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良璧

作品数:90 被引量:43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8篇光合作用
  • 15篇光谱
  • 14篇PS
  • 12篇蛋白
  • 12篇叶绿
  • 12篇光系统
  • 11篇植物
  • 8篇复合体
  • 7篇叶绿素
  • 7篇体膜
  • 7篇CP43
  • 7篇CP47
  • 6篇叶绿体
  • 6篇胡萝卜素
  • 6篇假根
  • 6篇核心天线
  • 6篇放氧
  • 6篇分子
  • 5篇蛋白复合体
  • 5篇英文

机构

  • 8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8篇李良璧
  • 77篇匡廷云
  • 12篇单际修
  • 12篇唐崇钦
  • 10篇陈晖
  • 10篇阳振乐
  • 10篇贺俊芳
  • 9篇王水才
  • 9篇许亦农
  • 7篇张纯喜
  • 7篇王居硕
  • 7篇蔡霞
  • 7篇辛越勇
  • 7篇毛大璋
  • 7篇赵南明
  • 6篇张兴康
  • 5篇翟小京
  • 5篇王可玢
  • 5篇郁飞
  • 5篇冷静

传媒

  • 16篇Acta B...
  • 12篇科学通报
  • 6篇光子学报
  • 6篇生物物理学报
  • 5篇植物学通报
  • 5篇化学学报
  • 5篇全国植物光合...
  • 4篇中国科学(C...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第七届全国量...
  • 1篇量子电子学报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第七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10篇2002
  • 21篇2001
  • 16篇2000
  • 1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89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色素b-559在PSII组装中的作用
类囊体膜的组装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在光合膜发育的过程中,PSI、PSII等是相继出现的。以前的研究证明类囊体膜的发育分为二个阶段,同时发现正常叶绿体中有四种与膜结合的细胞色素,即Cyt f、Cyt b6、低电势态Cyt ...
辛越勇冯丽洁李良璧匡廷云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若干高山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
以青藏高原高山植物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毛叶小垫柳(SalixPilosomicrophylla)、革叶杜鹃(Rhododendron coriaceam)、喉斑杜鹃(Rhododendronfa...
钟泽璞王可玢单际修冯丽洁辛越勇李良璧匡廷云
文献传递
光系统Ⅱ核心天线 CP43, CP47中β-Car与Chla分子间的能量传递被引量:6
2000年
以纯化的核心天线 CP43和 CP47为材料,采用吸收光谱和荧光激发光谱比较的方法,计算出 CP43和 CP47中β-Car到 Chla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29. 1%和 62.8%,证明了在常温下,CP43和 CP47中都存在着β-Car到 Chla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并认为其能量传递可能以“Dexter的电子交换机制”进行.还对 CP43和 CP47中β-Car和 Chla分子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了讨论.
单际修王居硕李良璧赵南明匡廷云
关键词:核心天线CP43
PSⅡ外周蛋白在光能传递及转化中的作用
2000年
研究了18,24和33 ku 3个外周蛋白对光系统Ⅱ的影响。观测到去除3个外周蛋白,光系统Ⅱ颗粒的2,6-二氯酚靛酚光还原活性下降,并可由外加1,5-二苯卡巴肼予以恢复,表明光系统Ⅱ氧化侧受影响。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表明,去除3个外周蛋白,荧光上升速率下降,可变荧光减小,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降低。此外,还观察到去除3个外周蛋白对光系统Ⅱ颗粒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有明显的影响。讨论了3个外周蛋白对维持和保护类囊体膜功能完整性的重要作用。
