浓度波动较大、吸入高浓度氧后突然停氧可严重影响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发育,产生类似早产儿视网膜病
王玉环陈超石文静肖虹蕾童蓓燕周国民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吸氧方式吸氧浓度新生小鼠
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病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ROP的治疗还是采用激光光凝、冷冻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吼术后还是可残留视野缺损、夜视力下降、虹膜萎缩、...
戴仪王一雪石文静陈超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
文献传递
胎龄<28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疾病,目前早产儿PDA的自然发展过程仍未完全明确,PDA发生的有些高危因素仍存在争议,对PDA是否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以及何时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仍存在争议。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证实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有害,但目前尚缺乏关闭导管治疗方案的远期益处或害处的相关证据。大多数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短期导管开放对患儿的影响。目前尚无评估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试验。近年来PDA治疗上最大的变化是减少对PDA的治疗。该文重点总结胎龄<28周早产儿PDA的治疗策略。
田方石文静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107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戴仪石文静张淑莲陈超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力
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真核细胞SP2/0中的瞬时表达及活性鉴定
2011年
目的构建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血管形成的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中的瞬时表达。方法根据已知的GenBank中人PEDFcDNA成熟蛋白编码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全基因合成的pUC57-PEDF质粒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人PEDF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3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IRESneo3-PEDF。将重组质粒pIRESneo3-PEDF与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 2000混合后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Western印迹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收集转染细胞培养液上清,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重组PEDF活性。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pIRESneo3PED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脂质体法将表达质粒成功转染到SP2/0中,经培养,可分泌表达PEDF,且经Western印迹检测证明为人PEDF,分子量为50000。转染36h上清液中PEDF浓度最高,为(0.92±0.04)ug/ml。转染36h细胞培养液上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结论成功构建人PEDF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3PEDF,转染细胞可瞬时分泌表达有活性的人PED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为开展下一步稳定转染表达及蛋白纯化奠定基础,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戴仪石文静王羽雄于敏陈超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类舍平类真核细胞
血管活性药物在新生儿休克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休克是新生儿常见急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是纠正新生儿休克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新生儿难治性休克治疗方面,血管加压素、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适于长期用药的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等也有了一些新认识。血管活性药物用于新生儿休克治疗的临床进展值得关注。
徐保干石文静陈超
关键词:新生儿休克血管活性药物
不同吸氧浓度和时间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不同吸氧浓度(fraction of inhaled oxygen,FiO_2)及吸氧时间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选择7日龄(P7)新生 C57BL/6J 小鼠204只,分为8组:组1~组3(每组均为24只)分别吸30%氧气5、7、9 d,组4~组6(每组均为24只)分别吸50%氧气5、7、9 d,组7(n=30)吸75%氧气5 d,组8(n=30)对照组在空气中生长。采用视网膜铺片法经 ADP 酶染色,观察吸氧后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动态改变;视网膜切片经常规 HE 染色,计数平均每只小鼠每张切片上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以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 (1)视网膜铺片结果:①FiO_2为30%:吸氧5 d 或7 d 后视网膜血管形态全部正常;吸氧9d 后深层血管网轻度阻塞,出氧箱2 d 后迅速恢复正常,至 P21发育成熟。②FiO_2为50%:吸氧5 d 后视网膜血管较明显收缩,视网膜中央较大区域无血管灌注,出氧箱2 d 后出现较多新生血管,但出氧箱5 d 后血管形态基本恢复正常;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视网膜血管异常程度逐渐减轻,恢复更快。③FiO_2为75%:吸氧5 d后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视网膜中央大片区域无血管灌注,出氧箱2 d 后出现新生血管,P17~P21达到高峰;延长吸氧时间后母、幼鼠死亡率明显上升。(2)视网膜切片结果:仅组7(FiO_275%×5d)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达(41.9±2.8)个,与其余各组(均<1个)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氧浓度和持续时间可影响视网膜血管的发育,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不可逆的血管增生性改变,临床上应尽量避免。
石文静陈超王玉环肖虹蕾周国民
关键词:氧疗新生血管
不同日龄新生小鼠的视网膜血管对氧疗的敏感性
目的给不同日龄新生小鼠吸氧,观察日龄对氧疗的敏感性,研究视网膜血管的发育程度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7、9、11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各48只,分别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高氧组给予吸入75%氧气5天后返回到...
王玉环陈超石文静
文献传递
早产儿视网膜病多中心筛查及发病率调查被引量:65
2006年
目的 多中心调查国内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建立ROP筛查制度。方法 建立由11家医院参加的多中心筛查协作网,对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合作单位出生或收治的出生体重<2000g的低出生体重儿进行ROP筛查。结果 在完成随访的621例研究对象中73例发生ROP,发病率为11.8%;出生体重在1500-1999g者25例发生ROP,发生率为5.9%;出生体重在1000-1499g者45例发生ROP,发生率为23.6%;出生体重〈1000g者3例发生ROP,发生率为60.0%。发生1期ROP24例,2期ROP35例,3期及以上ROP14例;激光治疗16例,冷冻术8例,玻璃体切除术1例,无失明病例。结论 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ROP发生率为11.8%,筛查能使ROP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ROP的危害,可在全国范围推广。
朱丽陈超石文静王玉环单海冬赵培泉
关键词:视网膜病早产儿发病率多中心研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