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韶光

作品数:60 被引量:334H指数:9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肝炎
  • 17篇乙型
  • 16篇乙型肝炎
  • 14篇慢性
  • 13篇肝硬化
  • 12篇细胞
  • 11篇慢性乙型
  • 10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血清
  • 8篇胃癌
  • 8篇病毒
  • 7篇凋亡
  • 7篇细胞凋亡
  • 7篇干扰素
  • 6篇端粒
  • 6篇端粒酶
  • 6篇幽门螺
  • 6篇幽门螺杆菌
  • 6篇幽门螺杆菌感...
  • 5篇阳性

机构

  • 55篇惠州市中心人...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惠州市中心医...
  • 2篇惠州中心人民...

作者

  • 60篇李韶光
  • 20篇杨小云
  • 19篇吴静黎
  • 17篇温帆渊
  • 15篇刘集鸿
  • 14篇曾宏
  • 14篇许岸高
  • 12篇周华坚
  • 10篇凌红
  • 8篇谭斌
  • 6篇甘爱华
  • 6篇观晓辉
  • 6篇童志勇
  • 6篇陈惠新
  • 5篇杨清绪
  • 4篇沈剑刚
  • 3篇朱瑞芳
  • 2篇姜泊
  • 2篇杨莉芬
  • 2篇范碧惠

传媒

  • 11篇广东医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临床消化病杂...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7篇2001
  • 6篇2000
  • 9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活检对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丙氨酸转氨酶(ALT)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内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CHB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全部病例血清HBsAg均为阳性,40U/L
杨小云李韶光温帆渊吴静黎
关键词:肝活检轻度CHBALT
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与病理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γ-干扰素(IFN-γ)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R IA方法检测124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血清IL-18,IFN-γ,HA,LN,Ⅳ-C的水平,并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IFN-,γHA,LN,Ⅳ-C的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血清IL-18及IFN-γ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清IL-18及IFN-γ水平与血清HA,LN,Ⅳ-C的水平呈正相关。两细胞因子间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及IFN-γ水平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杨小云观晓辉曾宏吴静黎杨清绪李韶光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肝纤维化肝组织病理
胃癌发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
1999年
目的:了解细胞增殖及基因bcl-2、p53的表达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这一演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和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的PCNA指数分别为11.3 % ±2.2% 、18.9% ±6.5% 、20.33% ±7.3% 、40. 03% ±10.6% 、53.08% ±10.9% 和72.44% ±38.4% ;bcl-2表达分别为10.0% 、23.3% 、40.0%、56.7% 、85.7% 和46.7%;p53蛋白表达分别为0% 、0% 、0% 、4.3%、14.3% 和53.3% 。各期病变中的这三项指标绝大多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1)在胃癌演化过程中,PCNA呈持续上升趋势。(2)在胃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呈反向关系,前者可能是胃癌早期的行为,后者则可能是胄癌中晚期的行为。
甘爱华许岸高刘集鸿李韶光沈剑刚姜泊
关键词:胃癌癌前状态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P53
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4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 ,同时使用α干扰素及拉米夫定9个月 ,随后单用拉米夫定15个月,对照组32例 ,单用拉米夫定24个月 ,定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ALT)、HBeAg、抗 -HBe、HBVDNA ,并作YMDD变异检测 ,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为90.6 % (29/32) ,对照组ALT复常率为87.5 % (28/32)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68.8 % (22/32) ,对照组HBeAg阴转率为37.5 % (12/3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治疗组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为53.1 % (17/32) ,对照组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为25 % (8/3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78.1 % (25/32) ,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59.4 % (19/32)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治疗组YMDD变异率为21.9 % (7/32) ,对照组YMDD变异率为40.6 % (13/32)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同时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与治疗前ALT及HBVDNA基线水平有关。结论 :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对于ALT中度升高、HBVDNA高水平复制?
朱瑞芳温帆渊李韶光吴静黎
关键词:拉米夫定ALT阴转率HBEAG阳性
胃癌的细胞凋亡及Bcl-2,P53蛋白表达研究
1998年
许岸高李韶光刘集鸿甘爱华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凋亡BCL-2基因P53蛋白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差异,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提供治疗方案。方法 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单药治疗组29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进行基线情况及抗病毒48周时疗效的分析。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Child-Pugh评分、基线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病毒转阴率、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但两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及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HBVDNA水平下降、Child-Pugh分级明显改善。但治疗48周两组疗效无差异。
林占洲谭斌周华坚杨小云温帆渊李韶光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与食管静脉曲张分度、肝硬化病因、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门静脉主干与脾静脉宽度、血清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水平关系。方法 对住院确诊的 13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和彩色B超检查 ,同时检测患者血清NO、ET水平。结果 PHG的发生率为 35 6 % ,PHG患者血清NO、ET显著高于无PHG肝硬化患者 (P <0 0 1) ,PHG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内径成正比。在ChildA、B、C级肝功能之间、不同病因肝硬化之间、是否感染H·pylori之间PHG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PHG的发生与肝硬化病因、肝功能和H·pylori感染关系不明显 ;NO、ET参与了门脉高压形成与PHG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
谭斌李韶光凌红杨小云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
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关系
2005年
目的探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肝血流动力学、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彩超、放射免疫法及病理HE染色法检查10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研究肝组织质量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肝质量越重,病理肝纤维化程度越明显,并随着肝质量的增加,肝血流减少;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不同质量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和血清Ⅳ型胶原(CⅣ)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组织质量越重,血清HA、HPCⅢ和CⅣ含量越高;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血清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5612,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质量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分期有关。
李坚温红李韶光杨清绪杨莉芬武彤彤赖林秀吕汉文
关键词:肝硬化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液动力学
低分子肝素在重症中暑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应用探讨
重症中暑即使得到及时治疗,病死率仍高达10%~50%。本院于2000年8月收治重症中暑并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突出表现患者1例,在军训长跑时突然倒地意识不清,无呕吐、头部无跌伤,厂医给予静脉...
张舜玲李韶光罗伟良叶初阳吴静黎
文献传递
不同胃粘膜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的关系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讨胃癌胃粘膜演变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粘膜组织端粒酶表达规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酶TPCR ELISA法检测 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15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ICM )、15例胃粘膜轻度异型增生、14例胃粘膜重度异型增生、2 9例胃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 ,并对其中HP阳性与阴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端粒酶阳性率由CSG→ICM→胃粘膜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胃癌逐渐增高 ,分别为 0、40 0 %、40 0 %、78 6%、79 3 %。胃癌及重度异型增生组与其它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4.44 ,P <0 0 5 )。各组HP感染率分别为CSG 3 1 6%、ICM 73 3 %、胃粘膜轻度异型增生 66 7%、重度异型增生 64 3 %、胃癌 44 8%。ICM及轻度异型增生组与CSG组比较差异显著 (χ2 =5 .85 ,P <0 0 5 )。各病变组织中HP阳性与阴性组间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端粒酶激活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HP现行感染与端粒酶阳性表达无明显关系。
凌红陈惠新李韶光曾宏刘集鸿
关键词:癌前病变端粒酶幽门螺杆菌病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