余辉匡廷云李良璧唐崇钦汤佩松
关键词:外周蛋白光能传递
全文增补中
光系统Ⅱ原初电子给体的体外模拟
2000年
组氨酸与叶绿素配位是生物体内叶绿素存在最明显的结构特征,采用N-甲基咪唑(C4H6N2)模拟生物体内的组氨酸,通过观测CCl4中的Chla与C4H6N2反应的可见吸收、CD和MCD光谱得到以下结论:(1)在纯CCl4中,每个Chla处于五配位状态,Chla形成不对称的双聚体内的组氨酸彼此之间存在较强的语作用。
潘洁张纯喜公衍道李良璧赵南明匡廷云
关键词:光合作用体外模拟
从捕光天线到反应中心分子能量传递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PSⅡ中捕光天线LHCⅡ内Chla分子和 β Car分子传递光能到反应中心的时间特性 ,实验测得Chla分子用了 2 5 ps ,β Car分子用了 2 5 0 ps 理论研究得出 :2 5 ps是相邻Chl分子之间随机转移传能的时间常数 ,2 5 0 ps是LHCⅡ内相邻 β Car分子 ,通过Chla分子单步F rster共振传递、Dexter电子交换机制、激子转移把能量转移到反应中心的总时间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
王水才蔡霞贺俊芳彭菊芳刘晓李良璧匡廷云
关键词:捕光天线光合作用叶绿体叶绿素光系统
磷脂酰甘油与缺钙光系统Ⅱ的相互作用
2000年
对磷脂酰甘油(PG)对缺钙光系统Ⅱ(d_(Ca)PSⅡ)放氧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G除能促进PSⅡ的放氧活性以外,还对PSⅡ系统表现出新的作用,即PG可以使PSⅡ颗粒因缺钙而受抑制的放氧活性得到恢复;外加Ca^(2+)可使PC表现出对d_(Ca)PSⅡ放氧活性的更大促进作用,且随Ca^(2+)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也越显著.PG的作用就在于恢复蛋白的正常结构,而PG与Ca^(2+)形成的配合物可以优化这种结构而使缺钙PSⅡ颗粒的放氧活性得到增强.
阳振乐李良璧许亦农匡廷云
关键词:磷脂酰甘油钙离子放氧活性
不同植物叶绿体中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超快过程被引量:1
2001年
采用相同的分离技术,从三七、水葫芦和菠菜植物叶子中提取叶绿体.利用吸收光谱和低温荧光光谱及皮秒荧光单光子计数技术对这3种叶绿体的光谱性质和光系统Ⅱ荧光寿命进行了研究.这3种叶绿体吸收光谱相似,暗示着不同的植物都能高效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子.采用三指数动力学模型对测定的光系统Ⅱ荧光衰减曲线拟合,水葫芦植物叶绿体光系统Ⅱ荧光衰减寿命分别是: 138, 521和 1494 ps;菠菜体系叶绿体荧光寿命分别是: 197, 465和 1459 ps ;三七叶绿体体系荧光寿命分别是: 30, 274和 805 Ps ;并且归属了荧光组分,慢速度荧光衰减由叶绿素堆积造成,中等速度荧光衰减源于PSⅡ反应中心重新结合电荷组分,快速度荧光衰减归属于 PS Ⅱ反应中心组分.定义并且基于 20 ps模型计算了三七、水葫芦和菠菜叶绿体光系统Ⅱ反应中心激发能转能效率,分别是60%,87%和91%.实验结果支持20 ps时间常数模型.三七叶绿体光系统Ⅱ反应中心低转能效率,2个光系统之间激发能分配平衡状态差的结果,以及它的光系统Ⅰ激发能红移的现象都与该植物生长速度慢的现象相吻合,显示植物生长速度特性可体现在光合作用原初过程中。
徐四川孙照勇艾希成冯娟张启元张兴康郁飞唐崇钦李良璧匡廷云
关键词:水葫芦叶绿体荧光寿命菠菜
提高衣藻放氢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藻菌共生体系的优势互补,提高衣藻放氢效率的方法。
朱毅李永兴王可玢黄辉马晶晶白克智李良璧匡廷云
文献传递
光合放氧中心外围配体的理论研究
2000年
光合放氧中心外围配体如何与Mn簇结合目前很不明确.选择放氧中心Mn202单元作为理论研究对象,对组氨酸、水和C1等配体与Mn簇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组氨酸和H_2O分子应与Mn202平面垂直,彼此保持较大的距离,且结合于不同Mn离子上;(2)两个H_2O分子不可能结合在同一个Mn202单元上.结合目前放氧中心 Mn簇骨架结构,从理论上阐明了在 S_0状态下,两个水分子与放氧中心“C”形结构开口端的两个Mn离子结合,两个组氨酸分别与“C”形结构闭口端的两个Mn离子结合;C1结合位点只可能在“C”形结构的开口端.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争议较大的Mn价态进行了归属。
张纯喜潘洁李良璧匡廷云
关键词:光合作用高等植物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